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一顆直徑超過6千米的巨型彗星從太陽身邊呼嘯而過。這顆名叫「梅克賀茲1號(96P/Machholz 1)」的彗星表面上沒什麼特別,但它獨特的成分和古怪的軌道暗示它的來歷可能不一般。
SOHO探測器拍攝的「梅克賀茲1號(96P/Machholz 1)」彗星。NASA / SOHO
「梅克賀茲1號」是一顆短周期彗星(5.28個地球年),也是一顆「木星族彗星」,意為它的軌道受到木星強大引力場的牽制。
2008年科學家在分析了「梅克賀茲1號」的化學成分后發現,它的氰化物含量不到一般彗星的1.5%,碳含量也很低。而且它的軌道有古怪的傾角。
根據這些特點,天文學家懷疑「梅克賀茲1號」可能來自太陽系以外。它可能在過去某個時刻進入了太陽系,受到木星引力牽制后改為環繞太陽運行。
十幾年前,天文學家還在它的前方發現過兩塊碎片。這兩塊碎片的產生原因至今是個謎。
不過也有一些科學家認為它形成于太陽系內氰化物含量較少的區域,加上多次靠近太陽,其所含的氰化物已蒸發殆盡。但這無法解釋它身上的所有怪現象。
「梅克賀茲1號」也是一顆「掠日彗星」,意為它的近日點距離太陽非常近。這一次「梅克賀茲1號」的近日點和太陽的距離只有0.12個天文單位,只相當于水星和太陽距離的三分之一。
「梅克賀茲1號(96P/Machholz 1)」彗星。NASA
一般的「掠日彗星」不大,直徑大多在10米以下。由于距離近和體積小,很多「掠日彗星」在通過近日點時會解體,甚至直接墜入太陽大氣層,灰飛煙滅。
但「梅克賀茲1號」卻是個例外,它的體型相當巨大,相當于三分之二個珠穆朗瑪峰。可能正是由于這個原因,它在近距離通過太陽身邊時不會輕易瓦解。自被發現以來,「梅克賀茲1號」已經五次成功通過近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