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是如何誕生的?有科學家認為:從地球分裂出去的

天空之城 2022/12/28 檢舉 我要評論

提起月球,我們都不會陌生,但你對月球的最初了解是從哪里來的呢?

是詩人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的疑惑?還是長輩口中吳剛、嫦娥、還是天狗食月的神話故事呢?

其實作為地球的衛星,月球離我們僅僅38萬公里,是太空已知星球中離我們最近的一顆星球,也是我們最熟悉的一顆星球,從古至今就與我們的生活有關。

文學作品里的月球,光明皎潔,代表了文人墨客孤傲的理想,你想了解真正的月球嗎?

月球的兩面

隨著我們了解到越來越多的關于月球的「真面目」,也非常很遺憾的了解到,被我們賦予過無數浪漫精神的月球與其他已知外星球一樣,沒有大氣,非常的冷。

也無生命跡象,更多的還是各類巖石和沙土,不過月球的土壤和地球的土壤還是有很多微量元素有相同之處的,也算是一樁意外之喜。

但月球有兩面,兩面有很多不同之處。我們從小遙望的「月亮」一直是月球「正面」。雖然也有坑坑洼洼,但整體還算平整。

反面則起伏較大,據空間站回傳的照片來看,到處都是坑坑洼洼,堪稱千瘡百孔。成因應該是各類天體災害和隕石導致,面對地球的一面因為地球的大氣保護則免于部分侵害。

月球目前還處于地殼活躍期,「月震」頻發,但程度很淺,甚至看似很平靜,這也可能也是造成月球表面坑坑洼洼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離太陽過近,沒有大氣保護,強烈的太陽風暴更是對月球滿滿的威脅,甚至摧毀這顆古老又年輕的星球也不過是彈指一揮間。

也正是因為這些種種暫不可控的原因,人類重返太空計劃才一再被擱置。

月球的誕生

那麼,這顆與我們很近卻大有不同的月球是如何誕生的呢?

目前,科學和天文界主要有以下這麼幾個觀點。

1.可能是被地球的引力俘獲的。

太陽系中恒星通過自身引力俘獲其他恒星為自己衛星的事也常見,我們耳熟能詳的木星和土星都如此,因為自身重量大,引力強而俘獲其他運動的行星成為自己的衛星。

可能在很久很久之前,月球也是茫茫宇宙中一顆「自由自在」的星球,因為一次機緣巧合,跟我們的地球有了關系,從此便圍著地球開始公轉、自轉。

2.月球是從地球中分裂出去的。

這一說法的提出者是達爾文的后代,認為地球起初的自轉速度非常之快,從而將一部分物質甩出太空,再單獨形成一個月球。

不過這一說法,需要非常快的自轉和離心力,目前并不被大多數人認可,只能說存在這個觀點而已,是比較荒謬的。

3.地球和月球誕生于同一塊星云。

地球比月球早誕生幾十億年,也拿到了大部分的金屬和物質,所以月球也比我們小的多,匱乏的多。不過,如果離得近就可能是同一片星云的話,那可能跟地球「一母同胞」的兄弟星球還有很多,這也無法解釋為何月球和地球差異如此之大。

還有一種說法是,原本無月球,是宇宙中眾多天體不斷的碰撞、合成、碰撞、合成,從而誕生了現在被我們熟悉的月球。

這也不無可能,畢竟,宇宙和太空的奧秘太多太多,也太過于神奇,遠遠不是我們現在的科學和認知可以去輕下結論的。

但無論月球來源于何處,未來將如何發展,這都是自人類誕生就一直陪伴著我們,都是給古人以歷法和浪漫主義月球,也是給現代人探索科學和未來的指路明燈。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