銀河系并不普通,研究發現:只有百萬分之一的星系與銀河系相似

天空之城 2023/01/31 檢舉 我要評論

在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我們用肉眼最多能夠看到近 6000顆恒星。

它們或明或暗,顏色也存在著細微的差異,每一個都和地球相距幾十或數百光年,這些星星雖然看上去多的要布滿夜空,但實際上只是九牛一毛,僅在銀河系內恒星的數量就多達2000億顆,擴展到整個宇宙, 計量的單位更是達到了千萬億。

但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在其他星球上發現生命的痕跡,宇宙如此之大,卻只有太陽系誕生了生命。

生命的出現的確是一種偶然,但在龐大的天體基數下,偶然也不應該只出現一次,難道是人類或者太陽系乃至銀河系有什麼特殊之處嗎?

近些年科學家對系外行星進行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試圖用數據找出太陽系和銀河系的特殊之處,結果表明,和外部宇宙相比銀河系的 「宇宙墻」似乎的確存在一定的特殊性。

所謂的宇宙墻并不是真的墻,而是科學家對宇宙空間特殊狀態的稱呼,2018年意大利科學家在距離地球150億光年外的波江座發現了一處奇特的空間,在這片總寬度長達35億光年內的區域里沒有任何星系和天體,物質也十分稀少,這里的溫度幾乎達到了絕對零度。

它就像一堵巨大無比的墻,把墻內和外界隔絕開來, 宇宙墻也因此而得名。

銀河系的宇宙墻則是圍繞在銀河系周圍呈扁平化排列的星系,這些星系兩側往往是巨大的宇宙空洞,它看上去就像虛空地帶,在數萬光年的范圍內沒有任何天體和星系,宇宙墻會對內部的星系產生影響。

一般來說,墻內星系的自轉運動往往會比墻外星系更加規律且穩定,星系的宇宙墻要比我們上面提到的波江座宇宙墻更加常見,但銀河系卻有一點特殊之處,一般來說星系的大小會遠小于包裹著它的宇宙墻, 而銀河系和它的宇宙墻相比卻顯的十分巨大。

科研小組利用計算機模擬了10億光年范圍內數百萬星系的演化,同時考慮到了銀河系周圍個別特殊的環境,將這些環境的數據也精確給到了模擬的星系,結果顯示只有百萬分之一的星系表現出了和銀河系一樣的特殊性。

如果要在現實宇宙中找到第二個具有銀河系這一的特征的星系,就需要橫跨數十億光年的距離,像銀河系這樣在宇宙墻中占比巨大的星系,實在是非常特殊。

除了除了系外, 我們所在的太陽系也有一些與眾不同的地方。

太陽系中恒星和各個行星之間的平均距離更大一些,以迄今為止發現最像太陽系的開普勒-90為例,它也擁有八大行星,其主恒星也是和太陽相像的黃矮星, 但開普勒-90的各個行星在區域分布上都更加靠近主恒星,即便是最外圍的行星軌道,換到太陽系中也才剛剛到達地球的軌道位置。

在目前觀測到的數百個恒星系統里,絕大部分的行星排列都和開普勒-90軌道類似,如果太陽系也一樣,地球生命可能就不會存在了。

對于這種現象,科學家提出了「大遷徙」假說

他們認為,太陽系誕生之初,木星曾在太陽的引力吸引下向內側遷徙,一度到達現在的火星位置,隨后木星和土星產生了軌道共振, 兩者互相拉扯著朝太陽系外側運動,最終回到了如今的軌道,它們的運動擾亂了太陽系的早期結構,以至于讓太陽系看起來是如此的與眾不同。

真正讓人值得玩味的還是一切都恰到好處的地球,誕生生命的條件十分苛刻,除過必須的固態星球外,溫度和大氣以及液態水源都缺一不可,即便自然條件達到了要求,生命的出現也只是極偶然的事件。

放眼整個太陽系,其他行星連產生生命的基本條件都無法滿足,它們或是溫度太低,地表無法留存液態水,或是溫度太高,空氣中充滿著二氧化碳,甚至有的星球連巖石地表都沒有,唯獨地球滿足了各種苛刻的條件。

以至于不少人猜測,或許這些完美為生命營造的環境,都是高等文明精心設計好的。整個太陽系不過是高等文明圈養的實驗品, 所以我們至今還沒有觀測到外星人。

這些猜測乍聽起來確實有幾分道理,但都經不起科學的推敲。從現實來看,生命的誕生的確是一件非常偶然的事件,可能機率低到數千萬個符合條件的行星中才會偶發一次。

人類之所以還沒有觀測到宇宙中的其他同伴,可能是他們距離太陽系過于遙遠。最關鍵的因素是,人類的科技水平還是太低了。

我們飛行最遠的探測器都還要近兩萬年才能飛出太陽系,用射電望遠鏡收集信號又像大海撈針,等到人類有能力飛出太陽系之后,我們或許會在星辰大海中發現一些驚喜。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