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科學認為,我們的地球誕生于46億年前,也就是太陽系誕生初期,在50億年前,太陽系一片混亂,太陽誕生以后,吸收了周圍大量的物質,所以太陽的質量占到了太陽系總質量的百分之99.86,剩下的八大行星和其它物質占到了太陽系總質量的百分之0.14,從占比上我們就能夠看出,太陽的質量是非常大的。
在太陽系中,一共有八大行星,目前只有地球這顆行星誕生了生命,生命的出現給地球這顆行星增添了很多色彩,尤其是人類出現以后,解開了地球上很多的奧秘,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我們能夠知道,地球是一顆巖質行星,它是有地殼、地幔、地核組成的。
在300多年前,牛頓為世界上的科學家奠定了基礎,在1687年,牛頓提出,地球的內部一定是由致密的物質組成的,後來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地球最外層的部分是地殼,地殼是地球各層中研究最多的,因為它最容易被科學家發現,地殼的厚度達到了1.6公里到70公里不等,比如說山脈下的地殼要比海洋下面的地殼厚。
經過科學家的研究發現,地殼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氧,它占了總重量的百分之48.6,其次是硅,占了百分之26.3,還有一些其它的元素,在地殼中,各種化學元素平均含量的原子百分數被稱為是原子克拉克值,地殼中,原子最多的還是氧原子,但是含量最高的金屬是鋁,占到地殼金屬中的三分之一。
在地殼下面就是地幔,地幔是指地球內部圈層中介于地殼和地核之間的部分,也就是位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間,地幔的奇點位于地殼的底部,也就是地表下平均17千米的地方,一直深入地球內部,到大約2900千米深的地方,厚度大約占到了地球半徑的一半。
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地震就是來源于地幔,科學家通過地震波在地幔當中的傳播情況進行觀測,當地震波通過莫霍界面向下傳播的時候,橫波和縱波的速度都是相應的加速,科學家根據地震波速度在地幔當中的不斷加速的特,科學家推測,其組成物質應該是固態物質。
地幔下面就是地球的核心,也被稱為是地核,科學家認為,地核主要是由鐵和其它元素組成的,其中外地核中的金屬處于液態,內地核的金屬以固態的形式存在,內地核的溫度比外地核高,但是那里的金屬并沒有融化。
這是因為內地核處于地球的中心區域,那里的物質所承受的壓力非常強大,大約要承受300多萬個標準大氣壓,所以那里的物質只能夠以固態存在,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地核的溫度比太陽表面的溫度還要高,看到這里,可能很多朋友會產生一個疑問,就是地核是如何形成的?
科學家認為,在地球誕生初期,整個地球都處于炎熱狀態,當時的地球就是一顆火球,整個地球表面都沒有液態水,也沒有固態的表面,整個地球完全處于熔融的狀態,後來經過漫長的歲月,地球表面的巖石慢慢冷卻下來,最終形成了固態的表面,在這個過程中,比較重的金屬都沉積到了地球內部,最終形成了地球內部的金屬核心。
科學家認為,地球之所以能夠擁有強大的磁場,也和地球內部的金屬有關系,地球磁場對于地球生命來說非常重要,地球磁場能夠保護地球大氣層不被太陽風吹走,而大氣層能夠抵擋宇宙中的各種輻射和太陽紫外線,如果沒有地球磁場和大氣層,那麼生物也是很難生存的。
不過近期瑞士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地球內部的熱量正在快速的流失,雖然從數據上看,現在的地球仍然算是一個活躍的星球,經常發生的地震和偶爾發生的火山爆發就是最好的證明,然而這些活動并不妨礙地核在一天天變冷,地核的持續降溫究竟還能讓地球內部的熱量保留多久,地球內部的熱量又還能讓地球再活躍多久,這些都是問題。
如果將地球切開,我們就能夠明顯的發現,地幔其實還能夠分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能夠分為內核和外核,這四個部分之間的熱傳導活動決定了整個地球的命運,其中最關鍵的環節在于下地幔和外地核交界處。
由于外地核是液態鐵鎳構成的,而地幔屬于巖石金屬物質,這兩種性質的物體本身的熱傳導就很困難,因此瑞典科學家估計有大量的熱量正在地幔和地核交界處流失。如果說地球內核冷卻,會給地球帶來什麼樣的后果呢?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得出,在地球內部蘊含著豐富的熱能,這些熱能都是存在地核和地幔中的,而地球板塊漂移,火山地震等各種地質運動的能量來源都是依靠地球內部的熱量,如果地球內部冷卻,那麼地質活動就會減弱,這對人類來說可能是一件好事,因為這樣會導致火山噴發的機率降低,但是地球磁場的形成和地球內部有很大的關系。
如果地核冷卻,那麼地球的磁場可能會消失,地球磁場對于地球生命來說非常重要,如果沒有地球磁場,那麼地球大氣層就會被太陽風吹走,沒有了大氣層的保護,宇宙中的射線和紫外線就會直接照射到生物的皮膚上給生物造成巨大的傷害,最終地球可能會變得和火星一樣。
科學家認為火星曾經也是有一顆有生命存在的星球,但是不知道為什麼,火星的磁場突然消失了,磁場消失之后,火星的大氣層很快就被太陽風吹走了,這導致火星變成了現在這樣一顆荒蕪的行星,目前科學家也在積極的研究火星的奧秘。火星相比于其它行星來說,環境還是比較好的,科學家認為,如果人類未來想要移民,那麼火星應該是首選行星。
那麼地球內核冷卻的原因是什麼呢?有一些科學家認為,地球內部冷卻的原因是因為地球內部能量消耗過于嚴重,地球內部和我們的手機不一樣,我們的手機如果沒有電了,可以充電,但是地球內部補充能量的方式非常單一,主要是依靠隕石的撞擊。
隕石撞擊地球之后,將大量的金屬物質留在了地球上,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金屬物質會深入地球內部,最終變成液態金屬,不過小行星撞擊地球對于人類來說危害巨大,人類現在盡可能的阻止隕石的撞擊,而且地球擁有厚厚的大氣層,很多隕石在經過大氣層的時候,會摩擦燃燒,等落到地面上的時候,隕石已經燃燒殆盡了。
所以地球內部消耗的能量無法保持平衡,這是導致地球內部冷卻的原因之一,除了這個原因之外,還有沒有其它的原因?目前科學家也在積極的研究當中,如果說我們能夠將地球挖一個洞,那麼就能夠清楚的知道,地球內核冷卻的原因了,雖然說這是不可能實現的,但是在人類歷史上,還真的出現過這種行為,在遙遠的俄羅斯遠東大陸上,有這樣一處非常神秘而且擁有著眾多傳說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科拉超深鉆孔。
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個事情,而且關于民間傳說也不在少數,據說工作人員在挖到地下12000米左右,挖掘設備出現了奇怪的事情,設備開始劇烈抖動,後來科學家們利用錄音機進行探測,好像聽到了類似人類哀嚎的聲音,非常恐怖。
後來工作人員為了能夠將這件事情隱瞞下去,就將這個洞口完全封閉了,不僅如此,蘇聯還在這個洞口周圍50公里的范圍內,設置為軍事禁區,這個傳說是真的嗎?其實這個實驗發生在上個世紀,在1960年的時候,美國和蘇聯冷戰,蘇聯為了能夠戰勝美國,于是在科拉半島附近開設了科學鉆探實驗,當時科學家把這個實驗稱為是地球望遠鏡計劃。
在1965年的時候,科學家們終于找到了合適的鉆孔位置,然后科學家用了5年的時間對地質進行勘測和探索,到了1970年的時候,蘇聯開始正式挖掘,這個工程也被稱為是人類歷史上最浩瀚的工程,這個工程一共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蘇聯就挖到了地下7263米。
其實這個深度對于我們來說已經非常深了,對于當時的蘇聯來說,這還是比較簡單的,在1979年的時候,實驗進行到第二階段,科學家挖到了地下9584米,當時這個深度已經是世界上最深的深度了,不過科學的魅力就在于不斷的探索,當時很多科學家都好奇,如果一直挖下去,那麼會出現什麼情況,于是科學家繼續向下挖,在1989年的時候,這個洞已經挖到了12262米,不過就在這個時候,蘇聯突然宣布停止挖掘實驗,當時很多人都猜測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有不少人猜測,是不是地球內部有其它詭異的事情?
比如說地球內部還存在著其它文明?比如說史前文明,在我們地球上,有很多奇怪的建筑物,這些建筑物不像是古代人類能夠建造的,所以不少科學家認為,在地球歷史上,應該出現過史前文明,但是這些史前文明在一夜之間都消失了,這讓科學家感到非常奇怪,會不會這些文明遇到了某種災難,它們為了能夠生存下去,于是它們隱藏在了地球內部?
不過這只是一些人的猜測,目前并沒有實質性的證據,那麼為什麼蘇聯會突然停止實驗呢?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蘇聯從12000米到12262米,短短200多米,蘇聯就花費了10年的時間。
這和之前的速度完全不能夠相提并論,難道說蘇聯當時真的遇到了奇怪的事情?不少科學家認為,由于地球內部的溫度很高,在這個深度,普通的鉆頭分別就沒有辦法繼續挖掘,而且挖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由于經費有限,所以蘇聯在2008年的時候,全面停止了這項工作,雖然外界傳言當時科學家在挖掘的時候出現了超自然現象,不過這種說法并沒有實質性的證據,而且也沒有當時的影像資料,所以外界的傳言大多都不是真的。
其實現在看來,停止挖掘也是正確的,雖然12262米對于人類來說,已經非常深了,但是對于地球來說,這只是皮毛,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我們能夠知道,地殼的厚度大約在30000米左右。
地幔的厚度大約在2865公里左右,地心的厚度達到了6940公里,地球看上去就像是一個雞蛋一樣,一層比一層厚,如果說人類的科技足夠發達,能夠將地球挖穿,那麼對于人類來說也是一件壞事。
因為目前地球內部是封閉的空間,地球內部的壓強和溫度都非常高,一旦地球內部被挖穿,那麼地球內部的壓強和高溫都會消失,大量的巖漿將會從地球內部噴涌而出,這會導致地球內部核心失去效果,磁場消失,引力消失,地球將會變成一顆沒有生命存在的星球,而人類作為地球上的生命,想要長久的在地球上生存下去,人類必須保護好我們的地球環境。
現在地球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全球溫度持續升高,溫室效應非常嚴重,如果長久的發展下去,那麼地球環境可能不再適合人類居住,到時候人類應該怎麼辦呢?
小編認為,人類在發展科技的同時,一定要保護好我們的地球環境,這樣人類才能夠長久的在地球上生存下去,而且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如果地球沒有了,那麼地球所有的生物都會消失,保護地球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對此,大家有什麼想說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