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古今歷史,許多昏庸無道的帝王都有貪圖享受。唐代詩人張九齡曾說: 「好色則不能好賢,好賢誠難以好色。」如果一個君主如果好色和注重物欲,那麼他多半是不賢明的。
商末的昏君紂王曾建造過酒池肉林,讓無數美女在其間陪自己開懷暢飲夜夜笙歌,最終商朝滅亡。史書上教訓歷歷在目,可惜后人卻哀之而不鑒之。
屠龍少年 終成惡龍
1872年4月,最后一支可以查證的打著太平天國名號反抗清廷的隊伍在貴州大塘覆滅,大多數歷史學家將其當作太平天國運動完全結束的標志。
其實,太平天國的創辦人洪秀全早在1864年就因病去世了,他離開的時候,太平天國就已經有了四分五裂的征兆。
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開始于1851年,是受苦受難的農民對封建王朝的反抗和痛呼。它的存在曾被試圖分裂中國的外國侵略勢力深深忌憚,它的出現也為清王朝的顛覆添上了一捧高高的柴火。
太平天國也曾勢如破竹過。 僅僅建立兩年,太平天國就攻下了金陵,并且將它定為都城。那是1853年,太平天國的軍隊斗志昂揚,充滿希望。
那時的太平天國被百姓當成抹去苦難、開創盛世的救星,很多農民加入到了這個隊伍中。
然而這個組織僅僅維系了十四年就轟然倒塌,不但被清廷和外國勢力鎮壓,就連百姓也失去了對它的期待。
這樣的局面與創始人的所作所為不無關系。太平天國的領導人洪秀全在起義軍剛剛做出點成績后,就忘記了自己的使命和宏圖霸業,率先進了享樂窩,一腦袋扎進了溫柔富貴鄉。
他的手下也有樣學樣,跟著他紙醉金迷、不理政務,無師自通了爭權奪勢、勾心斗角的伎倆。太平天國從此如同被蟲蛀食一般,日漸衰微了起來。有這樣的局面,此后的兵敗如山倒也就不稀奇了。
廣納后宮 妃嬪如云
洪秀全在還沒完全地推翻清王朝的時候,就開始急不可耐地建立國號,自立為王。當上自封的「天王」后,他最先做的不是招兵買馬、收買人心,卻是端起架子做皇帝,廣納后宮,給自己添了無數美人。
根據他兒子的供詞記載,除了正宮妻子賴蓮英之外,洪秀全的后宮內居然有八十七位娘娘。傳聞洪秀全十分挑剔,想要當他的妃子是需要經過重重考核的,而他的考核標準則讓人瞠目結舌、直呼荒唐。
首先,想要當洪秀全的妃子要相貌過關。這點倒是可以理解,畢竟男人大多喜歡長得好看的,洪秀全納妃也是想要自己的后宮色彩鮮艷,漂亮當然會是首要條件。
第二點則是關于才情。洪秀全本人的學歷不高,連考了三年院試都沒有成功。他卻要求自己的妃子一定要是能識文斷字,琴棋書畫都精通的人。
這個要求大大提高了篩選的淘汰率,畢竟,美貌已是難得,兼具美貌和才情的女孩子一定更為稀缺。
這兩點還不夠,洪秀全對女孩子的家庭也有要求。他雖然出身平平,僅僅是一個小縣城普通人家的兒子,卻看不上同樣小門小戶的人家。 洪秀全要求,自己的妃子一定要出身名門,是從小被精心培養的大家閨秀。
這個要求對于洪秀全來說是很難達成的。洪秀全的身份是反叛軍首領,而歷朝歷代的名門世家則基本上是皇權的附庸。也就是說,符合他條件的人,一般來說只會出現在他的敵營,是不會想要來給他當妃嬪的。
他最讓人驚愕的條件卻不是這一條,而是他要求自己的妃子必須是處/女。據說,洪秀全會設置專門的人去查驗,被送到自己后宮的女人是否為處/女之身。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相當無理的舉措。在那個相對封建的年代,還沒結婚就要被對方看光身子查驗。被洪秀全看重成為他的妃子也就罷了,如果沒有被選中,回到家中還讓人家小姑娘怎麼去相看新的夫婿?
思想滑坡 事業坍塌
事實上,古代的皇室很多時候都不怎麼看重妃嬪是不是處/女這一點。在古代皇帝的妃嬪名錄里,甚至還有結過婚生過孩子后二婚嫁給皇帝的皇后。
對于政/治家來說,婚姻是武器和刀刃,是軍火庫和錢袋子,是可以用來幫助自己平衡和拉攏各方勢力的最佳棋子。
古代皇帝的后宮錯綜復雜,有朝廷大臣的孩子,有封疆大吏的后代,也有異族遠道而來的和親公主。甚至,后宮的妃嬪的位份升降與她們父族的功業息息相關。
而對于洪秀全來說,妃嬪就只是供自己享樂的漂亮女人和玩物,所以他才會特別在意自己的妃子是不是處/女。從這點來看,他本人是一個不怎麼成功的政/治家,還沒有擺脫農民階級的慣用思想。
或者說,從他一路勢如破竹的攻下金陵后,他就開始飄飄然了起來。他不再記得自己曾經屢試不第,不再記得自己和同村的家人被清政府壓迫,不再記得被可惡官員壓榨的苦難同胞。這注定了他會是一個起義路上的失敗者。
洪秀全在1851年發動金田起義,在1853年定都金陵,這其中不無他左膀右臂的幫助。而在1556年,太平天國就陷入了派系斗爭、從此內斗不斷。
洪秀全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誅殺了楊秀清和韋昌輝,處死了相關人員200余人,致使太平天國元氣大傷。
同時,他也沒有放過為自己立下赫赫戰功的老將徐達開,在戰場上各種牽制他,致使徐達開負氣出走,最終被清軍圍剿殆盡。
歷史上稱這次事變為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一個極大轉折點,太平天國從此不再團結,將士不再威猛,也沒有了劈開清軍的銳利之氣。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從洪秀全得勢后不重政事、貪圖享受、廣納后宮就可以看出來,他不會成為一個合格的統治者。
腐敗和衰弱的種子早就在那時深埋進了太平天國的核心,至于此后的分崩離析,不過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顯化罷了。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清軍的圍困中因病去世。他心中曾有一個「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盛世,最終卻敗給了貪婪和欲望。不知洪秀全離開人世的那一刻,心中可曾有過懊惱和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