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俊臣發明的酷刑有多兇狠?女囚:只要不給我上刑,滅我滿門都行

宋杰 2023/03/08 檢舉 我要評論

前言

來俊臣是唐朝武周時期的著名酷吏,一手羅織罪名、大興刑獄的手段,深受武則天的器重,而后更是成為了「酷吏」的代名詞。

若要論來俊臣的手段到底有多兇狠,竟能嚇唬的女囚直呼: 「只要不對我動刑,滅我滿門都行!」

那麼,來俊臣的刑罰到底有多狠呢?

一、酷吏政治

要說這個來俊臣也是一個酷吏方面的人才,他不僅在酷刑方面頗有研究,甚至還將自己多年來的心得匯集成冊,編撰為《羅織經》。

這是一部專門講解羅織罪名、刑訊逼供的書,其中更是系統的按照內容分類歸檔,依照情況不同可分為《治敵卷》、《問罪卷》等。

這本書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本制造冤獄的典型,更是唐朝武周時期酷吏政治的代表之作,一本赤裸裸揭露酷吏施惡的記載。

相傳宰相狄仁杰在翻閱完這本《羅織經》后,全身冷汗直冒、顫抖不已,不敢相信自己的所見所聞,直言人性之惡遠超自己的認知。

在《瓜蔓卷》中,來俊臣曾這樣總結自己羅織罪名、構人下獄的經驗:

「事不至大,無以驚人。案不及眾,功之匪顯。上以求安,下以邀寵。其冤固有,未可免也。」

換言之,若不把一個案子搞大,就不足以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若不牽連一大批人,就不足以彰顯自己的辦案能力。

據史料記載,但凡他審理的案件中,只有不合他心意的地方,他便會對犯罪人的家族實行株連政策,一殺就是千余家。

女囚受刑

也正是因此,來俊臣在當時是出了名的酷吏,囚犯若是被他審理,往往會膽顫心驚,直言道:「只要不對我動刑,滅我滿門都行!」

而來俊臣之所以敢如此肆意妄為,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時代背景的影響。

唐朝初期的時候,為了有別于之前隋朝隋煬帝的苛捐暴政,唐朝的皇帝大多都是倡導恩威并施、寬嚴相濟,提倡無為而治的辦法。

直到武則天開始上台掌權的時候,這種「無為而治」的社會風尚開始發生變化,不少世家門閥、朝廷勛貴都對女人掌權心中不滿。

其實武則天早在高宗時期就已經有過治國經驗,但此番是真正站在明面上治理國家,更是歷史上第一位當權執政的「女皇帝」。

一時間,朝野上下無不充滿了對武則天反對的聲音,有些地區甚至還為此爆發了軍事暴亂,全國各地均或多或少都有些反對的聲音。

而為了穩定政局,減少那些反對自己的聲音,武則天則開始重用酷吏來鉗制那些反對者,大興牢獄從而讓自己「名正言順」的繼位。

為此,武則天還專門設立了一個用于舉報官吏的信箱,這種行為看似是廣開言路,但實際上還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治統治。

武則天影視演繹

來俊臣起初就是一個無所事事的游民,後來在狐朋狗友的慫恿下更是淪為地痞流氓,還曾因奸盜罪被當地府衙給關進了大牢之中。

但此番入獄也讓來俊臣發現了一條活計,那就是——告密,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告密行為,從府衙的手中獲取賞金,以此來維持生計。

不過來俊臣哪里有這種通天的門路,所以大多時候是告假密混口飯吃,久而久之也是被官府發現,最后落得個「杖責一百」的下場。

後來學精的來俊臣專門找那些倒台的勛貴下手,羅織了一系列子虛烏有的罪名,甚至還利用上了武則天設立的舉報信箱。

影視演繹

不得不說,這是一次極為成功的嘗試,那些倒台的勛貴面對來俊臣的指控根本就無力辯解,最后只得是乖乖認命伏法。

也正是因此,來俊臣逐漸得到了武則天的賞識,甚至還被授予了左都御史的官職,專門負責為武則天掃平那些朝中的阻礙。

那麼,得到武則天重用的來俊臣,又做了哪些事呢?

影視演繹

二、恐怖刑罰

「請君入甕」這個成語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但這個成語的由來想必大家都不怎麼清楚,恐怕更不會和聳人聽聞的刑罰聯系在一起。

實際上,「請君入甕」這個成語的主人公就是來俊臣,相傳與來俊臣一同共事的酷吏周興遭人舉報,武后便派來俊臣前去處理。

其實這些酷吏與武則天都是一條船上的,即使偶有違法亂紀武則天也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但終究還是要顧及朝臣們的面子。

來俊臣收到武則天的指示后心中不免有些憂慮,周興算是酷吏中的老人了,資歷與自己相比也是不遑多讓的,該如何讓他認罪呢?

周興

細細思索了一番后,來俊臣的心中也是有了主意,隨后便找了一個借口將周興約了出來,說是要花天酒地一番。

酒過三巡之后,周興開始有些飄飄然了,來俊臣眼看時機已經成熟,便開始唉聲嘆氣吸引周興的注意力。

周興見狀便好奇的問道: 「你怎麼唉聲嘆氣的?是有什麼不開心的事嗎?那不如說出來讓我聽聽,說不定我有主意!」

來俊臣強忍住心中的大喜,佯裝失落的問道: 「囚犯如果硬是不認罪,該怎麼辦才好?」

請君入甕

周興此時尚未意識到自己的處境,心想這不是撞到自己的專業領域了嗎?

于是周興大笑著說道: 「這太容易了,把犯人放到甕里,再在四周燃起炭火,如此刑罰之下不愁犯人不開口承認錯誤!」

來俊臣聞言便派人找來了一口大翁,并按照周興的安排在四周燃起篝火炙烤,隨后對著周興嚴肅的說道:

「來某奉陛下圣旨審查于你,請君入甕吧!」

周興眼見大事不妙,忙不迭的磕頭求饒表示自己愿意招認罪狀,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想出來的刑罰,到最后竟然被用到了自己身上。

這便是成語「請君入甕」的由來。

除此之外,來俊臣還設計了好幾種聳人聽聞的酷刑,并為這些刑罰都起了一個「冠冕堂皇」的名字。

就拿其中一個名叫「玉女登梯」的刑罰來說吧,名字雖然起的十分好聽,但卻是一個專門為女性設計的、不折不扣的殘忍酷刑。

這種刑罰起初由李全交所設立,行刑時要在女犯人的脖子上系上繩子,然后把她們趕到幾米高的木樁子上去,在地上是插滿木橛子。

在行刑時,處刑人會在上方不斷拉緊犯人脖子上的繩子,犯人如果因為害怕而掙扎,那繩子就會越勒越緊,最后被活活勒死。

玉女登梯

有些犯人運氣好可能還喘著氣沒死,但是處刑人立刻就會將犯人從高處摔下,或摔死,或被地上的那些木橛子穿透身體而死。

後來來俊臣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升級換代,在犯人需要攀爬的梯子上設置鋒利的木楔,女犯人稍微不注意衣物就會被木楔所劃破。

而后隨著刑罰過程的不斷推進,女犯人最后往往會變得一絲不掛,這對于一些女犯人來說,簡直是比直接殺了她還要讓人難受。

古代女性大多對貞潔看的比較重要,為了保護自己的名聲往往只得認罪,來俊臣改進的這個刑罰無疑是針對此種心理進行設計的。

而除了「玉女登梯」這個酷刑外,來俊臣還設計改進了很多刑罰,如「仙人獻果」、「鳳凰曬翅」等等,都是對犯人殘酷的折磨。

不過來俊臣也正是因此樹敵頗多,并最終為自己的肆意妄為付出了代價。

那麼,來俊臣又是如何倒台的呢?

影視演繹

三、倒台

公元692年,以滅人宗族為功業的來俊臣盯上了尚書狄仁杰,并打算將反叛的罪名安插在他的頭上,迫使狄仁杰為了族人「認罪伏法」。

狄仁杰被羈押入獄后,誠懇的向來俊臣說道: 「大周朝革命,萬事維新,唐室的舊臣,甘愿聽從誅殺。反叛是事實。」

其實狄仁杰這般言語,并不是心甘情愿的承認反叛的罪名,而是覺得自己身為唐朝舊臣,理應見證唐朝王室的興衰,是一種愚忠。

來俊臣看狄仁杰如此輕松就認下罪名,便對狄仁杰說道:「尚書的事就算過去了,但我希望你能牽連一下禮部員外楊執柔。」

狄仁杰聞言大吃一驚,頗為悲憤的說道:「皇天后土啊,竟然讓我狄仁杰干這種事?!」

隨后狄仁杰便一頭撞在了旁邊的柱子上,當場就昏死了過去,鮮血更是覆蓋了他的臉頰,嚇得來俊臣趕忙離開。

後來狄仁杰想盡辦法將自己蒙冤的事情傳了出去,并一口氣直接捅到了武則天的面前,狄仁杰的冤屈才被洗刷干凈。

而除了陷害狄仁杰外,來俊臣還誣告過大將軍張虔勖,搶奪同僚的妻子,并侮辱人家的母親,甚至還將毒手伸到了外交使節身上。

來俊臣銅像

來俊臣貪戀女色,為了網羅美女供己享樂甚至還列了一份名單,按照名單順序奪取那些官員的妻妾,倘若對方不從便大肆構陷。

那些官員們大多都沒什麼實權,面對來俊臣構陷的罪名也是無力辯解,即使心中萬般不愿,但最終只得是白白便宜了來俊臣。

而來俊臣也正是因此日漸張狂,覺得自己無所不能,頗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感覺,甚至開始羅織罪名構陷武氏諸王及太平公主。

與此同時,來俊臣甚至還想誣告皇嗣李旦及廬陵王李顯,稱他們兩人打算與南北衙禁衛軍一同謀反,從而竊取國家的權力。

太平公主影視演繹

誰料這件事被與來俊臣有過節的衛遂忠得知,而后便秘密將此事告訴給了武氏諸王和太平公主,希望他們能夠早做準備。

武氏諸王及太平公主聽聞這件事后十分恐懼,一番商討后覺得自己不能坐以待斃,便共同揭發了來俊臣的罪行,將其關進了大獄。

可來俊臣畢竟是武則天的人,武則天有意庇護來俊臣,便強壓下那些趁機彈劾來俊臣的奏章,打算等風頭過去的時候再將其放出來。

時任文昌左相的王及善知道這件事后,為了讓武后早下決斷便義正詞嚴的說道:

「來俊臣兇狠狡滑、貪婪暴虐,是國家目前最大的惡人,如果不將其除去,勢必會動搖朝廷統治的根基啊。」

王及善影視演繹

武則天聞言默然不語,最后只是心虛的說了一句: 「來俊臣有功于國家,我正在考慮這件事。」

王及善心中對此頗為不滿,便繼續說道:

「來俊臣為非作歹誣陷好人,家中貪贓的財物堆積如山,被他冤屈而死的鬼魂更是數不勝數,這樣一個危害國家的壞人,沒什麼可憐惜的!」

武則天聽見王及善這麼說,知道自己無法保下來俊臣了,便大手一揮批準了對來俊臣的審訊,來俊臣也終于是迎來了自己的審判。

那麼,來俊臣最終落得個什麼下場呢?

來俊臣影視演繹

尾聲

公元697年,武則天下令將來俊臣于鬧市斬殺,并將其尸身公之于眾以儆效尤。

當時人們都十分憎恨這個酷吏,便爭相在來俊臣死后去割他的肉解恨,沒多久來俊臣的尸身就被憤恨的人們給瓜分干凈了。

武則天聽聞這一消息后,才知道民眾心中對來俊臣竟如此痛恨,最后只得心有不甘的說道:

「如此罪惡,不誅滅他的全家族,不足以平復百姓們的憤恨,相關府衙可依法查抄他的家產。」

來俊臣被斬殺后,不論是當時官員還是百姓,都在爭相跑到大街上慶賀,十分開心的說道:「今后睡覺終于可以背部貼著席子了。」

由此可見,來俊臣的酷吏形象在當時的人們心中,簡直是地獄的代名詞,心中對來俊臣的厭惡也是可見一斑。

而隨著來俊臣的處死,唐朝武周時期盛行的酷吏政治也是走向了衰落。

不得不說,來俊臣最終落得個身死族滅的下場,也是自己咎由自取,多年來對各級官員和底層人民的殘酷剝削,注定其不得善終。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