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太陽風暴襲擊了地球,時速280萬公里

天空之城 2022/08/04 檢舉 我要評論

8月3日星期三,來自太陽的太陽風暴襲擊地球。幸運的是,根據天文學家的說法,這場風暴被歸類為弱風暴。據了解,這場來自于太陽日冕洞中的高速太陽風據說襲擊了地球磁場,觸發了國家海洋局的g1級地磁風暴預警!

大氣管理局太空天氣預報中心是在根據太空天氣觀察到氣體物質從太陽大氣層中的南極流出后作出這一預測的,日冕洞是太陽高層大氣中我們的恒星通電氣體或等離子體較冷且密度較低的區域,這些洞也是太陽磁場線的所在。

根據位于舊金山的探索博物館的說法,在像我們這樣具有強磁場的行星上,太陽物質以每小時280萬公里的速度沖擊地球,而不是通過向外射入太空的光束將其自身環回,這使得太陽物質能夠被吸收,從而觸發地磁風暴,也就是極光風暴。

當太陽風襲擊地球時,地球的磁場被高能粒子的波浪輕微壓縮,這些粒子沿著兩極附近的磁力線滴下,攪動大氣中的分子,以光的形式釋放能量,創造出五顏六色的極光,類似于構成北極光的極光。

這些碎片產生的風暴有可能在電網中引起輕微波動,比如這次較弱的g1地磁風暴,它可能會影響太陽能衛星的波動,包括移動設備和gps系統的波動。它還將把極光帶到遙遠的南方,甚至密歇根州,甚至緬因州。

當然,如果是更極端的地磁風暴,可能會破壞我們星球的磁場,其強大程度足以將衛星擊落或者甚至推向更遠的距離。據太空天氣預報中心報道,科學家警告稱,極端地磁風暴甚至可能是從太陽或日冕物質拋射CME噴發的碎片,通常需要15到18個小時才能到達地球。這場風暴發生之際,太陽正逐漸進入天文學家所知的大約11年的長周期中最活躍的階段。

7月20日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志上的一篇論文指出,太陽的上升和下降是一個周期,但最近太陽的活動比預期的要活躍,太陽黑子的出現頻率是之前的兩倍。

科學家們預計,太陽的活動將在未來兩年穩步上升,在2025年達到整體最大值,然后再次下降通過分別計算每個半球的太陽黑子,提出了一種新的太陽活動模型。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方法可以用來進行更準確的太陽預報。

科學家認為,當代歷史上見證的最大太陽風暴是1859年的卡林頓事件,該事件釋放的能量大約相當于1兆噸原子彈的能量。在猛烈撞擊地球后,強大的太陽粒子流燒毀了全世界的電報系統,并導致極光比月亮的光還要亮。如果今天發生類似事件,科學家警告說,這將造成數萬億美元的損失,并引發廣泛的黑暗,就像1989年的太陽風暴一樣釋放了十億噸的氣體,并導致整個加拿大魁北克省停電。

那麼2025年是否會重演1859年的事件呢?我們拭目以待!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