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一家在掌握曹魏政權后,曾有人勸說他們除掉了劉禪,但是司馬昭4活不同意,聽說這都和劉禪投降后寫下的3個字有關。
當時,司馬昭讓人把這3個字倒著讀了一遍,在場的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從繼承人到階下囚
公元207年,蜀漢皇帝劉備中年得子,和妾室甘夫人生下了劉禪。
據說甘夫人是因為夢到了自己仰吞北斗才懷孕,所以就給劉禪取了小名——阿斗。
劉備對劉禪非常喜愛,因為同樣是這一年,他還在隆中三顧茅廬,請到了對自己政治生涯非常重要的一位謀臣——那位「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的諸葛亮。.
諸葛亮到位后,對蜀漢的幫助非常大。
在他的幫助下,蜀漢短短幾年就從一窮二白的狀態成長到了可以跟曹魏、孫權陣營分庭抗禮、三足鼎立,這讓北邊的曹操看了非常眼紅,終于下令揮師南下,把劉備趕到了西邊的荊州去。
劉禪從小生活在戰亂中,有過被劉備拋棄的經歷。
比如,長坂坡之戰的時候,劉備就拋棄妻子,和張飛、諸葛亮等人騎著快馬逃了出去,還是趙云在半路跑回來,把甘夫人和當時還沒有滿周歲的劉禪救了出來。
但再窮不能窮教育,劉備對劉禪的教育還是非常重視的,可謂是用心良苦。
他讓劉禪向諸葛亮和伊籍拜師,學習騎射,熟讀典籍,想把他培養成一代明君,光復漢室。
劉備很注重仁德教育,讓劉禪熟讀《禮記》,學習「克己復禮」「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的道理。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也是劉備的名言,他一直讓兒子記著要靠大德而不是小惠來治國,要以大局為重,不過度計較私人恩怨,像他對待昔日的仇敵劉巴就是這樣做的,對他大加重用,打造了愛才惜才的好名聲。
劉備在遺詔中還讓劉禪多讀《漢書》《商君書》《申子》《韓非子》《管子》《六韜》等,除了常懷仁德之心,還要學習軍事謀略,治國理政的方法,補足自己的短板。
在臨死前,劉備告訴諸葛亮說,自己其實并沒有對劉禪寄予厚望,如果他是個人才那當然好,可以成就一番事業,但如果諸葛亮看劉禪實在是不行,那也沒關系,可以自己看著辦。
諸葛亮聽了,馬上說: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4。」狠狠地向劉備表了忠心,表示會竭盡全力輔佐劉禪。
劉備聽了很感動,把兒子拉過來說,以后你就把諸葛丞相當爸爸吧,一定要跟著他好好干。
其實,當時劉備還有兩個兒子,一個劉永,一個劉理,劉備之所以會把繼承人的位置交給劉禪,就是因為他看重了劉禪的能力,而不僅僅因為劉禪是長子。
當時,諸葛亮也夸過劉禪,說他 「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
從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劉禪并不只是我們想象中的那個草包,他還挺能干的。
後來,十六歲的劉禪的繼位,在諸葛亮等得力臣子的輔佐下,把蜀漢治理得很好,可以跟曹魏平分秋色。
建興十二年,在知道諸葛亮去世的消息后,劉禪下令成都宵禁,以安定局面。
他還第一時間追封諸葛亮為忠武侯,又為蔣琬、費祎、姜維等授予官職。
執政期間,他沒有過大興土木、肆意殘沙的行為,終止了勞民傷財的北伐,讓百姓休養生息。
他還多次在國內進行大赦,讓自己的三位公主下嫁給功臣子孫,對臣子也特別仁厚,詔令寫得感情真摯,特別動人。
可以說,劉禪執政時期的這些表現都是很不錯的。
只可惜後來他開始一個勁兒地放飛自我,被黃皓這些宦官牽著鼻子走,讓黃皓總覽朝政、玩弄權術,也讓蜀漢走向了頹敗,很快就被曹魏給攻下了,而他自己也成了別人的階下囚。
公元263年,司馬昭決定攻打蜀漢。
當時在大軍中做先鋒的是鐘會,鄧艾帶著15萬大軍在后面打輔助,而蜀國這邊只有一個六十多歲的姜維能勉強干架。
對戰時,姜維決策失誤,導致蜀國的斜谷、子午谷這些要塞很快就失守了,鐘會帶著三路大軍吞并了漢中,馬上打到了成都,姜維只好布置了10萬大軍去鎮守劍閣。
隨后,鄧艾的大軍還開展了偷渡陰平的行動,蜀軍就這樣全線崩潰,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也在綿竹倒下了,姜維還血灑魏國宮殿。
戰爭已經打到了這個地步,劉禪沒辦法,只能打開城門,準備投降了。
阿斗的錦囊妙計
話說劉禪被俘虜后,被魏國大軍直接送到了洛陽,并在那里得到了安樂縣公的封號。
但是他一點都沒有自暴自棄,過度悲傷,反倒是學著自己堂哥漢獻帝劉協的樣子,在封地里把小日子過得很是逍遙,都有點「此間樂,不思蜀」了。
據說,這是劉禪知道司馬昭擔心自己可能會謀反,故意表現出來的。
當時司馬昭設宴款待劉禪,特地在宴會上讓人奏蜀樂、舞蜀戲,蜀漢的舊臣聽了都有些失落,有些人還直接哭了起來。
司馬昭問劉禪想不想老家,劉禪的回答讓人很意外,他說這里就很好,有這些音樂、好戲就夠了,他是一點都不想蜀漢了。
為了讓司馬昭進一步放心,劉禪後來還讓人在府邸的大門上掛了一個牌匾,上面寫了三個大字:中山寨,反過來讀就是「在山中」。
意思是說,自己早就已經歸隱田園,不過問政治了,你司馬昭根本不用白費功夫來擔心我這一介山野村夫。
另外,「中山」二字還暗指西漢漢景帝的第7個兒子——中山靖王劉勝。
《漢書》中提到,中山靖王當時就是個享樂派,他認為諸侯王每天看看歌舞就夠了,還經常教唆自己的兄弟們跟自己一起放縱享樂。
劉禪拿這個胸無大志、玩樂一生,生了一兩百個娃的祖先自比,是要告訴司馬昭自己后半生已經沒有什麼大的志向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大魚大肉、玩樂人間就好。
看劉禪這樣放肆自己,司馬昭這下終于是徹底放下心來了,此后再也沒來找過他麻煩,讓他在64歲的時候就安安靜靜地離開了人世。
後來,司馬炎篡位建立了西晉,連曹魏都已經不在了,劉禪還是安穩地過著自己的小日子。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劉禪是一個非常懂得進退之道的人,改朝換代了就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老老實實地討生活,面對危險就夾著尾巴做人,所以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很好地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