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明朝的抗倭名將,腦子里一定會出現一個人——戚繼光,他是明朝的一代武將,也是讓倭寇害怕的存在。他的名字威震天下,立下汗馬功勞。但是,就是這樣的一位民族英雄,晚景卻十分凄慘,抓藥錢也沒有,最后因病死去。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民族英雄戚繼光這一生的大起大落。
一、戚繼光的生平戰績
在明朝初期,倭寇便已經開始頻繁擾亂明朝秩序,內憂外患已經成為明朝的一大難題。明朝時期的鄰國日本物資極度缺乏,他們的貨物大部分都是從中國進口。而當時的明朝剛打完仗,元氣還沒有恢復,所以給日本供應的貨物也很匱乏。這時,急著要發橫財的日本便動了歪主意,對中國進行原材料的掠奪,從而解決本國資源危機。
由于當時的統治者沒有對倭寇的騷擾進行極端手段打擊,所以導致后來倭寇愈來愈猖狂。直到明朝嘉靖年間,倭寇團體已經累積到了一定的勢力。而當時的明朝已經開始衰弱,海防也已經不如明朝盛期那麼強大,所以倭寇團體便更加猖狂地對中國沿海地區進行掠奪和騷擾。
正當明朝政府不知道該如何抵御倭寇時,宰輔張居正推薦戚繼光去剿滅倭寇。戚繼光不負眾望,屢戰屢勝,當時的倭寇聽到他的名字就能嚇得屁滾尿流。
戚繼光的成名戰是龍山所戰役。龍山所位于浙江一帶,屬于沿海地區,所以頻繁遭到倭寇襲擊。當時的倭寇還不知道新上任了一位將領,憑著對明軍以前的了解,猖狂的倭寇完全不把抵御他們的明朝軍隊放在眼里。而他們的輕敵給了戚繼光發光的機會。
戚繼光在明朝軍隊被擊潰后完全沒有灰心,他用擒賊先擒王的戰略,直接除掉了三個倭寇首領。而就是這三箭,震住了倭寇的猖獗。
但是,野心勃勃的倭寇不可能那麼快就甘心,再次聚集兵力侵犯浙江。這次的倭寇并不簡單。他們下足了血本,把來時的船全部砸爛,拼盡全力想要攻下台州。不過,我們的民族英雄戚繼光可謂是有勇有謀,他帶著士兵嚴防固守,讓倭寇沒有漏洞可鉆。而后,倭寇想用小伎倆繞過台州攻打處州府。但是也被戚繼光敏銳地察覺到了,戚繼光便指揮軍隊設下埋伏,一舉殲滅倭寇上千人。
后來,倭寇又將騷擾范圍定到了沿海的福建。同樣戚繼光也做出了正確的判斷,狠狠打擊了倭寇猖狂,讓當時的明朝沿海有了短暫的安寧。
二、戚繼光與戚家軍
若要開戰,兵力便是能夠開戰的首要條件。而戚繼光領軍打仗后便明白了明朝軍隊的潛在問題,之后他便一手創建了讓倭寇聞風喪膽的「戚家軍」。
在古代南方沿海是很難管理的。當兵的幾乎都是一個地方的熟人,而這種懶惰懈怠,造就了很多逃兵。這也是讓倭寇可以有機可乘的重要原因之一。原本忌憚明朝勢力的倭寇,在騷擾了幾次后便發現這些逃兵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一次次的敗退忍讓,助漲了倭寇的囂張焰火。
而戚繼光這樣年輕有為,心懷大志的將軍,來到這后一定是先練兵,挑出村里最有實力、有素質的年輕人,對他們進行魔鬼訓練。而這一練,便練出了歷史留名千年的戚家軍。
在戚家軍成立后,戚家軍的戰士們都用他們熱血和氣勢一次又一次地把倭寇擊退。也正是因為有了戚家軍,才造就了戚繼光一生的輝煌。沒有戚家軍便沒有如此有成就的戚繼光。他們的英勇奮戰、訓練有素,聽從指揮,終于讓東南沿海地區恢復了安寧。
三、成為名將后的戚繼光,卻晚景凄涼
戚繼光一生為國付出,戰功顯赫,擊敗倭寇數次,給明朝做出的貢獻數不勝數。但世事無常,戚繼光成了名將后,應該是要享受福樂的時候,可他的晚年卻妻離子散,因沒錢治病而含恨逝去。
前文也有說到,戚繼光受到了宰輔張居正的舉薦從而有了在朝中戰中發光發熱的機會。所以很明顯,張居正便是戚繼光將軍的靠山。提到了張居正,就想到了他的改革。自古以來,要改革就一定要得罪一部分人,如果」站隊「不正確,最后肯定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所以,張居正改革在當時也是得罪了很多人,而戚繼光作為張居正的手下深受張居正的重視,就必然被某些小人視為眼中釘。在年輕的帝王上任不久,張居正便病去了。這下可好了,就如同一個團體突然間沒有了首領,整個部落都將全部坍塌。眾所周知,明朝有意重文輕武,所以戚繼光作為一名武將,在朝中幾乎是沒有發言權的。沒有發言權就等于失去了辨別清白的機會,自古英雄必遇小人,年輕的皇帝輕信了小人的讒言,又忌憚戚繼光的威望,便罷了戚繼光的官。
然而,壞事絕對不會只來一個,它們會一個接一個的來。戚繼光的夫人王氏,是一個性子剛烈的女子,在為戚繼光生下一女后,便一直沒有再懷上。在古代,沒有男兒可是頭等大事,可視為對祖宗的不孝。所以,戚繼光背著夫人在外面養了三個妾室并且有了五個兒子。
得知此事的王氏大怒,心灰意冷的她要除掉戚繼光。哪怕戚繼光下跪給她認錯,也終究換不回王氏的心。終于,在被戚繼光罷官后,王氏帶著戚繼光所有的財產離去,留下戚繼光一人獨守空房身無分文。而最后的最后戚繼光患上了肺病,卻沒有足夠的錢醫治,從而含恨而終。
這就是這位民族英雄的一生,年輕時叱咤風雨,晚年卻含恨而去。而大明朝也隨著這位名將的逝去一步步走向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