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可能比我們想象的更沒有規則。隨著越來越多的系外行星被發現,科學家漸漸注意到了一個看似尋常,實則讓人迷惑的現象。在宇宙中那些質量很大的巨型恒星周圍,有時候我們也能發現行星,而且是比木星還大的巨行星。
圍繞藍色大質量恒星運行的氣體巨行星想象圖。Mark Garlick / 謝菲爾德大學
但在理論上,大質量恒星會產生極強的紫外輻射,這會制約行星的生長。這些恒星周圍的巨行星從何而來于是就成了一個謎。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的一些天文學家9月7日宣稱,這些巨行星可能是「偷」來的。具體而言,他們認為質量在太陽3倍以上的大質量恒星,能夠從恒星的「育嬰室」里,「奪取」其他恒星身邊的氣體巨行星。
研究人員認為,盡管不能排除大質量恒星周圍有「原生」巨行星的可能,但是大質量恒星的強輻射確實是行星生長的一個制約因素。尤其對于那些主要成分為氣體的巨行星來說,它們很有可能在長成之前就被強烈的輻射蒸發掉了。
計算機模擬結果顯示,大質量恒星可以從別的質量稍小的恒星身邊「偷」行星,或者直接俘獲那些本來就沒有宿主,或曾經有宿主,但后來失去了宿主的「流浪行星」。
研究結果顯示,在恒星形成區,這樣的「星際掠奪」事件在恒星演化初期的首個1000萬年中發生的平均機率為1次。在恒星的「育嬰室」里,大質量恒星較之類日恒星更具影響力。
研究結果支持這樣一種猜想,即那些與主星相距非常遙遠,距離在100個天文單位以上的行星,它們與這顆恒星之間的關系是值得懷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