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冷血帝王,元宵節一日除三子,最終成為 「孤家寡人」

天空之城 2023/02/06 檢舉 我要評論

所謂「虎毒不食子」,即使是殘暴至極的暴君,對自己的子女一般都是關愛有加的。當然,由于皇位的獨一性、排他性導致父子相殺的案例也不是沒有,比如漢武帝劉徹太子劉據就因「謀反」自我了結身亡,但劉徹後來也是頗為后悔。

然而,卻有一位頗具流量和人氣的帝王,在其在位期間,曾在一天之內除掉了包括太子在內的三個皇子,后又對新立的太子的百般打壓迫害,這就是唐玄宗李隆基。

上圖_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

一日除三子到天子元宵節謀反案

恐怕史上少有像李隆基這樣前后判若兩人的帝王了,其前半生可謂是勵精圖治、雄才大略,創造出了大唐鼎盛時期的「開元盛世」;而其后半生卻昏庸無能、貪圖享樂,直接釀成了「天寶危機」,直至造成了「安史之亂」,大唐由盛而衰。而其在位時對兒子們的態度,更是創下了歷史之最。

公元737年,李隆基以「謀反」的名義,將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三名皇子先是全部廢為庶人,後來又全部處決,連其家眷也沒有放過,此舉可謂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可謂既血腥殘忍又毫無人倫底線。

上圖_ 李林甫

連殺三子后,李隆基又立李亨(後來的唐肅宗)為太子。不過這個新太子也并不好過。公元746年的元宵節,李亨出宮與自己的妻舅韋度共同游玩,后韋度與李亨分別,又與李亨的好友、河西節度使皇甫惟明會面。此舉被「口蜜腹劍」的宰相李林甫獲悉,便誣告韋度等人于元宵節密謀擁立李亨上位謀反,這正好也被李隆基抓住把柄。

這件「莫須有」的案件讓韋度和皇甫惟明兩人命喪黃泉,牽連者不計其數,而李亨為了扯清關系自保,不僅將太子妃休妻,還將其送進了尼姑庵,這才勉強逃過一劫。

待後來李隆基寵信楊貴妃,而楊國忠取代李林甫專權后,李隆基繼續放任楊國忠對李亨進行打擊壓制。那麼是什麼因素,使得李隆基對于自己的兒子如此痛下狠手呢?

上圖_ 《楊貴紀秘史》張頌文飾演的楊國忠

唐朝對皇位的爭奪十分殘酷,父子相除的局面層出不窮

如果說皇位繼承的殘酷性血腥性而言,唐朝稱第二,恐怕無人敢稱第一。和其他朝代皇位繼承基本有序過渡相比,唐朝圍繞皇位的斗爭卻是相當血腥,父子猜忌甚至相殺的局面比比皆是。

唐高祖李淵就對次子李世民頗為忌憚一再打壓冷落,不斷的限制李世民的權力勢力,結果最終李世民直接發動「玄武門之變」,沙兄沙弟逼父,上位成功。

而李世民的成功逆襲也為大唐打開了一道「潘多拉」魔盒,政/變上位的李世民的自然對權力相當敏感,不允許他人染指,結果其太子李承乾以「謀反」罪名被廢為庶人慘遭流放。

上圖_ 玄武門政/變

唐高宗李治雖然為人寬厚仁愛,可以皇后武則天又是個野心勃勃的人物,為了上位,連自己的親生兒子也沒放過,先是處決太子李賢,又先后將繼位的兒子中宗李顯、睿宗李旦趕下台,從皇帝又「降格」為皇子,自己上位。

可以說,這等父母子嗣相殘的事件,在唐朝已成為常態化的正常事件,在此種「文化」熏陶下成長起來的李隆基,自然也不會將父子親情放在心上,變本加厲的升級,也是情理之中之事。

上圖_ 武則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

李隆基的坎坷經歷和血腥上位史使得其對親情極為淡薄

李隆基幼年時期,其生母竇德妃就因得罪武則天被誣以「巫蠱詛咒」罪名,慘被除掉。生父李旦皇位還沒坐熱,就被奶奶武則天趕下台。因此李隆基的童年可謂坎坷且悲慘。而且由于其非嫡長子的身份,在法理的角度也輪不到他做皇帝。

然而李隆基卻憑借膽識謀略,通過「唐隆政/變」、「先天政/變」等一系列政/變,將試圖模仿武則天專權的韋后集團、天平公主一黨等全部誅滅,也將自己的叔叔中宗李顯一系徹底逐出歷史舞台。

可以說,李隆基的皇位來的相當不容易,也是充斥著血腥味。可以說幼年時的坎坷經歷和成年后的上位之路使得李隆基對親情較為淡薄,再加上唐朝本身的這種父子兄弟相殘的「傳統」,李隆基做出如此舉動也就不足為奇了。

上圖_ 李亨(711年—762年),即唐肅宗

李隆基從某種程度上也是一位「極致利己主義」者

有說法認為李隆基一日除三子是受到了武惠妃的挑唆蒙蔽,後來迫害李亨則是受到了李林甫、楊國忠等人的離間。雖然寵妃奸臣的副作用確實很大,但這些說法頗有為皇帝尊者避諱的嫌疑(好比將陷害岳飛的責任全部推給秦檜一樣)。

現實卻是,李隆基除掉太子李瑛后,也并未像武惠妃希望的那樣立自己的兒子李瑁為帝,原因也很簡單,武惠妃是武則天的侄孫女,背后則代表著依然有一定實力的武氏集團的利益,李隆基可以寵愛武惠妃,但絕對不能坐視武家勢力再次崛起(武惠妃之后不久就因病去世,傳說是夢見李瑛等人向其索命驚嚇而亡)。

而後來李隆基雖然寵信楊貴妃,也放任楊國忠對李亨進行迫害,但在馬嵬坡之變時,為了自身利益,李隆基放任士兵除掉楊國忠,并讓楊貴妃自盡,以平息軍隊的不滿。李隆基絕對不是那種「愛美人不愛江山」的帝王,相反,只要為了自己的利益,無論是心愛的女人還是寵臣都是可以隨便拋棄的。而對于這樣的利己主義者來說,即使是親生兒子,只要威脅到自己的利益,也是無法放過的。

上圖_ 安史之亂

最終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就這樣,李亨在李隆基一路打壓中小心翼翼的度日如年,直到「安史之亂」爆發后,李隆基威望一落千丈。多年被打壓的李亨則有了出頭之日,他在靈武直接稱帝。

父皇還未退位,太子就直接上位的,在歷史上可謂極其罕見,而一上台就將李隆基的年號「天寶十五年」改為自己的「至德元年」。要知道,就連李世民上位后,也在是第二年才改的年號(從李淵的「武德」改為「貞觀」)。由此可見李亨對李隆基這個父皇的憎惡和決裂到了何種地步。

上圖_ 唐肅宗迎接唐玄宗還朝

「安史之亂」平息后,李隆基灰溜溜的回到了長安「被迫」當他的太上皇,而就這樣李亨也沒打算放過他,不僅將李隆基軟禁起來,還將其身邊的親信一個不留的全部收拾干凈(比如宦官高力士被流放、重臣陳玄禮被處決),這恰恰是對當年李隆基在「元宵節謀反案」中對李亨身邊人的處置的同等「報復」。李隆基最終成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并在不久就因病而去。

當然,對于一個迫害自己兒子的無情冷血帝王來說,這個結局已經算是幸運的了。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