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人類,宇宙還有意義嗎?實際上宇宙本就沒打算有人類

天空之城 2022/09/10 檢舉 我要評論

相信, 天文學愛好者常常都會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對于偌大的宇宙來說,人類究竟算得上什麼?

如果沒有 人類,宇宙還有意義嗎?科學家告訴你,其實宇宙原本就沒打算孕育出人類。

人類的誕生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 地球在誕生之初是一顆滿是「火焰」的星球,表面的溫度可以達到上千攝氏度。

地球最初是火球

隨著太陽活動的逐漸穩定,地球的 溫度也逐漸冷卻下來,幸運的是地球的距離在太陽系當中適中,太陽傳遞的熱輻射在大氣層的削減當中,使地球表面的 溫度逐漸變得適合生命誕生。

大氣當中的水汽逐漸轉化為 降水,落入到地上,地表的水源通向海洋匯聚,形成了最初的海洋。

在帶去水的同時,還帶去了許多有機化合物,這是生命誕生且發展的另一個條件。

水給生命誕生提供條件

值得一提的是,最初的海洋并不是咸的,而是陸地不斷向海水輸送水的過程當中,裹挾了鹽分,這些鹽分無法通過 水循環揮發,只能在海水當中累積起來,海水自然而然就變咸了。

在有機化合物 含量高的地方, 誕生了最初的單細胞生物,單細胞生物出現的時間很早,科學家推算最早可能在35億年前就已經誕生了。

但是從單細胞生物進化到 獨立的物種,卻是耗費了幾十億年的時間。

單細胞生物

期間單細胞生物一直隱藏在海洋生物,攫取充足的有機物,為日后的蛻變打下堅實的基礎。

直到海洋環境變好,當中出現了 藻類等食物鏈當中的生產者,它們通過光合作用在海水當中溶解進 氧氣,終于達成了物種出現的重要條件。

單細胞生物開始進化出最初的 物種形態,隨著海陸變遷, 海洋當中的一部分生物開始進入到陸地生活

水陸生物的進化

自然界便產生了 千萬的物種,直到距今200萬年前,人類終于從猿猴類動物當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物種。

為什麼說宇宙沒打算有人類?

單細胞生物到人類,每一步的進化都是幸運且巧妙的,一旦當中出現了偏差,就會帶來連鎖反應,也就不會出現如今的人類。

所以,人類的誕生在宇宙當中,顯得 足夠幸運,而宇宙也并不以人的意志運行, 人類也無法影響到宇宙。

人類誕生并未影響宇宙

兩者之間就像是毫不相關的獨立存在。

打個形象的比方,宇宙的發展就像是一輛 開往終點的巴士,人類只是在千萬條道路上恰好坐上了這輛巴士,至于要到哪一站,完全取決于人類自己。

至于有沒有人類,對于宇宙來說顯得 無足輕重,就像是對人類來說,身體當中能不能缺少一粒夸克一般。

在宇宙當中人類則是顯得更為渺小,一個成年男性的身高在1米7左右,世界上最長的河流為6670公里,地球直徑是12756公里。

人類比想象中更渺小

太陽系直徑300億公里,折合光年單位0.003光年,銀河系的直徑為10萬光年,可觀測宇宙的直徑為 930億光年

即便是通過確切的數據,人類仍舊 難以衡量自己有多渺小,因為數據相差實在是太大了,人類已經無法在腦海當中形成概念。

距今為止, 人造物體最遠抵達的地方是柯伊伯帶,如果奧爾特云是太陽系的邊界,那麼人類從出現至今天,都還未能飛出太陽系。

柯伊伯帶是人類目前的極限

人類甚至無法窺探到 宇宙的全貌,根據宇宙大爆炸理論,宇宙的邊界至今都在以超光速擴張。

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當中,「任何有質量的物體都無法超光速」,也就是意味著,人類將永遠 無法探索整個宇宙。

而且宇宙真的只有一個嗎?在一些未經證明的科學猜測當中, 人類生活的宇宙之外還存在無數個「平行宇宙」。

這些宇宙就像是人類看到的星星一般 密集

可能存在的平行宇宙

這個時候,大家可能都會在心中再一次問自己,對于宇宙而言人類算什麼?

也許,真的算不上什麼,從地球的 六次生物大滅絕來看,生命也許就不該出現在宇宙當中。

生物大滅絕

第一次生物大滅絕出現在 4.4億年前,當時的物種剛剛進化成型,各個物種已經進化出獨立特征。

作為生物誕生的海洋,出現了物種 空前的繁榮,然而不幸的是,隨著全球氣候變暖, 海洋當中的生物們紛紛被凍死在海域當中。

這一次生物大滅絕導致了當時 85%的生物消失,幸存下來的生物們開始前往陸地。

第二次生物大滅絕出現在 3.65億年前,同樣是在氣候變冷的環境下,導致海洋退化,當中的生物紛紛死去。

生物們進一步意識到陸生的重要性,更多的海洋生物 走向陸地

第三次生物大滅絕出現于2.5億年前, 這一次的大滅絕是空前絕后的,又被稱為是二疊紀大滅絕。

第三次生物大滅絕

根據可靠數據統計,二疊紀大滅絕導致了當時 96%的生物滅絕,考古學家推測,二疊紀大滅絕是由于氣候變化,導致 沙漠環境增加,再加上火山噴發等自然災害,才導致了物種們的滅頂之災。

第四次生物大滅絕出現在 2億年前,這是所有大滅絕當中, 損害最小,排名最末的存在。

有考古學家猜測, 這一次大滅絕的根源是隕石撞擊事件,因為有考古學研究發現了地球上有一處兩億年前的撞擊坑。

隕石撞擊地球

有的科學家認為,是大規模的火山爆發導致 氣候環境的變化,使得當時的氣候環境并不適合人類居住。

相信大家對 第五次生物大滅絕都不陌生,這次生物大滅絕出現于6500萬年前, 是導致恐龍滅絕的根源

目前最主流的說法是 小行星撞擊地球,因為種種考古跡象表明在那個時代,發生過一次這樣的災難。

那麼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又是什麼呢?

恐龍滅絕

一些歷史學家將第六次大滅絕的原因 歸咎于人類,尤其是工業革命之后,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導致地球上的物種快速消亡。

除開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和第五次生物大滅絕之外,科學界一直對 生物滅絕的原因眾說紛紜。

畢竟年代實在是太過久遠了,難以 考證其中的原因。

其實不管是何原因,地球似乎都不愿意在自己「身上」出現生物, 也許這是宇宙本身的運行規律也不一定

宇宙有自己的運行規律

這個時候有人不免會擔心,如果地球在未來,將生物來個徹底的毀滅怎麼辦?

人類的未來

其實,對于宇宙來說,人類沒有意義都是一些 悲觀的說法,樂觀地來想,目前雖然沒有意義,但是并不代表未來沒有。

人類的科技從工業時代到今天,僅僅 幾百年的時間真正實現了, 上可九天攬月、下可五洋捉鱉的程度

很難想象要是在給人類500年的時間, 科技會發展到什麼地步。

人類科技不斷進步

相信到時候走出太陽系也只是 想不想的問題,而不是 能不能的問題。

更加樂觀地來想,人類的科技再 發展一萬年,恐怕都能夠成為宇宙當中的「霸主」了。

星際航行就像是如今坐公交車一般,只需要兩塊錢,就可以在星球之間 自由穿梭

所以對于宇宙來說,人類究竟有 沒有意義,還是要看未來的科技發展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