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美國重返月球第一步「阿爾忒彌斯1號任務」終于發射了,據報道,登月火箭SLS火箭發射成功。
不過,SLS火箭的首飛并非沒有缺陷,我們知道火箭發射一般會有直播,而NASA在直播SLS火箭時, 拍攝的火箭畫面并不清楚,而且從安裝在火箭上的攝像頭傳回的畫面非常卡,一度中斷,最后直接切換成了電腦畫面, 也就是不再是實拍畫面;還有網友質疑為何沒有后續報道,要知道的是阿爾忒彌斯1號任務并不僅僅只有火箭發射,還有后續的入軌、變軌等。
因此,也有一些人懷疑SLS火箭發射是否成功?
關于這個問題,我找了一下最新的報道,有兩個證據可以證明他們確實發射成功了。
NASA發布獵戶座繞月拍攝的地球照片 NASA宣布獵戶座飛船「超出預期」,將于11月21日到達月球
首先咱們說獵戶座繞月拍攝的地球照片,其實早在阿波羅計劃時,美國就有一個慣例,在太空環境下拍攝地球,算是換一個視角看地球,這次拍攝的地球照片呢顯然可以證明火箭發射確實成功了。否則火箭發射失敗就會啟動自爆功能,大火箭變成大煙花,獵戶座飛船也不會獨善其身,現如今能拍到地球的照片,就說明火箭在發射過程中并沒有出現爆炸等情況。
其次是根據NASA公布的消息,獵戶座飛船將在11月21日到達月球,并在北京時間21日20點15分左右「最靠近」月球,到時候獵戶座飛船將會在月球略高于130公里的軌道上飛行,這也說明它已經入軌。說實話,和阿波羅計劃相比,此次獵戶座飛船到達月球的時間算是「晚點」了。
阿波羅11號從發射到進入月球軌道只用了75個小時,從發射到著陸月球只用了102個小時45分鐘。而此次獵戶座飛船已經飛行了100多個小時,卻仍舊沒有到達月球,從時間上來看,這次確實不太快。
阿爾忒彌斯1號任務
阿爾忒彌斯1號任務是美國重返月球的第一步,后續將會有阿爾忒彌斯2號任務、3號任務,其中原計劃在2024年執行載人登月,后續又推遲到2025年年底完成,但是按照現在的進度來看就連美國的媒體和專家都對2025年年底之前完成載人登月沒有信心。
更關鍵的是,阿爾忒彌斯1號任務中的SLS火箭雖然成功發射,但并非沒有問題,還有許多問題沒有解決。
首先,美國新一代載人登月火箭「SLS火箭」,其實就是一個拼裝怪,它的絕大多數技術都是使用了航天飛機,甚至連發動機都是使用的航天飛機二手發動機,所以我們可以將它看做是航天飛機的火箭版。
雖然絕大多數配件或者技術都是使用了航天飛機,但是這款火箭從研發之初就一直不順,原計劃預算100億美元,2016年首飛,結果預算達到了360億美元,還不包括每次發射41億美元的額外費用,首飛時間也是推遲到了今年11月才發射。
其次,SLS火箭原計劃在今年8月份發射,結果先后以 發動機故障,液氫泄出,颶風等先后推遲4次,11月16日雖然成功發射,但也屬于「帶傷發射」,因為在發射前兩天受颶風影響,火箭零件被吹落,有可能造成發射失敗;而且在火箭發射前3個小時又又又檢測出液氫泄出。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NASA再不發射就沒辦法交代了,所以最終在11月16日SLS火箭硬著頭皮發射了,屬于帶有「賭一把」的性質,好在最終發射成功了。
但是火箭發射成功,并不意味著阿爾忒彌斯1號任務成功, 火箭與飛船分離之后,接下來獵戶座到達月球軌道之后,需要圍繞著月球飛行,這一次屬于無人繞月任務,雖然沒有載人,但是它的程序都是為載人做準備。
獵戶座飛船內有3個假人,其中指令長名叫坎波斯(Moonikin Campos),這是為了紀念當年成功把阿波羅13號安全送返地球的功臣之一坎波斯。
假人身上安裝多個傳感器,用于收集此次飛行過程中的各種數據,為后續載人登月做準備。
繞月探測完成所有既定任務之后,獵戶座飛船再次點火,進入返回地球軌道,然后再入大氣層,返回艙適時打開降落傘,落入海洋之中。
只有當阿爾忒彌斯1號任務按照原定計劃全部完成之后,阿爾忒彌斯1號任務才算完成。
事實上,阿爾忒彌斯1號任務的發射問題重重就說明了后續2號、3號任務大機率將會推遲原定的發射時間,因為此次發射時火箭多次出問題,此次是無人任務萬一發射失敗就失敗了。而阿爾忒彌斯2號、3號任務都是載人飛行,如果下一枚SLS火箭仍舊無法保證可靠率的話,宇航員的安全性就無法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