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萬年前的遠古生物味道如何?科學家出于好奇,大膽嘗了一口

天空之城 2022/10/31 檢舉 我要評論

從地球歷史來看,總共發生過5次生物大滅絕,誕生、生存、滅絕、毀滅,這是地球不斷循環的環節,所以說,滅絕也是地球正常運行的一部分。

有科學家表示,地球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已經開始,結合前五次生物大滅絕的情況來看,每次都會有95%以上的生物會消失,所以生存的時間會因為環境的變化而改變。

生物滅絕之后,有一部分會通過化石的形式保持下來,人們挖掘之后,就會研究化石,從而發現遠古生物的秘密。

更讓人意外的是,有些生物并不單單會以化石的形式存在,在特殊的情況下,如永凍土層。如果生物被埋藏在這些地方,那麼就可以保障生物能夠保存完好。

而有一些比較「瘋狂的科學家」甚至去「品嘗」了遠古生物的味道。

圖:克朗代克河淘金熱時期的景象

想要保存尸骸不腐化,一是利用各種特殊的材料澆灌或者浸泡,二是保存在極低溫度的條件下。例如世界上就有很多冷凍人,他們在自己身體上注入了液氮,保證絕對零度,如此環境能夠保存尸體不腐化。像西伯利亞的永凍土就具有這樣的條件。科學家已經在永凍土之下發現了不少保存完整的遺骸,如猛犸象、小狼等。

圖源:bbc.co.uk

當人們挖掘到保存完整的尸骸之后,更多的是想研究,提取生物的基因,試圖破解遠古基因的秘密,甚至想要試圖復活遠古生物。這些想法確實沒有想要嘗嘗遠古生物的味道來得瘋狂。

1976年,有人在阿拉斯加費爾班克斯市冰層中發現了一具野牛尸體,尸體保存很完整,被人們稱之為「藍寶貝」。

剛發現的時候,野牛是被冰封在冰塊中的,科學家想方設想融化了外面的冰塊,在看到野牛的完整形態之后,才意識到,這竟然是一直 雄性西伯利亞野牛,這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 雄性西伯利亞野牛遺骸。

西伯利亞野牛,圖源:Robert Pawlicki

雄性西伯利亞野牛已經滅絕,我們只能透過遺骸去研究雄性西伯利亞野牛的習性和基本信息。240萬年前,地球處于冰河時代,北極區域內的很多森林都消失不見,逐漸變成了一片冰雪世界。

像猛犸象、長毛犀牛,以及西伯利亞野牛都因為無法適應突然改變的環境,最終走向4亡。

實際上,環境的改變并不是導致猛犸象、長毛犀牛,以及西伯利亞野牛滅絕的唯一原因,最大的黑手還是當時的人類。在那時,人類已經崛起,擁有了武器和一定的智慧,能夠與大型的動物進行戰斗。

只不過,西伯利亞野牛生存的時間更長,直到8000年前,才正式滅絕。

古老的西伯利亞野牛壁畫,圖源:D. Rodríguez

但西伯利亞野牛也并沒有完全滅絕,現代的一些野牛也就是由西伯利亞野牛演化而來。至少在外觀是那個和西伯利亞野牛沒有太大的區別。

圖:藍寶貝的處理

能得到西伯利亞野牛實屬不易,畢竟這是我們揭開西伯利亞野牛身上秘密的突破口。科學家據此也進行了細致的研究,通過放射性碳分析,西伯利亞野牛遺骸距今約36000年前。通過對西伯利亞野牛傷口的分析,初步判斷是古美洲獅除掉的。

圖:藍寶貝的傷口

不知道什麼原因,古美洲獅除掉西伯利亞野牛之后并沒有吃掉,結果西伯利亞野牛被凍死在雪地上,最終被冰雪覆蓋。

寒冷的天氣下,西伯利亞野牛遺體會被迅速冷凍,食腐生物也無法將其吃掉,最后留存到現在。所以在發現它的時候,西伯利亞野牛的骨頭、皮膚、肌肉等都是完好的,就好像是剛4沒多久的一樣,我們可以理解為「僵尸肉」。

處理藍寶貝,圖源:sverigesradio.se

為了保證西伯利亞野牛能夠不腐化,科學家團隊給西伯利亞野牛進行了特殊處理,確保西伯利亞野牛能夠在博物館展出。

到了1984年,研究西伯利亞野牛的科學家格思里突然心血來潮,想試試西伯利亞野牛到底是什麼味道。所以他在野牛頸部切下一塊肉。

藍寶貝展品,圖源:PATRICIA FISHER

當然不是生吃,而是燉著吃。后來,經過回憶,格思里表示,在烹飪的過程中,有非常明顯的牛肉味道,還有一些泥腥味。他們在牛肉中還加入了一些配料,讓他看起來和普通的燉牛肉沒啥區別。

圖源:sverigesradio.se

燉牛肉煮好之后,格思里迫不及待地品嘗了一塊,他表示西伯利亞野牛肉質很硬,很難咀嚼,味道和普通的牛肉區別不大。

遠古生物的滅絕對我們來說是可惜的,因為這給我們研究生物進化史帶來了阻礙。對于吃貨來說,更可惜的是,無法直到部分遠古生物的味道。對此,你怎麼看?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