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些來自瑞典隆德大學的學者在「蓋亞」恒星數據庫中發現,銀河系銀盤外圍恒星中的很大一部分,似乎受到了什麼力量的擾動,正在發生「震顫」。
「蓋亞」銀河全圖。紅圈為人馬座矮星系所在位置。ESA / Gaia / DPAC
研究人員對銀盤不同部分恒星的運動特點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很多恒星在與銀盤平面垂直的方向上擁有相對速度,整體上它們正導致銀河系盤面外圍的很大一部分像波浪一樣起伏運動,如同池水表面泛起了漣漪一樣。
研究人員認為,銀盤的一部分之所以會「震顫」,是因為曾經有一個「巨物」,近距離從銀河系身旁掠過,其產生的引力,擾動了外圍的銀盤。
根據「蓋亞」提供的恒星運動參數,研究人員推算了這個「巨物」的特征和飛行軌跡,并認為它可能就是今天位于人馬座附近的一個小星系——人馬座矮星系(指的是人馬座矮橢球星系)。
今天的人馬座矮星系正處于解體的過程中,但是在10至20億年前情況不一樣,那時它要龐大得多,其質量可能相當于銀河系銀盤質量的20%。
包含數千億顆恒星的銀河系誕生于大約136億年前。起初它只是一團主要成分為氫和氦的氣體云,后來逐漸孕育出了恒星,并通過不斷吞并其他星系長大。人馬座矮星系在「不久」的將來也會被吞并,成為銀河系的一部分。
2013年升空的「蓋亞」探測器,目前已經為人們提供了大約20億銀河系恒星的自行運動參數,以及大約3300萬銀河系恒星的視向運動參數。這些數據對于天文學家而言是「利器」,能夠讓他們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研究銀河系及其恒星的動力學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