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仙座流星雨來臨,它的主體還在靠近地球,數千年后將撞上地球

天空之城 2022/08/13 檢舉 我要評論

轉眼已過立秋

雖然溫度并沒有降下來的意思,但夜空卻已經多了一些新東西,比如一般在7月20日至8月20日發生,8月13日到達頂峰的英仙座流星雨。

作為和象限儀座流星雨、雙子座流星雨并稱為北半球三大流星雨的它,幾乎從未在夏季星空中缺席,不過今年的英仙座流星雨注定要黯淡不少, 因為8月12日剛好是農歷七月十五,在夜空晴朗的情況下滿月的光輝將遮蔽相當一部分流星雨的光輝。

因此今年的英仙座流星雨,很可能只會有五分之一的高亮度流星能被我們看到,并且本次英仙座流星雨的極大期是8月13日上午,處于白天的我們也不可能見證了。

雖然現在的科普介紹說流星雨都是小彗星,劃過天際并不會對地球和人類文明造成什麼威脅, 但鮮有人意識到英仙座流星雨的主體其實還在靠近地球的路上,目前我們看到的流星雨只是這顆直徑近30公里的彗星的小跟班而已。

而作為英仙座流星雨主體的斯威夫特-塔特爾彗星,始終都在一個個公轉周期內不斷靠近地球和月球,超級計算機的模擬顯示它將在3044年到達距離地球161萬千米的地方,未來不排除它會和地球或者月球相撞的可能性,不過就算相撞也是數千年之后的事了。

英仙座流星雨也好,其他流星雨也罷,本質上都是大質量彗星帶著小弟們掃過地球附近時發生的天文現象。

而地球附近除了會掃過流星雨, 有時候還會迎來一些不速之客,比如同樣數量眾多且難以被完全監控的小行星們。

2013年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就曾迎來一顆火流星,雖然從監控上看它在空中的時候就已經解體了,但威力仍然不可小覷, 直接震碎了方圓幾公里內的玻璃,然后才一頭扎進冰湖里,如果它撞上市中心的話,破壞力還會更大。

雖然太陽系至今已經有46億年歷史,按理來說軌道早已經凈空才對,但由于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和冥王星軌道之外的柯伊伯帶的存在,數量眾多的小行星和彗星其實仍存在于太陽系之內,只是分布更加規律了而已。

但這并不能保證它們不出來搗亂

天文學界估計,除了小行星帶內的數百萬顆小行星外,在地球附近乃至更遠的太陽系空間內仍然存在大量尚未被偵測到的小行星, 地球夜空經常出現的流星和火流星,以及偶爾發生一次的隕石襲擊事件就是最好的證明。

因此長期以來天文學界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構建近地小行星偵測系統,未來還會開發出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統,利用火箭助推小行星軌道偏移,或者發射戰斗部摧毀小行星,總之就是采用一切手段把小行星防御在地球之外。

不過很多人都認為防御小行星根本沒有必要,因為人類雖然現在生活在地球,卻不可能永遠生活在地球,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人類必將離開地球前往其他星球甚至是星系,再不濟也會前往月球和火星。

但人類真的會大規模移民其他星球嗎?

這個問題并沒有準確答案,因為目前地球上的70億人雖然看上去遍布地球各個大陸,但真正的居住面積只是地球表面積的極小一部分而已, 未來的地球還有很大的可居住與可開發面積

并且相比月球與火星惡劣的環境,以及長達數千年的改造周期,地球的環境無疑要好很多,至少擁有不限量的氧氣。

在地球開發難度遠低于其他星球的改造難度的情況下,人類其實并不需要大規模移民月球火星,最多就是在那里設立一些小城鎮而已,人類文明的絕大部分仍然會留在地球上,因此防御小行星襲擊也就十分必要了。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