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朱標有多牛?26個兄弟沒人敢跟他爭皇位,他若活著朱棣不敢造反

天空之城 2023/01/30 檢舉 我要評論

眾所周知,明朝的第一個太子是朱標。

在許多人眼中,朱標就是個文弱書生的代表,似乎和他的弟弟燕王朱棣比起來,要遜色一籌。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 在朱標的有生之年,他可以說是大家眼里的天之驕子,捧在手里的一顆明珠。

朱標在少年時期有名將宗師指導,成為了一個文武雙全的天才。中年時期為朱元璋代理朝綱,

培養了自己的一套行政班底。 在巔峰時刻,他不僅帶領文武百官統率全國,還力壓自己的26個弟弟,讓他們紛紛不敢造次。

真實歷史上的朱標,真的有這麼厲害嗎?

被眾多名師指導的世子殿下

公元1355年,朱元璋正在率兵攻打集慶,也就是現在的南京。

在集慶城下,朱元璋的明軍久攻不下。

接連數月,都一直被敵軍壓著打,這讓朱元璋很是郁悶。

突然,軍師劉伯溫突然沖進軍營,告訴了朱元璋一個好消息:「你當爹了」

朱元璋聽到這句話后,喜不自禁。

要知道,在之前的幾個月時間里,朱元璋的神經一直處于緊繃的壓抑狀態。

現在突然喜得一子,這天大的喜悅一下子沖淡了朱元璋的憂愁。

趁著這股子勁頭,朱元璋趕緊揮師破城,一舉滅了守城的敵軍。

打完仗后,朱元璋就急忙來到大后方,抱起心愛的兒子又親又摸。

看到兒子長的五官端正,標標致致的, 朱元璋便給兒子取名為朱標。

自從兒子朱標出生后,朱元璋便在戰場上無往不利,屢戰屢勝。

朱元璋之所以突然變「猛」了,一方面是為了盡早打下江山,給馬皇后母子倆一個安定的家; 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給兒子朱標樹立一個榜樣,告訴他:「為父不是孬種」。

朱標就是在朱元璋的光環下成長起來的。

當然了,朱元璋除了給朱標樹立一個英明神武的榜樣外,也給朱標安排了一些精英教育。

畢竟要培育出一個完美的兒子,起碼得文武雙全不是? 于是在朱元璋的安排下,宋濂進入到了朱標的營賬中。

宋濂可以說是朱標的思想啟蒙導師。和朱元璋的喊打喊沙不同,宋濂主張兼愛非攻。

他認為這世界上的一切,都可以用講道理來解決。 而這種思想,也恰恰符合朱標的性格。

可以說,朱元璋給了朱標「武」的霸氣,宋濂給了朱標「文」的魅力。

在兩位長者的共同培育下,朱標這位少主,成長得越來越快。

別著急,朱標同志,接下來還有更多名師來指導你的成長。

指導朱標的第三位導師,就是藍玉

藍玉作為常遇春的好友,在行軍打仗這方面,可以說是無出其右。

曾經因為大破蒙古騎兵,將擴廓帖木兒趕到外蒙古而名震天下。

此次前來指導朱標,也是受到了朱元璋的委托。

在藍玉眼里,朱標就是自己的下一任主子。

所以在教授朱標兵法的過程中,藍玉毫不吝嗇,所有的一招一式全部都傾囊相授。

當然了,天資聰穎的朱標,學啥都快,兵法啥的照單全收。

然而,藍玉卻發現,朱標對于這些打打沙沙的游戲并不感興趣。

相反,朱標更喜歡舞文弄墨一點。

每次看到朱標學完兵法,便興高采烈的跑到宋濂那里學文化,藍玉的心中就泛起了一股酸味。

對此,他也只能一笑了之。誰叫自己沒文化呢?不能教少主四書五經。

當然了,這并不影響藍玉對少主朱標的寵愛。

畢竟每天一句「藍玉叔叔」的稱呼,就足以撫慰藍玉這滄桑的心靈。

在此之后,朱標的名師陣容也越來越強大。

文有宋濂、劉伯溫、李善長,武有藍玉、常遇春、徐達等人,相繼輔助朱標。

讓其歷練成為一個文武雙全的天之驕子。

后面朱元璋更是親自教授朱標帝王之術,讓他能夠輕松駕馭文臣武將。

可以說,那時候的朱標,就是個萬人寵。

工作能力不輸朱元璋

洪武四年,朱元璋剛剛當了四年皇帝,北方就開始了蠻族叛亂。

一些殘留在蒙古高原的元朝騎兵,正對著中原王朝虎視眈眈。

為了保持住自己的基業,朱元璋只能御駕親征,親自帶刀過去砍蒙古人。

朱元璋知道他這一走,朝廷里定然會出現權力真空。

為了避免禍起蕭墻,朱元璋決定讓太子朱標代理國政。

一方面是為了讓朱標震懾群臣,畢竟朱標作為一個萬人寵,幾乎沒有人敢動他。

另一方面,朱元璋也是為了鍛煉一下朱標的執政能力。

他想看看自己離開的這幾個月時間里,朱標會把大明朝打理成什麼樣子。

為此,朱元璋還給朱標留了一套執政班底。

孫興祖、廖永忠、李伯升等智囊紛紛歸入朱標門下,以輔助他來處理朝政。

果然,朱元璋看人的眼光是對的。

年僅16歲的朱標,不僅沒有半點少爺氣,反而還把朝政打理的井井有條。

他閱過的奏章,上面滿是批文。每次巡視京師外圍的時候,朱標都是親力親為。

有好幾次他還不顧身份,親自和農田里的老農對話,咨詢他們收成等問題。

在文官系統里,朱標行事有度,抓工作講究細節,所有事情都處理的滴水不漏。

在武將系統里,朱標不懂的事情,他會親自躬身下問,還經常會去軍營體恤士兵辛勞。

這一舉一動,把一些老將感動得老淚縱橫。

看著朱標著少年老成的樣子,朱元璋很是欣慰。每當聽到有人夸贊朱標時,朱元璋都會感嘆: 「當年請的輔導班果然沒有白費,搞教育還得是名師指導」

人見人愛的皇儲

當然了,朱標除了在文臣、武將兩個領域游刃有余之外,在籠絡人心方面,也是一把老手。

眾所周知,朱標這人最大的性格特點就是「仁愛」。

在這個方面,朱元璋可以說是他的反面例子。

由于在戰場上征伐多年,朱元璋養成了一種暴戾猜疑的性格。誰讓他不爽了,直接分分鐘砍頭。

但朱標不一樣,每次朱元璋想砍人腦袋的時候,朱標都會在一旁說情。

并好言勸誡父親:「這些老臣都是跟隨你征戰多年的兄弟,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最好還是大發慈悲,放過他們吧」

要是別人敢在朱元璋面前這樣求情,朱元璋可能會連帶那個人一起砍了。

但朱標不一樣,他可是朱元璋的小心肝兒,自己和馬皇后愛情的結晶。朱標的話不能不聽。

就這樣,朱標靠著自己獨特的身份,拯救了一批又一批要被除掉的功臣。

于是乎,這些功臣們也感恩戴德,發誓這輩子都會為朱標效犬馬之勞。

在這個時候,朱標在朝廷中的影響力已經是空前絕后。

在朝廷之外,朱標處理起兄弟情,也是一把老手。

眾所周知,朱元璋為了分散權力,把他的26個皇子都分封在全國各地。

除了太子朱標以外,其他比如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都分布在天南海北。

朱元璋通過這樣的手段,來杜絕九子奪嫡的慘劇。

即便是這樣,這些兒子們依舊在互相攀比,為了各種利益爭得你死我活。

要不是看在大哥朱標的面子上,估計早就打起來了。 那朱標是用什麼降伏他們的呢?還是那兩個字,仁愛。

每次朱元璋的那些兒子們犯了錯,朱元璋都會把他們召來京城,然后一頓鞭笞。

要不是朱標苦苦求情,這些兄弟非得被朱元璋打死不可。

有好幾次,朱標從朱元璋手中救下了秦王朱樉。

對于朱標的救命之恩,這些皇子們看在眼里,記在心上。

所以大家都對朱標產生了一種敬畏之情。

這個時候,如果那位皇子想要起兵造反,奪取朱標的皇儲之位,其他的兄弟非得把他摁在地上亂棍除掉。

所以說,朱標在處理兄弟情這方面,簡直把李世民強太多。

天之驕子的隕落

按理說,像朱標這麼一位眾望所歸的儲君,理應成為大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才對。

但為什麼后面的皇位傳給了燕王朱棣呢? 其實怪就怪在朱標的命太短了。

公元1931年,朱標奉朱元璋的命令,考察陜西。

在這里,朱標為了處理朱樉留下的爛攤子,每天要閱覽幾百封折子。陜西各地的民情紛至沓來,都需要朱標第一時間處理完畢。

那時候的朱標,可以說是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忙到凌晨三四點才睡覺。

這種生活節奏,就是神仙也遭不住啊。

就這樣,朱標在積勞成疾下感染了風寒,一下子病倒了。

得知朱標得病后,朱元璋趕緊叫護衛隊,快馬加鞭把朱標送到京城來治療。

然而為時已晚,到達京城的朱標,由于耽誤了病情,再加上一路上的車馬顛簸,一下子沒挺過來,直接就一命嗚呼了。

據說朱標逝去的那天,整個宮廷都聽到了朱元璋的哭聲。

其實想想也能理解,朱標作為朱元璋投入最大的一支股票,而且還是唯一的一支。

現在突然跌停了,換誰誰不崩潰?

在此之后,朱元璋性情大變。沒有了朱標的袒護,朱元璋開始濫沙大臣。

像什麼藍玉、徐達、李善長等人,紛紛沒有逃過朱元璋的屠刀。

朱元璋就像泄憤一樣,將當年的這些患難兄弟一一屠戮。

自此,朝廷勢力空虛,地方藩王逐漸做大。

在此之后,朱元璋又下了一招昏棋,那就是立孫子朱允炆為皇儲。

這下可惹得各地藩王不樂意了。朱標還在的時候,大家都挺服氣,現在朱標沒了,怎麼著也輪不到朱允炆這個黃毛小子啊?

在這種心理的作祟下,各地藩王開始蠢蠢欲動。

當然了,朱元璋沒走之前,這些藩王們還不敢造次。

等到朱元璋走后,藩王們就開始在朱允炆面前秀肌肉了。

朱允炆害怕叔叔們造反,于是提前布局,開啟了削藩大計。

這下可就觸碰到了藩王們的紅線。一時間各地藩王紛紛起兵,尤其是燕王朱棣,首當其沖。

直接帶領十幾萬北方野戰兵團,一路攻向京城。

就這樣, 小小的朱允炆,由于沒有父親的威信以及文臣武將的庇佑,被叔叔朱棣打的潰不成軍。

最后也失去了蹤跡,估計是被朱棣給斬草除根了。

大明朝也因為這件事,替換了一套新的行政班底。首都也遷至北京,開啟了「天子守國門、君王4社稷」的先河。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