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上三次神奇的巧合,讓人不得不質疑,或許世界是一個輪回

天空之城 2022/06/07 檢舉 我要評論

宇宙萬物星河流轉,月亮的陰晴圓缺從來不曾停歇,而世間的悲歡離合也在不停上演。在歷史的漫漫長河中,總會出現一些相似的事情,很多人覺得這不足為奇,畢竟歷史實在太過漫長了,發生幾件類似的事情也是可以說得通的,但在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曾經出現過三次神奇的巧合,這三次巧合的出現讓人們十分驚異,難道世間真的存在輪回?

結束混戰,統一天下,卻二世而亡,存世短暫

縱觀歷史,我們可以看出,秦朝和隋朝有很多相似之處。首先,秦、隋建立之前都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分裂混戰狀態。秦朝建立之前經歷了長達數百年的戰亂,戰國時期,諸侯混戰,天下形成分裂割據的局面,秦國的歷代統治者為了提高秦國的實力,不斷地吸納人才,實施促進國家發展的政策,為后來秦王嬴政滅六國、統一天下打好了根基。

而隋朝建立之前也是一派分裂混戰的局面,南北朝各自為政,相互對峙,不時還有少數民族的騷擾,在這種情況下,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通過多年的沙場征戰終于結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實現了政/權的統一。

其次,兩朝建立之后都推出了一系列穩固政/權、促進國家發展的政策,給后世留下了深厚影響。秦朝建立后,經濟上統一貨幣和度量衡,文化上統一文字,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度,這對后世發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隋朝建立后重視文化教育,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實行科舉制度,推動了人才的選拔,為后世人才選拔方式提供了借鑒。

最后,兩朝都是二世而亡,存世時間短暫。秦始皇本意把皇位傳給長子扶蘇,可是在趙高和李斯的密謀下,扶蘇被迫自我了結,胡亥繼位。秦二世胡亥繼位后,殘害手足,迫害良臣,實行暴政。秦朝實行嚴刑峻法,修建大型土木工程,收斂重稅,百姓受不了秦的暴政,于是揭竿而起,推翻秦的統治。

而在隋朝,有說法稱楊廣假傳隋文帝旨意,監禁大臣,逼迫楊勇自盡,隋煬帝楊廣在位期間也是愛好驕奢淫逸,修建大型工程,最終導致農民起義。胡亥和楊廣都有逼掉長兄的嫌疑,而且兩人都施暴政、修工程、收重稅,除此之外,秦朝和隋朝都是被農民起義推翻的。

秦始皇和隋文帝都是亂世豪雄一般的人物,建立了偉大的巔峰王朝,可是這樣千古的基業卻毀于一旦,兩朝覆滅過程還有驚人般的相似,這樣的巧合讓人不得不重視,秦、隋兩朝的覆滅給后世的國家統治者提供了借鑒,「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告訴后世之人要充分認識到百姓的重要性。

高祖斬蛇,平帝還命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斬蛇起義」的典故,相傳漢高祖劉邦還在做沛縣亭長的時候,在奉朝廷命令押送農民去驪山修陵的時候,有一批農民路途中趁機逃跑了,因為看管失利,按照秦朝的嚴刑峻法,長官是要受到嚴重懲罰的,劉邦心中忖度一番,與其躺平等4,不如自己爭取一下,說不定能有活命的機會,于是他把所有農民都放了,而他自己也走上了逃跑的道路!

在逃亡路途中,前去探路的手下遇到了一條白蛇,便轉回去向劉邦報告,劉邦不畏巨蛇將之斬斷,把蛇從正中間分成了兩部分,之后便從手下口中聽說偶遇到了一個號啕大哭的老太太,上前詢問緣故,那老太太說她的兒子是白帝子,為了討封化為蛇形,沒想到被赤帝子除掉了。消息傳到劉邦那里,他十分高興,從此之后,劉邦的威望逐漸升起來了,引得更多人前來投奔。最終劉邦在楚漢爭霸中闖出一片天地,成為新一代王朝的統治者。

而到了西漢末年,外戚王氏把持朝政,王莽憑借自己的才能獲得了實際當權者的信任,一步步走上了獨攬大權的道路。已身居高位的他把漢平帝當作傀儡,自己則成為朝廷的實際掌權人,不久后篡漢自立,建立新潮。至此,西漢滅亡。后來劉秀起兵,平定各地割據局面,建立了東漢,才恢復了漢室原本的榮光。

王莽的名字中正好有一個「莽」字,而「莽」與「蟒」同音,「蟒」有蟒蛇的意思,蛇被斬為兩段,漢朝也分為西漢和東漢,且各占二百余年,冥冥之中,自有巧合,不知道是不是與當初劉邦一劍斬為兩段的白蛇有關?

宋朝的開端與覆亡

第三次巧合與宋朝有關。宋朝建立以前,宋太祖趙匡胤在后周的任將軍的職位,手中握有軍權,當時的后周皇帝年僅七歲,并無實權,朝中人心浮動,政/局不穩。恰恰此時朝中聽聞契丹和北漢聯兵南下,輔佐皇帝的大臣們沒有仔細辨別消息的真偽便派趙匡胤前去作戰,就是這一決定給趙匡胤提供了絕好的奪權機會。

就在這一次的出征途中,趙匡胤趁機發動了歷史上著名的「陳橋兵變」,將士們趁趙匡胤喝醉酒時把黃袍加在他的身上,擁立他為皇帝。趙匡胤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并建立了宋朝。等到趙匡胤回到后周后,他便用自己手中的權力逼迫后周皇帝柴宗訓退位,自己坐上了統治者的位置。

而熟悉歷史的都知道,南宋末年,忽必烈率領蒙古軍大舉南下,南宋多年來積貧積弱,軍事實力不足,如今已是強弩之末,崖山之戰中宋軍全軍覆沒,愛國將領陸秀夫背著年僅七歲的小皇帝跳海殉國。

趙匡胤當初逼迫后周小皇帝禪位的時候,怎麼也不會想到幾百年后他的子孫會被蒙古人逼迫到跳海自我了結的地步!趙氏從七歲孩子手中奪過來的江山最終也從七歲孩子手中滅亡,不得不說,這是十分戲劇性的情節,卻發生在了現實。

隨著時間的流逝,當初的恩怨是非經過歲月的沉淀已經變成了典籍文獻中的文字,也許那些歷史事件并非輪回而只是單純的巧合,可如果我們要探究本質的話,便可以發現這些重復的歷史告訴我們的道理:后世之人在了解歷史時應當吸取其中的經驗教訓,以史為鑒,不要重蹈覆轍。對此,你又有什麼看法呢?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