紂王只在牧野敗了一仗,為何就匆匆自歿了?殷墟考古發現真相

天空之城 2022/06/06 檢舉 我要評論

商代是一個離我們非常遙遠的年代,有關于它的記載并不是很多。

我們對他的了解更多的是出自明朝中期許仲琳那本長篇神話小說《封神演義》和小說改編的神話電視劇《封神榜》。

這部小說涵蓋了周武王興周滅商的真實歷史,也添加了眾多的神話傳說,讀起來膾炙人口,趣味橫生。

但是據史書記載真實的情況遠沒有小說中寫得那麼精彩,商紂王僅僅在牧野打了一仗。

這一仗失敗后,他就匆匆自盡了,這是為什麼呢?

千百年來這個謎團一直環繞著眾多的歷史學者,然而在殷墟考古的時候才逐漸解開它神秘的面紗。

封神小說中的歷史

在《封神演義》中,紂王是一個非常昏庸無道的君主。

因為他在進香女媧宮的時候題寫了一首影響非常不好的詩,導致了女媧娘娘萬分震怒,非要處決他不可。

但是因為商朝氣數未盡,所以她無法直接對付他,只好派出了軒轅墳三妖去迷惑他,敗壞朝綱。

九尾狐除掉了蘇妲己,借尸還魂上了蘇妲己的肉身,然后被進獻給了商紂王。

在商紂王身邊,她出了一系列的壞主意。

紂王整日整夜地沉迷于酒色之中,有忠誠的大臣前去勸諫,卻慘遭除掉。

久而久之,忠勇的大臣不是被除,就是投奔他國,最后他的身邊只剩下費仲、尤渾這些奸佞的小人了。

當時整個天下,除了商朝占據的中原地帶,東南西北還有800個小的諸侯國。

其中東伯侯姜桓楚、西伯侯姬昌、南伯侯鄂崇禹、北伯侯崇黑虎勢力最大。

他們分別領導著各自轄區的小諸侯國。

在妲己和奸臣們的蠱惑下,東伯侯和南伯侯紛紛被除,西伯侯遭到了囚禁,北伯侯則投靠了商紂王,幫助他魚肉百姓。

最后姬昌的兒子伯邑考前去探望父親,竟然還被商紂王殘忍地剁成了肉醬,做成肉餅讓姬昌去吃。

為了活下去,姬昌也將一切都忍了下去。

后來西伯侯的屬臣帶著厚禮前去賄賂紂王的左右,才哄得紂王放過了姬昌。

姬昌回到自己的屬地西岐之后,重用了姜子牙等賢人,秣馬厲兵準備向商紂王的大本營——朝歌發動進攻。

興周滅商乃是封神的天意,所以姜子牙的師傅元始天尊和師伯太上老君也紛紛派出自己的徒子徒孫前來助戰。

其中就有手持火尖槍、腳踏風火輪,帶著混天綾和乾坤圈,擁有三頭六臂和蓮花化身的哪吒。

還有擁有三只神眼,擅長七十二般變化,手拿三尖兩刃刀,帶著哮天犬的二郎神楊戩。

以及肋生雙翼,長的是青面獠牙,手提黃金棍的雷震子和日行千里擅長遁地之術的土行孫。

在這些還算不上神仙地闡教弟子的幫助下,他們展開了對商朝的決戰。

在姜子牙師弟,玉虛宮叛徒申公豹的挑唆下,也有大量的截教弟子投入到商朝的大軍去對抗姜子牙。

曠日持久的戰爭打了十幾年,每一步都需要雙方拋灑出大量的血和淚,大量的闡教、截教弟子們和文武大將都成了封神臺上的那縷忠魂。

最后八百諸侯會師孟津,共同討伐無道的商紂王。

紂王雖然無道,但是力大無比,而且武藝驚奇,一連除掉了數十位諸侯的大將。

但是畢竟他酒色過度,手下已經沒有可用的賢臣良將了。

這個時候,他又發現了蘇妲己的真面目,他懊悔不已,在恍惚中,他看到了那些被他害的姜皇后、比干丞相等人的冤魂。

他感到大勢已去,就獨自一人走上了高聳云霄的摘星樓,縱火自我了結。

從此天下安定,周朝取代了商朝,姜子牙也得以把那些逝去的亡魂封為諸天眾神。

現實中的牧野之戰

據史料記載,商紂王其實是一個非常有能力和作為的國君,并非像小說中描寫的那麼荒淫無道。

他的惡名其實都是來源于后來的勝利者周朝人的污蔑。

他接手商朝的時候,其實商朝已經在走下坡路了。

當時商朝內部階級矛盾很深,商紂王過火的改革又進一步加劇了這些矛盾,他最后不但得罪了上層的貴族,也沒有換取底層勞動人民的人心。

同時位于商朝東部的東夷部落也發動了叛亂。

這場叛亂持續的時間非常長,以至于消耗掉了商朝大量的國力。

當商朝的主力軍都開拔到東夷部落進行平叛的時候,位于陜西境內的西周部落則發動了對商朝的進攻。

西周經過幾代人的努力,通過改革緩解了各個階層的矛盾,同時著力于改善民生,獲得了百姓們的支持。

到了姬昌這一代,他通過廣施仁善,收攏諸侯的人心,逐漸地在他的身旁圍攏了一批諸侯。

這些諸侯紛紛對外表示姬昌才是真命天子。

最后當商朝的主力軍陷入東夷部落的戰爭泥潭的時候,周朝的軍隊在姬昌繼任者周武王的帶領下,一路高歌猛進,迅速攻下了商朝許多軍事重鎮。

商紂王想要調回主力軍,但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無奈之下他只能啟用大批的奴隸來補充到部隊里面去。

這些奴隸本來就是剛剛收服的其他部落的戰士和農夫,擁有強大的戰斗力,但是他們卻十分痛恨商紂王,畢竟奴隸的身份決定了他們是可以被隨時取代的替代品。

當兩軍在牧野這個地方展開決戰的時候,商朝軍隊的內應紛紛呼喊策應周軍。

結果大批的奴隸當場倒戈,討伐紂王。

紂王無奈只能帶著少量親隨逃回了朝歌。

殷墟考古發現真相——實屬無奈

在現代拍的《東周列國志》中,我們能從圍魏救趙中看出,一國的軍隊想要攻克城池是非常困難的,特別是城高垛厚的首都。

如果商紂王有條件守住城池,那麼商朝的主力軍回撤支援的話,是能夠打敗周軍的。

但是誰能想到商紂王竟然自焚了,這是為什麼呢?

歷史中有記載,中國早期的王朝大多數存在「大都無城」的現象,而殷墟考古也能夠證實這一點。

也就是說,朝歌并沒有堅固的城墻來拱衛它,這樣敵人就根本毫不費力地進入了朝歌的內城之中。

而這也是紂王為何只是在牧野敗了一仗,就匆匆自盡了結的原因,實在是很無奈。

結語:

歷史的真相總是令人唏噓不已。雖然商朝的滅亡來源于周朝的偷襲,但是假使商紂王當年能夠充分地善待百姓,調和多方矛盾的話,即使再「大都無城」,周朝又怎麼能攻得下堅不可摧的人民防線呢?

還是那句話: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