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孿生兄弟」:宇宙其實有第二個地球,但我們或永遠也見不到

天空之城 2022/08/26 檢舉 我要評論

隨著地球環境不斷惡化,人們漸漸明白了「地球是人類的搖籃,而我們不能永遠呆在搖籃里」這句話的深意。所以在這些年間, 人類不僅一直在尋找地外生命,也在尋找宜居星球,試圖在時機成熟之后開展我們的星際移民計劃

很多時候,科學家將正在找尋的這類星球, 稱之為「第二地球」或者「超級地球」。那麼,宇宙中到底有沒有 第二個地球呢?

當然有! 但是我們可能永遠也見不到它,這又是為什麼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有關地球「孿生兄弟」的那些事。

宇宙中的「超級地球」很多

第二地球也被稱為超級地球,從名字就能看出它和地球一樣有著適合人類居住的環境, 一般溫度不能太高,并且表面必須要有「液態水」。為了能夠順利地找到宇宙當中的宜居星球,科學家按照地球在太陽系中的特殊位置,劃分出了「宜居帶」。

在有了宜居帶的標準之后,我們就可以照葫蘆畫瓢的在宇宙當中尋找第二地球了。于是,在人們鍥而不舍地搜尋之下, 在2011年公布了第一顆在宜居帶軌道當中運行的類地行星,名為開普勒-22b

根據科學家的長期觀察,這顆行星的個頭要比地球大, 大約是地球的2.4倍左右其直徑大約為30000千米,距離地球大約600光年

不過科學家表示,它的宜居性依舊有待考證,因為距離太遠, 我們很難對其表面的組成結構進行分析,所以滿懷希望的話最終反而會失望。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地球其實在宇宙當中并不是什麼稀罕東西,因為宇宙當中的天體實在是太多了, 所以符合人類篩選標準又神似地球的行星還是非常多的

比如在2014年時,人們又發現了開普勒-62恒星系統當中存在著超級地球, 而它們與我們之間的距離長達1200光年

此外,還有許多被冠以超級地球之名的行星散落在宇宙的圓盤當中,它們和地球的距離有的近有的遠, 但哪怕就是最近的也在幾十光年以外。所以每當第二地球的消息被爆出來,人們都認為科學家不用再花費時間去研究這些宜居行星了,畢竟列的名單再長, 人類也無法到達

要知道,以咱們現在的成就來說, 只去過家門口的月球,就連造訪隔壁鄰居火星也在繼續準備當中。所以哪怕宇宙當中有再多的第二地球,我們可能也永遠見不到。

我們為什麼永遠見不到它們?

如今的科幻電影,已經拍攝了不少以人類尋找 全新家園為主題的, 畢竟地球的環境已經被我們破壞得很嚴重了,并且這些資源也不足以讓人類文明永遠的傳承下去。因此,人類就將目標定為了「星辰大海」,前往宇宙中的第二地球體會不一樣的生活。

可是,這種美好的愿望真的可以實現嗎?

相信大家都知道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為人類的科技雖然已經算是發展得很快了, 但是在面對宇宙「難題」的時候還是顯得十分力不從心。正因如此,哪怕人類在宇宙中不斷發現新的第二地球,我們也見不到它們。

當然,這里所說的見到并不是說通過太空望遠鏡, 而是乘坐飛船湊近欣賞一下這些與地球如此相像的「孿生兄弟」們。之所以這麼說,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就是地球和它們之間的 距離太過遙遠,咱們在上文中提到的那幾個,近的幾十光年,遠的一千多光年,要知道人類現在連1光年都跨不過去, 因為一光年就等于9460730472580800米

這意味著我們乘坐世界上最快的飛機, 也要飛95848年才能走完1光年的距離

顯然,這麼長的飛行時間,相當于直接告訴人類,別想著「飛躍」了,原地「羽化」比較靠譜。這種時長,怕是神仙看到都害怕。

所以為了能夠縮短飛行的時長,人類必須要研制出飛行速度更快的飛行器。但是現實問題是, 我們不僅找不到更好用的燃料,還受限于「光速無法達到」的限制,在這種情況下,似乎再怎麼努力,依舊是以「龜速」在宇宙當中爬行,根本看不到旅程的終點,也就是這些第二地球。

第二點是人類短暫的壽命和脆弱的身軀,要知道宇宙的環境對人類是非常不友好的,如今不少宇航員在空間站值守幾個月后返回地面都需要長期的恢復。如果人類決定啟程前往第二地球,那麼就算以光速前行,這個時間也長達幾十年。在這個過程當中, 身體可能會出現各種問題,最終「病死在半路」

更不用說,以人類這短的可憐的壽命來說,即使出生時就已經在飛船上, 也要經過數代人才能抵達終點

問題是飛船可不是伊甸園, 它能夠攜帶的物資是極為有限的。除非咱們仿照《流浪地球》中所演的,帶著地球尋找第二地球。

不過即使是這樣,我們也要加速,或者說使用相關的方法為自己「續命」, 比如說在未抵達第二地球時進入冷凍休眠狀態

綜上所述,相信大家已經明白了為什麼這些第二地球看起來和我們「既近又遠」,因為在宇宙[大尺度]框架下,幾十光年確實算不上什麼。 但是當我們將它和人類的壽命和飛行器速度比較之后,就會發現這確實是難以跨越的距離

除此之外,科學家也表示,大家還是不要對超級地球抱有太大的希望,甚至幻想它們就是地球的plus版本。因為由于各種環境因素的影響, 超級地球可能會表現出不同于地球的特征,比如更像地球的「惡魔姐妹」 金星有著厚重的大氣,讓內部維持著恐怖的高溫

「第二地球」依舊不如地球

許多人都喜新厭舊, 認為這些被發現的第二地球肯定比地球強得多,畢竟單從體積上來看,它們就已經更勝一籌了,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顯然不是,人們有時候會將這些星球美化,將其想象成天堂的模樣。但事實上, 許多超級地球擁有著和地球截然不同的面貌,甚至有的被潮汐鎖定,有一面永遠對著所處星系的恒星

并且地球之所以能在太陽系當中孕育出生命,除了因為處在宜居帶當中,有液態水以外, 還因為有外圍大行星的保駕護航。比如木星老大哥,它日復一日地施展「吸星大法」,讓準備給地球意外驚喜的小行星不由自主地靠近它,最終在它的表面墜落。

所以如果這些第二地球的外圍不存在這種大行星,那麼它遭受撞擊的幾率就會不斷升高。到時候人類剛剛舉家搬遷完畢,就遭遇了小行星的撞擊,直接在第二地球上「全軍覆沒」,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算是客死他鄉了。

此外,部分科學家認為如果人類要移民到超級地球上生活,那麼可能會被這顆星球 禁錮。這是因為這些超級地球的體積更大, 導致它們的引力也隨之變大

就以咱們前文中介紹的開普勒-22b為例,倘若它是巖石星球, 其表面逃逸速度將高達26.88千米/秒

這樣的話, 人類要做好「來了就無法讓逃脫」的準備,在這些第二地球上永遠地生活下去,即便環境劇變,也難以離開。

由此可見,其實說來說去,甭管宇宙中的第二地球再多, 還是沒有真正的地球好。所以我們既要關心星際移民,也要關心地球本身,畢竟這里可是人類的「故鄉」。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