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又出現高度頻繁活動現象,并且已經可以清晰看到太陽表面出現了「巨大日冕洞」,這是什麼情況?
來自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空間天氣預報中心監測的太陽活動數據顯示——太陽的活動頻率還在不斷上升。那問題來了,是不是今年冬季注定很暖和呢?
當然,這個問題又是關于太陽與地球「冷暖」的討論。不得不說,太陽的活動頻率變化,的確對地球也有一定的影響。
而且,這一次的活動狀態還不低,按照趨勢下去,注定今年冬季也會在太陽高活動頻率之下「度過」。
所以,這的確有可能影響氣候變化,那如何影響,我們繼續來看吧。
1天爆發7次耀斑,太陽現「巨大日冕洞」
從表面意義上來講,太陽的「日冕洞」出現,就是太陽變化的一種標志。
而我們從拍攝下來的太陽封面來看,這個「日冕洞」是一塊巨大的顏色發暗的區域,并且在日冕洞的一個大區域內,會出現密度比周圍的物質低,溫度也更低的狀態。
而人類是因為利用儀器來進行拍攝的,看起來是暗的,主要是發射這種波長光線的物質較少。
而對于日冕洞之中的狀態,出現比較獨特的「閃爍光線」,是因為它是由巨大的等離子體束形成的,這就是它的一個狀態。
而且,太陽的日冕洞的確一般也非常大,美國宇航局(NASA)曾經利用太陽動力學觀測衛星——大氣成像組件拍攝到了太陽上的一個神秘現象——一個巨大的「黑洞」出現在太陽的南極區域,幾乎覆蓋了太陽的1/4。
而這個最后也被證實了,它就是太陽表面的「日冕洞」。這不,在太陽的東南方位上,又拍攝到了一個「巨大的日冕洞」。
同時,在出現的時候,還出現了較大的太陽耀斑,最大的是AR3124的C3.37 耀斑,而且在1天之中,還出現了7次C級耀斑。
而且,接下來太陽還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初步預計 C 耀斑的可能性為 45%,M 耀斑的可能性為 5%,X 耀斑的可能性為 1%。
但是,無論是C級、M級、X級耀斑,都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太陽的活躍程度是相當高的。而且,在新日冕洞的影響之下,還將變得活躍起來。
就算是停止活躍狀態,也不會持續太久。所以,看到太陽如此活躍,真的是令人比較意外。
為什麼太陽變得如此活躍?
其實,這個問題我們也多次說明了,那就是因為太陽本身就屬于十分活躍的時段,是我們說的「第25個周期之中」,并且,太陽還在往極大值時期發展,初步預計會在2025年達到巔峰。
不過,2022年太陽的活動狀態比我們預期要強很多,從NOAA公布出來的曲線圖都可以看到,實際性的變化比我們初步預期都是一直「偏高」狀態。
所以,太陽變得越來越活躍,并且強度也在超過預期。而在2025年之后,那太陽的活躍也會持續減弱。所以,從太陽的11年左右的周期活動來看,這個活躍程度至少持續到2025年。
那太陽活動變化,對地球氣候有影響嗎?
你要是說沒有影響,那必然是「打臉」。太陽的地表溫度變化與太陽周期控制是存在一定關系的,因為太陽的輻射量與我們地球的接收能量存在關系。
當然,要是說影響,可能最為直接的不是氣候,而是我們氣候之外的東西。
由于太陽在強烈的活動之中——耀斑、日冕物質拋射等爆發性事件大大增加,爆發時的電磁輻射、高能帶電粒子流和高速等離子體云侵襲地球,會直接影響現代人類的生活。
例如:破壞衛星以及衛星上的儀器、干擾無線電傳播、使衛星定位/導航產生誤差,甚至還可能導致宇航員受到輻射傷害。
所以,太陽的強烈活動,并不是什麼好事情。而對于氣候來說,從已知的情況來看,的確出現了研究說明,也會帶來氣候影響。
在2017年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之中,科學界專門進行對太陽平均11年左右的周期變化,對地球的氣候波動影響進行說明。
通過監測的數據顯示,全球溫度波動值在太陽活動最低期與最高期之間為0.1℃左右。
所以,這個變化就跟我們說的2022年湯加火山噴發帶來的氣候效應一樣,相對于全球氣候變化來說「完全是摳癢癢」。
以至于科學界最后給太陽活動的變化與地球的氣候變化進行說明——那就是:
我們唯一能夠確定的是,太陽在未來100年中將不會恒定不變。
此外,不同的太陽活動或人類活動影響可能限制在某些具體區域,而不是全球尺度,并且其對氣候的影響也可能并不會立即產生作用。
所以,最終還是「拋開」了,太陽的活動影響地球具體變化了,說白了,就是「未知」的強度狀態。
而改變地球氣候變化的,還是以我們說的人類引發的氣候變化為主。同時,還有地球自身的氣候轉變的影響。
所以,1天爆發7次耀斑,太陽出現「巨大日冕洞」,對我們地球的氣候變化影響是可以「忽略不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