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告訴兒子不要除掉和珅,嘉慶卻不聽,十五年后才明白和珅有多重要

天空之城 2022/08/21 檢舉 我要評論

眾所周知,和珅是歷史上有名的大奸臣,因各種影視劇給現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油嘴滑舌、貪污受賄等各種不好的行徑在他身上都能找到。

不過,在官場上他卻是一個高手,多年來一直備受乾隆皇帝的喜歡,身兼多職地位極高,甚至乾隆皇帝臨走前,還有意無意告訴兒子嘉慶不要除掉和珅。

可惜的是嘉慶皇帝沒有聽,乾隆皇帝一倒和珅就倒台了,監獄中三尺白綾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值得一提的是,和珅走后僅僅過去十五年,嘉慶就明白了父親當年的良苦用心,悔不當初除掉和珅。

那麼,這其中到底有著怎樣的故事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

前半生充滿傳奇的和珅

和珅出生在一個八旗官宦家庭,但因父母去世得早,他的童年是跟著家中老仆與父親偏房渡過的。少年時,和珅便精通滿漢蒙藏四種語言,算是一個學有所成的才子,可惜在科舉之路上沒走通。

18歲時和珅娶了直隸總督馮英廉的孫女馮氏,而后又承襲了三等輕車都尉,從而進入皇宮成為了乾隆的侍衛。和珅有才學也有能力,僅花費了短短七年的時間,就從一個小侍衛做到了御前行走。

公元1779年之前和珅還算是一個不錯的官員,但在公元1780年發生了一件事情,從此走上了貪污受賄的不歸路。李侍堯是朝廷大學士兼云貴總督,當時被人揭發貪污受賄被徹查。

最初乾隆派遣刑部諸多官員去查辦,但卻毫無進展,和珅則機敏地控制了李侍堯的管家,通過威逼利誘獲得了他貪污受賄的證據,隨后和珅又找到了受賄的大臣恩威并施,這些人才紛紛出面指控李侍堯。

此案中和珅立下了大功,乾隆也因欣賞他的才華圣旨為戶部尚書,并給予了大量的賞賜。只不過,這些賞賜相比于和珅貪污的東西僅是九牛一毛。

總的來說,李侍堯案不僅讓和珅嘗到了大權在握的滋味,還讓他學會了如何通過權力來貪污,影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就是黑化后的和珅,留學拍馬卻又有能力,貪污受賄卻又一步步受到重用。

文武百官、天下百姓都知道和珅貪污,甚至乾隆自己都清楚和珅的為人,為何他不處理掉和珅呢?原因很簡單乾隆皇帝需要和珅的能力。

乾隆前期還算是一個兢兢業業的好皇帝,在祖父和父親的基礎上將大清朝推向了一個頂峰,打造了「康乾盛世」,可在執政后期乾隆的變化很大。

他不再是那個為國為民的皇帝,而是一個貪圖享樂、好大喜功的人,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乾隆前期下江南基本都是體察民情,降低南方百姓對清朝的抵制,但在后期純粹是為了游山玩水。

乾隆一生多次下江南,每一次都是大張旗鼓耗費巨資,這些錢財都從那里來,基本都是靠著和珅給他搞錢,同時期的劉墉雖然很清廉,但在這方面卻不如和珅。

換句話來說,不是乾隆不想處理和珅,而是沒有了和珅他的幸福生活就無法得到保障。當然,和珅的靠山不僅僅只是乾隆一人,他的弟弟和琳也是其最大的支柱之一。

和珅的靠山不止是乾隆

和琳是和珅的弟弟,兩人從小相依為命并做好了分工,后者專注于學問而前者專注與武功,和珅做官后為弟弟鋪好了路,所以說和琳的升遷路很順暢。

和大人很懂「宰相門前七品官」的含義,所以和琳進入軍隊后直接被安排到了阿桂的賬下,此人可是乾隆身邊的紅人,當時大清朝的第一戰將。

跟著大將阿桂,和琳不斷在戰場上建功立業,甚至還認識了福康安這樣的人物。和琳曾參加過乾隆時期的兩場戰役,分別是廓爾喀對西藏和貴州、湖南苗民起義,兩次戰斗中表現的驍勇善戰,進而受到了提拔。

公元1796年福康安病去,和琳取代了他的地位,成為了軍隊的主帥。和珅從文、和琳從武,兩人一個把持政/治一個把持軍事,互相提醒、互相幫助使得和家無人能撼動。

俗話說得好:「水滿則溢,月滿則虧」,巔峰之后便是衰敗,不可一世的和珅也是如此。乾隆60年嘉慶被立為皇太子,一年后乾隆退位,和琳也在這一年因病去世。

軍中沒有了幫手讓和珅很慌,所幸乾隆皇帝雖退位但卻沒有交出實權,大清朝依然在他的掌控之中,和珅作為乾隆最信任的一個人,成為了他在朝中的話事人。

那時的和珅有多囂張,嘉慶皇帝上朝時和珅就站在他的旁邊,一面監督嘉慶的一舉一動好向乾隆稟報,另一面則接受文武百官的跪拜,被人稱之為地位在嘉慶之上的「二皇帝」(一皇帝是乾隆)。

嘉慶皇帝身邊都是和珅派去的臥底,人身自由和政/治自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畢竟和珅說什麼乾隆就信什麼,嘉慶不得不暫時隱忍等候時機,這個時機很快就到來了。

嘉慶四年正月初三乾隆駕崩于養心殿,嘉慶皇帝讓和珅主管此事,但僅僅過了十天而已后者就被前者法辦了。同年正月十三,嘉慶網羅了和珅二十條大罪,判處抄家滅族之罪。

當時,相關人員在和珅家里抄得白銀八億兩,相當于清朝15年的財政總和。若是按照「雁過拔毛」的行為準則來看,抄家所的不止八億兩,一時間民間流傳出了「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至于「滅族」之罪,在劉墉與固倫和孝公主的請求下,嘉慶皇帝放棄了誅連罪行,改判和珅在監獄中自我了結,以三尺白綾結束傳奇的一生。

和珅一走嘉慶立刻宣布此案結束,明顯就是在宣布一個信號「我不會牽連其它人,你們好好工作就行」,可見他的政/治眼光還是很獨到的,一招便穩固了政/權更迭中的危機。

根據《清史稿》、《清宮檔案》等史料的記載,乾隆晚年時曾多次對嘉慶皇帝提到「和珅很能干」,意思就是讓嘉慶在未來好好用。奈何嘉慶皇帝沒聽,執意除掉了和珅并在多年后嘗到了苦果。

15年后發生了什麼

嘉慶皇帝執政前期,因從和珅的手里獲得了十幾億的資產,前期的財政壓力并沒有那麼大。不過,乾隆執政末年大清朝已經危機四伏,國內階級矛盾十分尖銳,嘉慶壓得了一時壓不了一世。

比如,嘉慶八年一個名叫陳德的人居然偷偷潛入了皇宮,還對皇帝進行了行刺,但宮中的侍衛對此卻無動于衷,從此事就可以看出來社會矛盾已經很尖銳了。

嘉慶皇帝十八年左右,大約是和珅被除15年后,北方天理教爆發了起義,嘉慶皇帝雖然也想鎮壓這一股起義軍,奈何兜里沒有錢了,抄和珅家所得的一切在前15年都花光了。

畫面回到一年前,為了政/治需求嘉慶要求宗室遷移到關外盛京居住,可是因貴族勢力盤根錯節,他不得不給了房子再給銀子,國庫中最后一點家底套的精光。

沒有錢就沒辦法打仗,天理教的勢力不斷發展壯大,皇宮之中甚至還有他們的內應。在內應太監劉進亨的幫助下,天理教近200人潛入了紫禁城,對嘉慶皇帝進行了行刺。

所幸當時嘉慶并不在宮中刺客才沒有得逞,皇宮緊急調來了火器營義軍才被打退,事后嘉慶皇帝憤怒不已:「釀成漢唐、宋明未有之事」,但在巨大的社會矛盾面前也不得不下罪己詔......

從某個角度來說,嘉慶也算是一個有能力的皇帝,敢于打擊貪官、整頓吏治,但是在社會民生、經濟發展方面卻是一竅不通。

全世界商業發展時,嘉慶卻閉關鎖國、重農抑商,導致國力越來越衰弱,貧富差距進一步加大。

回看乾隆王朝,清朝雖然也實施閉關鎖國,但在和珅這位外交大臣的管理下,廣州等沿海依然有固定的通商口岸,既保障了沿海百姓的經濟來源,也給朝廷增加了大量的海外稅收。

政/治上文武百官也存在結黨營私之嫌,但和珅卻能夠統領大局、穩住腳跟,這也是乾隆后期能夠享受幸福生活,可朝廷的運作卻不亂的原因之一。

和珅更像部門與部門之間的潤滑劑,雖然沒有從事具體的生產管理,但沒有了他整個老舊的機器就運轉不起來。曾幾何時,嘉慶皇帝缺錢的時候不知會不會想起和珅,想起父親臨終前的安排。

用現在的話來說,和珅是一個很好的理財專家,若是嘉慶皇帝沒有除掉他,亦或者等穩定大局后再除掉他,和珅最起碼能夠給嘉慶搞來不少錢財。

有了經濟基礎嘉慶才能很好地管理民生,嘉慶王朝時期也不會爆發那麼多的農民起義,以至于大清朝由盛轉衰。嘉慶略有功績,但因性格優柔寡斷、能力弱還不會用人,一直被后人所詬病。

嘉慶皇帝最雷厲風行的一件事情就是殺和珅,前前后后加在一起也就只有10天,可這10天換來的卻是后來幾十年清朝財政入不敷出。

根據一些野史的記載,和珅走后15年他的傳記《和珅傳》完成,書中寫盡了和珅負面作為,嘉慶皇帝看后大怒不已,怒斥史官不遵守客觀事實,只寫和珅罪行卻不寫功勞。

或許這個時候嘉慶皇帝就后悔除掉和珅了,要不然也不會為他正名,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