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被嚴重低估,歷史上的他到底有多恐怖?外國史書評價:黃禍

天空之城 2022/08/22 檢舉 我要評論

談起唐朝有名的皇帝,人們大抵只會記得李世民、李隆基,以及古往今來,世間獨一份的武則天。畢竟他們對于唐朝的貢獻,實在過于矚目。 其實唐朝除了這些有名的好皇帝外,還有一個被人們嚴重低估的「黑馬」,他就是李治。

一想起李治,人們想起的并不是他的政/績,而是他冒天下之大不韙,封父親的才人武則天為妃的驚人舉動。這位皇帝給大眾的印象,似乎也只是軟弱無能,唯唯諾諾。

其實歷史上的李治十分有能力,甚至可以用「恐怖」二字來形容,外國的史書曾用「黃禍」二字來評價他。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

扮豬吃老虎,成功即位

對于李治能夠繼承大統,歷史上一直存在著諸多爭議。 很多人都認為,他的太子之位根本就是瞎貓撞上4耗子,誤打誤撞撿來的。畢竟如果太子不對付兄弟,惹得李世民大怒,看似平庸的他是根本與皇位無緣的。

可事情的真相,真的是這樣嘛?隨著近年來科技的發展,人們發掘到的史料也越來越多,深入這些史書典籍,人們才發現這樣一個驚人的事實。 腹黑的李治一直在扮豬吃老虎,看著哥哥們互相爭斗,自己好坐收漁翁之利。

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子,不同于太子的文采斐然,李泰的能說會道,他從小就表現的很平庸,不受人關注。人們提起這位默默無聞的九皇子,腦海中也只有他溫和待人接物的模樣。

作為嫡長子的李承乾,不到及冠之年就被立為太子,這意味著什麼他心知肚明。為了能夠足以匹配這個位置,他天不亮就起來讀書,李世民交給他的任務也都完成的一絲不茍。

對于這個太子的表現,李世民內心十分滿意,可隨著另一個皇子李泰的出現,一切都發生了改變。作為幺子,他本就受李世民疼愛,再加上他總會說一些話來哄人開心,李世民也就更疼這個兒子了。

隨著李泰年齡的增長,他也更加明白了贏得李世民寵愛的重要性。于是便更加努力的溜須拍馬,哄他開心。李世民對于這一套也十分受用,常常因為李泰的話開懷大笑,將他留在宮中過夜。

或許李泰一開始只是為了討李世民歡心,給自己謀求生存之地罷了。 可隨著對他的寵愛愈甚,就起了爭奪皇位的想法,于是在朝堂之上,他處處和太子作對。

李承乾很快也有了危機感,父親對于李泰的寵愛讓他心慌不已。萬一父親廢了自己,立李泰為太子怎麼辦呢?一想到這里他就坐不住了,這也讓他不斷自我懷疑,是不是因為腿疾,才讓李世民對自己不待見。這個想法無疑讓他越來越自卑,為了守住自己的位置,他和李泰在朝堂之上拉幫結派,各種明爭暗斗。

李治將這二人的爭斗看在眼里,他知道此時千萬不能摻和,否則就會引火上身,把他也牽連進去。朝堂之上都是明眼人,誰人看不出他們二人之間的暗潮洶涌,也只是因為李世民沒有明確態度而含糊其辭,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罷了。

于是,在這兩人爭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李治就坐山觀虎斗,在家寫寫字,喝喝茶,靜觀其變。隨著二人爭斗到了白熱化階段,李承乾為了徹底打敗李泰,竟然想出了要提刀除掉他。

事情敗露后李世民大怒,當機立斷廢了他的太子之位,為了穩定局勢,將李泰也趕去了封地。一下子失去了寄予厚望的兒子,他心痛不已,卻也不得不打起精神,繼續尋找可以繼承大統的皇子。

此時朝中大臣都提起了李治,說他安分守己,從不參與黨派之爭,為人謙和有禮,是個好皇子。就這樣,李治憑借著不作為和不摻合成功即位,成為了新太子。

李治在位時恐怖的政/績

貞觀23年李世民駕崩,李治順理成章即位。但是很多人都知道李世民的「貞觀之治」,卻不了解李治創造的「永徽之治」。 確實比起父親在政/治上的卓越才能,他略顯遜色,可他的軍事才能確實無人能及。

李治即位之初,邊境各族趁著新皇登基,局勢不穩想要發動戰/爭,瓜分唐朝領土。可沒有想到的是,他在軍事方面是個奇才。他將一部分政/務都交給武則天處理,自己則關注于處理邊境入侵,擴大唐朝版圖上。

李治在位的34年間,唐朝的版圖一度達到了頂峰。他不僅將突厥一族打到了印度,還讓高麗國成為了唐朝的附庸。那時的他帶著軍隊南征北戰,不斷的收復失地,不斷的擴張領土,甚至一路擴張到了歐洲,可想而知他恐怖的軍事能力。

也正因如此,歐洲人才評價李治為「黃禍」,所謂「黃」就是指他黃種人的身份,「禍」則是指他給歐洲人帶來的威脅和禍患。

李治除了積極擴張唐朝版圖以外,另一件事也能體現出,他絕不像史書中記載的那麼簡單。那就是他對付長孫無忌,將自己的親舅舅搞下台,奪回朝政大權。

眾所周知,李治剛剛當權時,長孫無忌就憑借著在朝中的地位處處壓制他,很多時候都是丞相說了算,他這個皇帝的話根本不管用。對待這種情況,李治選擇了扶持武則天,和她一起對付長孫無忌,最后逼的他只能自我了結。

結語

一個能在李承乾和李泰的爭斗之中全身而退的人,怎麼可能一無是處呢?再說了,若不是他的「永徽之治」,武則天在即位之后,也不會有所謂的「貞觀遺風」了。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