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物理學界一個世紀的詭異現象,需要下一個愛因斯坦揭開謎團

天空之城 2022/08/19 檢舉 我要評論

日常生活中,我們偶爾會遇到各種詭異現象,很難用科學解釋的現象。不過對此我們并不會太驚訝,畢竟科學一直在發展,某些詭異現象只是科學還沒有發展到那種高度,或者說我們出現了某種錯覺罷了。

而在量子世界里,才稱得上真正的詭異,詭異到我們甚至開始懷疑人生,懷疑我們世界的真實性。

比如說量子糾纏,不管相距多遠的兩個相互糾纏的量子,都能夠瞬間感應到彼此,哪怕是在宇宙的兩端,也能感應到,這太違反我們的常識了。

更詭異的還有電子雙縫干涉實驗,一個顛覆你我世界觀的實驗,我們的觀測與否會影響實驗結果。

實驗本身并不復雜。電子發射槍,擁有兩條狹縫的擋板,擋板后面是接收電子的屏幕。

在人們的固有思想里,電子是實實在在的粒子,所以當電子穿過擋板上的兩條狹縫后,在屏幕上會呈現出兩條條紋。

不過結果讓人大吃一驚,屏幕上呈現的并不是兩條條紋,而是多條干涉條紋,這讓科學家十分困惑。

因為既然出現了干涉條紋,說明電子不再是實實在在的粒子,也具有波的特定,單個電子可以同時穿過兩條狹縫,然后自己與自己發生干涉!

這怎麼可能呢?單個電子怎麼可能同時穿過兩條狹縫呢?但實驗結果又不得不讓人接受這個事實。

于是科學家們在擋板附近安裝了探測器,想看看電子到底是如何同時通過兩條狹縫的,但不看不要緊,當科學家打開探測器的時候,電子好像知道有人在看它,「乖乖」地表現為粒子的特性,一個一個地穿過狹縫,屏幕上呈現兩條條紋,不再有多條干涉是條紋。

難道我們的觀測行為會影響并改變電子的狀態和行為?上升到巨觀世界,就好像我的觀測會影響你的行為一樣,這怎麼可能?

盯著電子看,電子就表現為粒子特性。不盯著電子看,電子就表現為波的特性!

也難怪愛因斯坦也感到困惑,并提出質疑:不看月亮時,月亮就不存在嗎?

量子力學發展了一百多年,至今沒有完美的詮釋。目前的主流解釋是哥本哈根學派的「不確定性原理」,在量子世界里,一切都是不確定的,是無法準確描述的,都是模糊的,只能用機率去描述。

而想讓不確定變為確定,只有兩個字:觀測!在觀測之前,一切都是不確定的!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