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宇宙中有很多奇特的星體,它們有著各式各樣的特色。 比如說有些喜歡下鉆石雨,有的卻靠體積大或吸引力強而出名。
不過也有一些體積很大,但容易被人們忽視的星體,就像木衛四。它是木星的第二大衛星,也是太陽系中體積能排名前三的衛星。但人們卻常將它忽略,那麼木衛四究竟是個怎樣的存在呢?
木衛四
木衛四距離木星并不是最近的,它反而是距離木星最遙遠的一個伽利略衛星。
科學家們根據觀察和推算出其距離木星的直線距離,竟然有188萬多千米。這相當于木星直徑的20多倍,相比于距離木星第二遠的木衛三的107萬km要遠太多了。
木衛四的構成與所含成分,在太陽系中也頗具特色。木衛四的密度遠高于地球,它達到了驚人的1.g/cm3。
說簡單點就是,它的整體都是一個巨大的巖石,或者是冰體水組成的。
雖然現在人類還無法具體地知道木衛四到底是由什麼組成才會導致它的密度那麼大,但科研人員還是根據已知數據推算得出:整個木衛四的主要成分極有可能是L型或雙L形的球粒隕石。
這種組成的特點是,所含金屬物比較少,但是氧化物卻非常多。
此外木衛四還存在一個與其他星球很大區別的地方,就是它的吸光性特別差。科研人員根據觀測數據得出,木衛四的反照率竟然只有0.2。
雖然目前人類還無法確切的知道這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但曾有科研人員大膽的猜測,這可能與木衛四的表面結構以及整體的結構有所關。
人們利用近紅外光譜照射,發現在木衛4的表面有著大面積的強烈冰體水,這些物質甚至占了木衛四表面比重的25%~50%左右。
不過,這并不是說木衛4的表面組成很簡單。看似它的冰體占了很大比重,其組成物質應該很單一。
但現實是科學家們發現了其地表含有很多非水溶性的物質。科學家們利用光譜反復探測,后發現木衛四表面除了冰體水之外,它竟然還有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甚至還有很多有機化合物。
木衛四的地表返照率只有0.2,或許就是因為其表面冰體水雖然占了很大的比例,但冰體水在木衛四上所占的體積卻不是很多。
我們只是從其表面看上去,覺得它就像一粒粒的冰雹,但木衛四地表冰雹卻是那些吸光很強的物質。
特別之處
說來也很奇怪,木衛4的內部結構還更加特別。
根據科研人員的探索發現,木衛四曾遭受過猛烈的撞擊。在木衛4的表面竟有著厚度高達80~150km不等的堅硬冰質巖石圈。同時人們還在木衛四地殼下面發現了一個咸水海洋。
并且,這個海洋竟然在如此寒冷的環境中都沒有結冰。這或許意味著,該海洋中含有的氫或其他的防凍物質比重,至少要達到5%以上。
其實,最奇特的還是木衛四的磁場。它竟然無法覆蓋木衛4的內核,這簡直就是一個十分理想的導電球體。同時這也意味著在木衛四上面還擁有著厚度10km以上的高電導率體液。
此外,木衛4也是一個十分古老的星體了。科研人員根據已知的數據分析出,木衛四遭遇過太陽系中最猛烈的轟擊,其地表面的撞擊坑僅現在看去,就已經是多得不能再多了。
如果有新的物體在未來繼續沖擊木衛4的話,那它地表所形成的撞擊坑就只能是在原始的撞擊坑中形成。
不過,由于木衛四之前遭受的撞擊過于猛烈,所以它上面已經不存在任何的山脈,就連火山和其他能夠影響地下結構的物質都已經不存在了。
據已知數據表明,木衛四的地表分布和大量的裂縫、懸崖和撞擊坑...這幾種大型物質結構,讓這顆逐漸老化的星球看上去十分滄桑。
可是,對于木衛四科學家們還有另外一個疑問。它的咸水海洋中是否擁有外星的生命體呢?我們都知道,海洋里有條件孕育很多的生物。那麼同樣是咸水海洋,木衛四上的海洋就有很大的可能存在生物。
有一部分科學家們認為,木衛四的環境過于惡劣。像我們人類生命的基本保障,就是熱量和液態水。
雖然木衛四擁有咸水海洋,但由于其特殊的性質,導致它的巖石物質阻止了木衛四地殼內部所散發的溫暖。
再加上外界的冰體水等一系列的條件,這都表明木衛四沒有足夠的熱量支撐生命在這里發展和繁衍。
曾經也有西班牙的科學家們發表了不同的看法,他們表示在木衛四上的熱能傳導雖然很差,但同樣也起了保溫效果。
這能夠阻止木衛四內部的熱量消散,從而達到保溫的作用。所以木衛四的地表以下部分如果出現了生命物質,這樣看來也不足為奇。
基站計劃
木衛四雖然經常被忽略,但在科研人員心中還是占了很重要的地位。
甚至還有科學家們覺得,如果人類可以在木衛四上建造基地,那這對于我們探索太陽系將是跨時代的意義。因為它的地質穩定、地表輻射還相當低。
所以我們如果在木衛4上建立基站,那這就不僅僅是能讓人們更容易地探索木星,更能當做一個跳板,讓全人類在太空中擁有一個維修站或是補給站。美國航空航天局就曾堅持表態,說這個想法十分可靠。
2003年,美國航空航天局在對未來太陽系探索的一次會議中,多次提出了這個目標。
他們計劃將定位木衛4,在日后的探索中逐步加強對其了解,之后就可以此為跳板,最后實行對整個太陽系的探索。
雖然木衛四上的基站到現在還沒有建立起來,但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科技的發達,人們還是有很大可能會在不遠的將來,基于木衛4的各種環境和特殊條件,創建更多人類探索宇宙的落腳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