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科舉制度創立后,就成為了封建王朝選拔人才的一項重要制度。而在科舉考試中名列前茅的人,日后基本都會成為國之棟梁。其中科舉考試的第一名被稱為「狀元」,也是最受朝野矚目的人。通常情況下,狀元在歷朝歷代都會有很好的發展。但中國歷史上最后一位狀元,剛進入仕途沒幾年,清朝就滅亡了。那他在民國又享受怎樣的待遇呢?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最后一位狀元
中國歷史上最后一位狀元名叫劉春霖,之所以能中狀元,與運氣有很大的關系。雖然他天資聰穎,學習刻苦用功,深受蓮池書院院長吳汝綸的賞識,但在整體能力上,比廣東考生朱汝珍還是差了一點。進入殿試環節后,主考大臣經過認真挑選,將入選的試卷按名次進行了排列,然后呈送慈禧太后定奪。
慈禧翻開卷首的試卷后,只見字跡流利清秀,文筆暢順華麗,內心十分喜歡。但當她看到考生的名字后,臉色馬上變得陰沉下來。原來這名考生叫朱汝珍,這個「珍」讓她想起了被她投入井中的珍妃,以及光緒對她的反抗,還有外國列強對光緒的支持等。而且朱汝珍來自廣東,洪秀全的太平天國就是從兩廣地區發展起來的,所以她當即否定了這個朱汝珍。
她再翻到下一份考卷,內容也還可以。最關鍵的是,考生名叫劉春霖,「春霖」,不就是春風化雨,甘霖普降的意思麼?就這樣,劉春霖幸運的成為了狀元。而在他科舉后的第二年,清王朝就廢除了科舉取士制度,他也因此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后一位狀元。
劉春霖考取狀元后,先是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第二年就被派到日本政法大學留學。留學歸來后,他歷任資政院議員、記名福建提學使、直隸高等學堂提調和保定北洋女子師范學校監督等職。他原本希望自己能在實行君主立憲的清王朝有所作為,但沒幾年,清王朝就滅亡了。
劉春霖在民國的待遇
但劉春霖畢竟是清王朝最后一任狀元,很多人都重視他。袁世凱、黎元洪、馮國璋、徐世昌和曹錕等人,都任命他為總統府內史(相當秘書長)。1920、1921年兩年,他還兩次代表大總統徐世昌到山東曲阜主持孔子大成節典禮主祭,名噪一時。在此期間,他目睹了軍閥混戰,百姓民不聊生,內心產生了退隱之意。盡管那些大人物表面上很尊敬他,但他知道他只是別人用來點綴門面的裝飾品而已,所以自嘲是總統府的「執戟郎官」。
1928年,他正式退隱北平。雖然劉春霖遠離了政治旋渦,卻依舊關心國家大事。偽滿建立后,鄭孝胥曾派人邀請劉春霖出任偽滿的教育部部長一職,遭到劉春霖的嚴詞拒絕。
當然,他也因此得罪了很多人,家產險些全被沒收。後來精力放在治學上,出錢出力出地,為當地培養人才。除此之外,他博學多才,興趣廣泛,對古文學、史學和金石學造詣深邃,對傳統典籍的保存,文化的宣傳,也做出了重大貢獻。1944年,劉春霖因病去世,享年72歲。他這一生,輝煌過,失意過,但更多的是一種懷才不遇的落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