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一生勵精圖治,做事聰明果敢,唯一令人不解的便是對于立儲一事舉棋不定,令所有人都真正感受到了什麼叫做天子無常。
如果康熙走的早,又或者說胤礽表現好,再不濟康熙愚鈍一點,九子奪嫡的戲碼都不會上演。奈何康熙償命,胤礽心急,各皇子也在康熙的雨露均漲之下羽翼漸豐,九子奪嫡的戲碼就這樣逐漸拉開。
為了懷念自己最愛的赫舍里氏,年僅兩歲的胤礽便被康熙封為太子。年幼的他,極盡恩寵,一個父親基本上將所有的寵愛都交付在了他的身上。
但康熙并非普通人,尤其是當他將胤礽作為繼承人來看到的時候, 儲君與天子之間自然有著無形的矛盾。胤礽的缺點不再被康熙無視,反而成為大阿哥彈劾自己的把柄。于是,當了三十四年太子的胤礽,在康熙四十七年被廢。
如此受寵的老大,這麼久的太子,居然能說廢就廢,這何止令大阿哥眼饞,稍微有點夢想的人都得眼紅。 于是,自胤礽第一次被廢之后,各阿哥們紛紛開始覬覦儲君之位。
當時,胤礽被廢,大阿哥胤禔表現得最為活躍。但胤禔因為相面之事加之表示愿意替康熙解決掉胤礽,使得康熙直接將其排除在立儲范圍之內。此時,老八胤禩由于德行兼備,成為朝中熾手可熱的存在。
但看著幾個兒子們一年之間的各種舉動,康熙于第二年決定再次將胤礽立為太子。失而復得的太子之位讓胤礽更加緊張,也正是這種緊張讓康熙以結黨營私為由再次將其廢黜,并喜提圈禁大禮包。
而老大則因為老三檢舉他想加害老二,被迫出局,老三也因此退出競爭。
走了三人, 接著迎來的便是以八阿哥胤禩與嶄露頭角的四阿哥一黨。當時老九老十以及老十四都是老八的擁躉者,四阿哥胤禛身邊只有老十三個支持者。但隨著老八失勢,八爺黨轉而支持備受寵愛的老十四,六人在康熙最后的十多年間,大有不4不休之勢。
然而,隨著隆科多宣讀遺詔,最終的贏家四阿哥成功繼承大統,是為雍正。雍正即位以后,曾經的競爭對手全都獲得了圈禁大禮包,老八老九還獲得特殊待遇,自被監禁起,不過幾個月的時間便于宗人府去世。
紛雜的皇儲之爭,讓本就情分淡薄的皇室顯得更加冷血無情。但除卻這些人之外,仍有一部分明哲保身的阿哥們并未參與進來,其中也包括十二阿哥胤祹。他在九子奪嫡期間手握重兵,卻仍保持中立,最終成為康熙最長壽的兒子,直到乾隆時期仍被重用。
十二阿哥胤祹
因為嫡子僅有老二胤礽一人,所以當時的九子奪嫡,其實都是庶子之間的競爭。 但即使是庶子,其背景也天差地別。這些參與競爭的皇子基本上都是妃子所出, 身份更低的便只能作為陪襯,胤祹便是如此。
她的母親萬琉哈氏,生下他之后,在后宮的位分也不過是定嬪而已。 因著位分的原因,定嬪不能獨自撫養自己的孩子,胤祹便被交到了蘇麻喇姑的手上。
按理來說,能夠得蘇麻喇姑親自撫養,于胤祹而言更好,畢竟蘇麻喇姑作為孝莊身邊的人,算是帶著康熙長大,跟著蘇麻喇姑更有機會親近康熙。
事實上,胤祹的待遇確實不錯。胤祹二十五歲時,他與九阿哥一同被封為固山貝子,此后常常跟在康熙旁邊。當九子奪嫡戲碼越發激烈的時候,康熙也對他信任有加,就連仁憲太后去世都是他在負責處理,還因此得到了康熙的嘉獎。
但正是這樣一個皇子,卻選擇了在激流之中明哲保身。
明哲保身,安享晚年
雖然胤祹因為勢力較小無法直接參與儲君之位的競選,但憑著他受寵的程度完全可以如同老九老十那般擁護一個代表。 然而,即使是康熙五十七年,胤祹已經統領滿蒙漢三旗軍隊,仍然保持中立,他這一態度很顯然與蘇麻喇姑有著直接的關系。
蘇麻喇姑作為康熙身邊最為親近的人之一,基本上見慣了后宮的爭權奪勢,因此顯得更加淡然。 而在蘇麻喇姑身邊長大胤祹受其影響,對權勢的心思也就小了許多。沒有太多的欲望,自然不會被欲望支配。因此當雍正即位之后,他才沒有如同其他七個人阿哥一般落得個圈禁的地步。
畢竟,老三早早退出競爭,到了雍正年間還被雍正糾錯圈禁,最終郁郁而終,因此胤祹未被圈禁的待遇算得上是難能可貴。
不過,康熙年間的他,過得也并不算太好。為了防止自己的兄弟威脅得來不易的皇位,雍正二年,胤祹因宗人府的彈劾被降爵,而后又被屢屢抓錯,其爵位直接成了國公一類。
不過,兢兢業業的胤祹在雍正幾年的考查之中,成功過關, 并于雍正八年恢復到了郡王身份,之后更是憑著自己的努力被雍正封為親王。
乾隆即位之后,因著胤祹對待公務一絲不茍,他對這位叔叔仍重視有加,直到乾隆二十一年,胤祹已經七十二歲高齡,乾隆才免去了他在宗人府的工作。
乾隆二十八年,胤祹走后,乾隆還命最喜愛的五阿哥永琪為其穿孝,足以證明這位明哲保身的十二阿哥,其晚年待遇不算差。
尾聲
勢爭利奪的戲碼,終有落幕的一天,到時候失敗的人終究會被清算。 而明哲保身,在詭譎的皇宮之中,何嘗不是一種生存的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