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光年外宜居地帶發現超級地球,科學家擔心可能已存在外星文明

天空之城 2022/08/07 檢舉 我要評論

宇宙深處存在無數顆系外行星,在這麼多系外行星中是否會存在類似地球這樣的宜居星球、是否會存在類似我們人類這樣的智慧文明呢?如果存在外星生命、外星文明,為什麼我們還沒找到他們?如果不存在外星生命、外星文明,那地球為什麼能夠成為「天選之子」孕育生命?

這些問題深深地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每當科學家發現了新的系外行星,我們都會思考這樣的問題,那就是這些新發現的系外行星是否宜居、是否存在外星生命甚至是外星文明。

發現超級地球

現在科學家發現了一顆新的「超級地球」,這顆「超級地球」環繞一顆紅矮星運行,它的質量大約相當于地球質量的4倍,與我們地球的距離大約為36.5光年遠。也就是說,此時我們所看到的景象其實是36.5年前的樣子。

這一個發現,給天文學家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諸如紅矮星之類的低質量恒星是否能夠存在支持生命起源、生存的行星。

從地球生命起源的角度來看,地球的自身環境固然重要,但是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取決于其環繞的恒星,也就是太陽。試想一下,如果太陽的溫度非常高、亮度也相當高,經常爆發劇烈的太陽活動,那地球可能就不適宜生命的生存了。

如果一顆恒星的溫度、亮度都相對較低,活動也不是很活躍,那這樣的恒星系宇宙空間可能比較「安靜」,對于生命的起源可能比較友善,紅矮星就是這樣的恒星。

紅矮星是那些主序星中比較「冷」的M型及K型恒星,在銀河系內紅矮星很常見,有差不多70%的恒星都是紅矮星。它們的特點就是質量都比較小,一般不超過太陽質量的一半,但超過105個木星的質量。

由于紅矮星的質量比較小,也就意味著這些紅矮星內部的核聚變反應相對較弱,發出的輻射遠不如太陽,所以這些紅矮星表面的溫度、亮度都比較低,壽命也比較長,有一些紅矮星的壽命可以達到幾百億年時間,相比之下太陽的壽命只有100億年左右而已。時間越長也就意味著這些紅矮星相對穩定,宜居的時間也相對較長。

這次新發現的超級地球被命名為Ross 508 b,就是環繞一顆溫度比較低、亮度比較低、壽命相當長的紅矮星運行,它的運行軌道正處于這顆紅矮星的宜居地帶。這意味著在這顆超級地球上面可能適宜居住,甚至可能已經出現了外星生命、外星文明。

「超宜居」行星被發現

這樣潛在的宜居星球其實還有很多,畢竟浩瀚宇宙深處系外行星數以億萬計,就算宜居的條件極為苛刻,宜居星球的占比相當低,但是在龐大的系外行星基數面前仍會存在大量宜居星球。

到目前為止,我們人類已經發現了超過5000顆系外行星,雖然大多數系外行星的環境下的很惡劣,不適宜居住,但是科學家已經從這些已知的系外行星中選出了24顆「超宜居」行星,科學家認為在這些「超宜居」行星上面生活,或許比在地球上生活更加舒適,可能是我們尋找外星生命的「絕佳場所」。這些「超宜居」行星的輪廓大致是這樣的。

1、「超宜居」行星環繞紅矮星之類溫度比較低的恒星運行,這個是很關鍵的,因為恒星的壽命與它的質量息息相關,像太陽這樣的恒星壽命大約只有100億年,剩余的時間已經只剩五六十億年而已。再加上太陽的溫度、亮度都在不斷上升,所以留給地球的時間其實不多了,預計再過10億年左右地球就會變得不再宜居。

而紅矮星這些質量比較低的恒星內部核聚變反應相對較慢,所以它們的壽命相當長,可以達到幾百億年。也就是說,在這些紅矮星系統中,行星演化、宜居的時間會比太陽系更長,有更充足的時間來發展生命起源。

2、「超宜居」行星的年齡大約為50億—80億歲,也比地球的年齡長得多。如果行星的年齡比較小,那它內部的核心溫度會比較高,地質活動比較活躍,可能經常會出現地震、火山噴發的情況。如果行星的年齡大一些,地質活動相對穩定,周圍的宇宙空間環境也相對穩定,很少會有小行星、隕石撞擊的情況。這對于孕育生命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

3、「超宜居」行星的尺寸比地球大10%,這意味著「超宜居」行星上面刻有給潛在的外星生命提供比地球更多的生存空間。

4、「超宜居」行星表面的平均溫度比地球高5℃,大氣中氧氣的含量在25%—30%之間。在這樣的情況下,「超宜居」行星上面的植物可以生長得更加茂盛,生物多樣性也會更加復雜,有利于外星生命的起源、生存。

綜合來說,就算現在新發現的「超級地球」可能不是很完美,也不是我們想象中的宜居星球,但是放眼整個宇宙,類似這樣的潛在宜居星球、「超宜居」行星應該是數不勝數的,在這些環境相對優越的系外行星上面,完全有可能出現生命起源,甚至完全有足夠的時間、空間來發展高級的外星文明。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