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足夠的證據表明,地球在過去幾十億年內受到過大量的小行星撞擊, 其他天體也是如此,又因為小行星有著偏離主心的速度和軌道,因此常常難以預測它們會何時到來。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一顆質量稍大的小行星就可以對地球的生態系統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小行星可以說是對人類生存的最大威脅之一,因此天文學家們一直在嚴密監測著靠近地球的危險物體,茫茫的太空中始終有大量的彗星和小行星不停地呼嘯而過,有些便會被地球的引力束縛,最終墜落到地球上。
一些天體比較小,它們的直徑只有一米左右, 在進入大氣層時這些天體會和空氣劇烈摩擦并燃燒,多半在墜落在地表之前就燃燒殆盡了,這類天體就是我們常見的流星雨,本質上是無害的。
11月19日凌晨3點,一顆名為2022 WJ1的小行星墜入了地球,在尼亞加拉瀑布附近的安大略湖上空與大氣層發生了撞擊,摩擦過程中小行星開始了劇烈燃燒,其亮度照亮了附近所有區域,最終產生了驚雷一般的巨大音爆,轟鳴聲足以震動房屋。
幸運的是,這顆小行星的直徑只有0.7米,在它還沒撞向地表之前就已經燃燒殆盡,一些細小的碎片落入了安大略湖,沒有對周圍居民產生實質性的傷害,不過這樣的幸運還能持續多久呢?
當小行星的直徑再大一些時,又會對人類造成什麼影響?
直徑大于一米的小行星將會對地球造成實質性的傷害,當它們和地球的距離小于3000萬英里時就會被歸為近地天體,在地球的歷史上,曾經有一顆近地天體永遠地改變了地球生命的發展走向。
6500萬年前,地球還處于白堊紀時期,彼時人類尚未出現,恐龍是地球的霸主,它們統治地球的時間比人類要長得多, 足有1.6億年,恐龍依靠著龐大的體型和強悍的戰斗力,成功站在了食物鏈的頂端,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它們的霸主地位還將持續上億年。
但是命運總是難以預測,意外總是不知在何時會降臨。
此時一顆直徑10公里左右的小行星撞擊在了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附近,巨大撞擊波讓地殼開始震動,隨后各地都爆發了超級火山爆發, 地球的溫度短時間內開始急速上升,隨后撞擊的塵埃和火山爆發的氣體遮蔽了天空,到達地表的陽光急劇減少,隨后溫度也在短暫升高之后大幅下降。
火山爆發持續了上百萬年,在持續暗無天日下, 需要陽光進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率先死亡,隨后食草類動物失去了食物來源,也開始大量滅絕,最后輪到了大型食肉動物,其中包括地球霸主:恐龍。
也就是此時,哺乳動物依靠先天優勢逐步發展起來,數千萬年之后才誕生了人類。
由此可見,小行星對于地球生態系統的影響是毀滅性的,人類在過去的幾萬年內得以平穩發展只是因為人類很幸運。
2013年2月,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州晴朗的天空中,突然劃過一道閃耀的光芒,這道光芒一度比太陽還耀眼,照亮了整個天空,隨后在距離地表23.3公里的空中發生了巨大爆炸。
正如大家猜測的,這道光的來源就是一顆隕石。它以每秒18.6公里的速度沖向地球。在與大氣層的摩擦過程中產生了巨大的燃燒,并最終發生了爆炸,雖然爆炸發生在空中,但濺落下來的碎片和爆炸產生的沖擊波仍傳播到了地表。
爆炸點附近的幾百棟房屋遭到了損毀,上千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整個爆炸造成的損失超過了10億盧布。事后據專家分析, 這顆隕石的直徑大約為18米,重達12125噸,其爆炸釋放的能量相當于30個廣島原子彈,是繼通古斯大爆炸以來人類經歷過最大的天體撞擊事件。
1908年的通古斯大爆炸,是人類誕生以來經歷的最大隕石撞擊事件,當年6月30日凌晨,貝加爾湖畔一片寂靜, 突然一個火球從天而降劃破天空,隨后巨大的爆炸聲響起,以至于大地都在震動。
事后人們發現,爆炸點周圍200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被夷為平地,近8000萬顆大樹變成一片廢墟。
在這場大爆炸之后,地球大氣的透明度不斷下降。
而爆炸產生的沖擊波直抵大洋彼岸的美國,在北美引發了小型地震。幸運的是此次小行星墜落的地點在人跡罕至的西伯利亞地區,所以并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假如這顆小行星落在了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后果將不堪設想。
在沒有找到第二個宜居行星之前,地球都是人類賴以發展的基礎,只要地球在,人類就有文明延續的希望,假如地球受到了損毀,對人類的影響則是毀滅性的。
不過好在我們對小行星的監測技術在日益進步,危險來臨時能夠及時預警,居安思危,文明才能長久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