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仰望星空的時候,總會想:人類在宇宙中是孤獨的嗎?這樣的思考,從人類走出地球,開始重新認知宇宙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存在于人們的心田。
可能一些朋友認為,半個多世紀以來,人類都沒有發現任何外星文明的痕跡,那人類有可能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文明。可是這樣的認知,大多數人還是不愿意接受,在很多人看來,宇宙浩瀚而神秘,大到我們無法想象,有著難以統計的星系和行星,即使是極小的機率誕生文明,那麼宇宙中也應該有大量的智慧生命存在。
或許只要是對宇宙有一定認知的朋友都會相信,外星文明是存在的,以人類目前對宇宙的認知,可觀測范圍達930億光年,而這個范圍內,分布著數萬億個「銀河系」,每一個「銀河系」中都有數千億個恒星系,每一個恒星系都會有數量不等的行星存在,其中就包括類地行星。
每一個恒星系都存在宜居帶,都會有至少一個類地行星圍繞運行,如此算起來,一個銀河系存在的宜居行星數量可能達到了數億顆,如此龐大的量級,存在生命星球,智慧文明也是理所當然的。
站在宇宙的角度,地球是如此的渺小,也是一個普通的生命星球,沒有什麼特殊的,既然地球能夠孕育出生命和智慧文明,那麼其他的宜居行星應該也可以。
生命在宇宙中并不罕見,有可能還是普遍的存在,既然如此,為什麼人類至今都沒有在宇宙中發現外星智慧生命,甚至是外星簡單生命留下的痕跡?
這樣的結果似乎非常不合理,這是怎麼回事?有科學家曾經發表過一篇論文,研究表明,人類相遇外星文明的可能性極小,難度要遠遠大于我們的想象。
科學家提出這樣的觀點,并不是沒有道理,他舉出了很多的佐證,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以人類目前的科技實力完全無法去了解外星文明的科技實力。
人類近半個多世紀以來,搜尋外星文明的方式主要是通過射電望遠鏡監聽一片星空,探測可能存在的外星文明信號,甚至科學家還將人類和地球的信息送往宇宙深處,期望得到外星文明的回應。
那麼監聽宇宙信號是否得到了預期的回報?答案是否定的,半個多世紀以來,望遠鏡的確搜尋到了大量的宇宙信號,可是這些信號基本都是來源于天體或者宇宙現象,即使是有一些神秘的有規律的信號,我們也沒有能力破解,自然也不知道它們的來歷。
有科學家認為,人類目前所使用的無線電信號只是非常初級原始落后的模式,它的傳播速度僅有光速,一旦到達宇宙中,會隨著距離的增加而不斷衰竭。
宇宙的距離以光年為單位,星系與星系之間都非常遙遠,人類發送的信號即使能夠到達目標星系,也會衰竭到無法辨認的程度,跟宇宙背景噪聲混合到一起。
外星文明會使用這種落后的信號傳播方式嗎?如果一個文明發展到星際階段,人類目前所使用的這種無線信號模式就太落后了,完全無法適應星際航行的聯系。所以,星際文明使用的無線通訊必然更加高級,傳播速度超越了光速,距離也更加遙遠,不會輕易出現信號衰竭的情況。
跟人類信號完全不一樣的信號模式,我們現在的望遠鏡有可能根本就無法接收到,即使接收到了,我們也沒有能力去破解,自然也就無法接觸到外星文明。
除了信號模式的不同,斷絕了人類跟外星文明的聯系之外,還有一種情況我們也不得不思考,那就是銀河系可能只有人類這一個文明。站在太陽系的角度,銀河系很大,可是站在宇宙的角度,銀河系無比渺小,而渺小的一粒塵埃中只有一個文明,似乎也能夠說得過去。
如果銀河系只有人類這一個智慧文明,那我們想要接觸到外星文明,或許只有等到人類的科技發展到星際的階段,有能力離開銀河系才有希望。
如果銀河系存在很多的文明,還有高級文明的存在,可是人類卻沒有發現,那麼就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地球所在的一片宇宙區域被外星文明封鎖了起來,研究其中低級文明的發展演化,這一點跟我們將小白鼠關在實驗室研究它們的發展演化是一樣的道理。
以上的這些不管是哪種情況,對于人類來說還不是太壞,至少我們還有希望接觸到外星文明的那一天,可是近年來,又有不少的科學家提出了一個更加可怕的,顛覆我們認知的觀點:人類生存的宇宙有可能是虛擬的。
有科學家提出觀點:人類當前可能處于虛擬世界中,我們這個世界是一個虛擬程序,而人類只是一種智慧代碼,除此之外,再沒有第二種智慧代碼的存在,若是如此,那人類也就不可能找到其他的智慧生命,甚至人類的命運也讓我們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