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真的可以相信自己的 記憶嗎?比如當某件事情在眼前發生的時候,自己似乎遇到過,但就是回想不起來,人們將這種情況稱為 既視感。
大腦記憶出現錯誤
與記憶有關的另一個效應——曼德拉效應,在現代社會越來越明顯,人們不禁懷疑,是人類的記憶集體被篡改了?還是真的存在平行宇宙?
「曼德拉效應」來源
2010年,有人公開發表言論,表示在自己的記憶當中,南非總統 曼德拉在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4于監獄的暴亂當中。
可實際呢?曼德拉在2010年的時候還活得好好的,并且一直是南非總統, 直到2013年去世。
曼德拉于2013年去世
如果只是一個人這樣認為,人們都會覺得他是個瘋子,但是言論發表之后, 許多人表示對曼德拉已經4于暴亂的記憶非常深刻。
這些人提出, 自己能夠將當初曼德拉去世之后的細節給陳述出來,比如當初的新聞報道和報紙版面,當初的曼德拉的夫人是如何致辭的,當初的葬禮又是如何舉行的。
對于這些細節性的東西,許多人也非常贊同, 認為自己也經歷過這些事情。
曼德拉去世時的報道
2013年曼德拉去世之后,再次引發 世界性的討論,一部分群體堅持認為,曼德拉確實是4于上世紀80年代。
但是,2013年曼德拉的4亡又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是怎麼回事呢?
沒有人說得清楚,就連科學界都沒有研究能夠證明這一說法 原因何在,后來有人就將這種群體記憶與現實情況不符合的事情稱為是 「曼德拉效應」。
「曼德拉效應」的稱號是后來出現的,實際上這種效應出現在更早的時期。
曼德拉是該效應的典型
類似于人們對曼德拉究竟是否4亡,這一事件的記憶 并不是個例。
比如在許多人的記憶當中,米老鼠穿的背帶褲,但實際上米老鼠上半身什麼也沒有穿,光溜溜的。
台灣電影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在人們的記憶當中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
以及, 香蕉生長的方向是向上,但許多人記憶當中是向下。
香蕉其實往上生長
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無論是哪個國家,哪個人種,似乎都在出現「曼德拉效應」,并且在調查當中,2015年和2018年是出現最為頻繁的時候。
據此, 有人提出是高等文明在人類無意識之間,篡改了人類整體的記憶,才導致了這種情況的出現。
有的人秉持多元宇宙的觀點,認為是平行宇宙帶來的影響。
人類記憶被篡改?
這種說法就顯得太不科學了,因為目前為止,在偌大的宇宙當中,人類還沒有發現過所謂的 外星生命體,更別說虛無縹緲的高等文明。
人類想象的高等文明
而且無意識之間 篡改人類的記憶,真的可能嗎?
在生物學上,人類的記憶儲存在大腦皮層當中,相當于電腦上的一個儲存盤。
想要在這樣一個 「內部儲存器」當中進行精準、大規模、悄無聲息的修改,這是完全無法想象的事情。
那麼,對一個人的記憶進行 簡單的修改是否有可能呢?
完全是有可能的,比如對人施加一定的刺激之后, 人腦就會處于一個混亂的狀態。
大腦處于混亂
這個時候再敘述想要植入的記憶,讓受刺激者懷疑自己記憶的真實,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目的。
古代的所謂 嚴刑拷打就運用了這種方式,讓受刺激者產生混亂,強行逼供。
但是成功的幾率并不高,受刺激者很有可能對自己原本的記憶深信不疑,畢竟原本的記憶才是最清楚的。
另一種方式就是催眠, 擾亂腦部神經信號,這種方式可控性高,但持續的時間短。
催眠
總的來說人類記憶被操控的可能性幾乎為零,那麼會不會是平行宇宙呢?
平行宇宙說
平行宇宙的理論源自 量子力學,早期的時候,薛定諤將一只貓放在封閉的盒子當中,并有一根釋放毒氣的管道,管道有一半的幾率釋放毒氣,將貓毒死,也有一半的幾率讓貓活下來。
對于巨觀世界來說, 貓只有死亡和存活兩種狀態,但是在量子世界當中貓的狀態具有不確定性。
貓的兩種狀態
這種不確定性正是平行世界產生的 根源,平行世界很有可能是在某個宇宙當中分化出來,與原來的宇宙有著高度的相似性。
從宇宙的形成到結束,平行宇宙的發展進程很有可能與原本宇宙的存在差異。
比如在人類目前生活的宇宙當中, 來自歐洲的【殖】民者取締了本土的印第安人,建立了美國。
在其他平行宇宙當中,有可能不是歐洲的【殖】民,也有可能并不是在北美建立的美國。
歐洲【殖】民者最早接觸印第安人
平行宇宙包含了一切存在的一切可能,所以平行宇宙的數量是 無限多的。
信奉平行宇宙說的人認為,是平行宇宙改變了曼德拉的死亡狀態,讓原本死亡的曼德拉進入到另一個平行宇宙當中。
不過, 這對于平行宇宙理論來說卻是個悖論,因為在目前的研究當中,平行宇宙與現實宇宙之間是一條互不相交的平行線。
兩者之間可能處于同一時間體系, 到所處的空間體系不同,以至于兩者不可能產生交涉。
平行宇宙
值得一提的是,平行宇宙理論實在是 太過離奇了,許多科學家并不認為存在所謂的平行宇宙。
「曼德拉效應」是平行宇宙的結果,顯然已經不攻自破。
既然記憶篡改和平行宇宙都不合理,那麼有沒有一種比較 恰當的解釋,來說明「曼德拉效應」為何會在人類群體當中產生?
心理學
對此心理學專家 約翰·保羅·加里森提出,「曼德拉效應」是人類自己在記憶當中捏造出來的結果,只不過在社會群體當中被放大而已。
曼德拉效應被放大
這種捏造出來的記憶具有一定的 模糊性,會混淆人們的認知,以至于第一個人提出來之后,許多人都贊同第一個人提出的觀點,并且信以為真。
簡單來講, 就是一個人記憶的錯亂,帶動了一群人記憶錯亂。
既然是記憶的錯亂,那為何在曼德拉事件當中,那些認為曼德拉在上世紀就4去的人,還能回憶起 細節呢?
這里就要講到,人類在記憶錯亂之后, 往往會用往許多細節性的東西將原有的經驗進行拼接,并對此深信不疑。
記憶會出現錯亂
比如在曼德拉事件當中, 認為曼德拉4去的人在腦海當中回憶不起葬禮片段的時候,這個人潛意識就會拿其他著名的葬禮片段拼接起來,以至于顯得如此真實有效。
而這些記憶碎片又恰好符合一些聽眾的記憶片段,以至于錯誤的記憶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的影響。
另一位心理學家 汪辛東提出,「曼德拉效應」單純就是人類的 認知偏差引起的。
認知偏差
比如電影《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許多人在一開始的時候,以先入為主的觀念就誤認為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
因為這種認識更加符合人們腦中的認知結構,就會存在強大的 思維盲區,干擾人們的認知,在看到電影名字與自己的認知差不多的時候,誤認為自己的認知正確。
許多年之后,再次看電影名, 這種思維盲區褪色,對電影名字有了清晰的認識,「曼德拉效應」于是就出現了。
正確的電影名
當然,心理學的解釋也未經 科學的驗證,人類對記憶的研究實在有限。
但是相對來說,心理學的解釋更加合理,且符合人們的思考方式,隨著科學的進步,相信有一天科學家能夠揭開人類的記憶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