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兩顆超級地球!距我們僅15.8光年,唯一擔心的是早有生命

天空之城 2022/12/30 檢舉 我要評論

既然太陽擁有行星,那宇宙中其他的恒星也很可能擁有自己的行星,雖然這是一種很合理的推測,但想要找到其他恒星的行星卻不容易,如果將一顆恒星比作一座閃亮的燈塔,那它的行星就大概是燈塔下的小飛蟲,想要遠距離地發現這些「小飛蟲」,其難度可想而知。

不過科學家們還是可以通過多種巧妙的方法發現系外行星的蹤跡,比如說系外行星的引力拖拽作用會讓其主恒星出現一定程度的「搖擺」,或者當系外行星經過其主恒星與觀測者之間時,會遮擋住很少一部分其主恒星發出的光,通過對這些現象的觀測和分析,就可以確定系外行星的存在。

迄今為止,已經有5千多顆系外行星得到了確認,在它們之中,有像木星這樣的氣態巨行星,也有像海王星這樣的冰巨星,當然也有像地球這樣的巖石行星,而所謂的「超級地球」,其實就是指比地球更大的巖石行星。

2022年12月20日,一個來自加那利群島天體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上發表論文稱,研究人員在一顆被命名為「GJ 1002」的恒星周圍,新發現兩顆超級地球。

「GJ 1002」是一顆紅矮星,它在天空中位于鯨魚座,距我們大約15.8光年,其質量為太陽的0.12(±0.01)倍,半徑為太陽的0.137(±0.005)倍,表面溫度為3024(±52)K。

這兩顆新發現的超級地球分別被命名為「GJ 1002b」和「GJ 1002c」,前者的質量至少為地球的1.08倍,與主恒星的距離約為0.046個天文單位,后者的質量至少有地球的1.36倍,距離主恒星約0.074個天文單位。

每一顆恒星周圍,都會存在著一個能夠讓水以液態形式存在的距離范圍,而據我們所知,液態水正是生命所需要的基礎物質,所以假如一顆巖石行星剛好位于這個范圍之內,就有可能具備適合生命存在的自然環境,所以這種距離范圍就被稱為「宜居帶」,而位于「宜居帶」中的巖石行星也被稱為「宜居行星」。

總的來講,恒星釋放的能量越弱,「宜居帶」就越接近恒星,反之亦然。盡管「GJ 1002b」和「GJ 1002c」與主恒星的距離比水星與太陽的距離還要近,但由于「GJ 1002」是一顆黯淡的紅矮星,其釋放出的能量遠低于太陽,因此其「宜居帶」就要比太陽系更加接近主恒星。

研究人員指出,「GJ 1002b」和「GJ 1002c」都位于其主恒星的「宜居帶」中,而這也就意味著,這兩顆超級地球都是「宜居行星」。

可以想象的是,或許在不太遙遠的未來,它們會成為人類向宇宙深處移居的理想目標,畢竟它們距我們僅15.8光年,這種距離在宇宙中并不算太遠,只要人類在未來初步掌握了星際航行的能力,抵達那里也不是不可能。

不過唯一擔心的是,那里可能早有生命存在。要知道紅矮星擁有的行星常被認為是不太適合生命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紅矮星一般都不太穩定,其表面常會出現超級耀斑,這種現象會在短時間內釋放出大量的短波輻射(如X射線、紫外線等),對生命的生存以及進化都非常不利。

但已有的觀測數據表明,迄今為止,「GJ 1002」從未出現過明顯的耀斑活動,也就是說,「GJ 1002」應該是一顆相對不活躍的紅矮星,如果「GJ 1002b」和「GJ 1002c」上面早有生命存在,那它們就已經在一個相對穩定的自然環境中持續進化了很長的時間,出現智慧生物的機率也會因此而變得更高。

進一步想,如果這兩顆超級地球上真的早已出現了智慧生物,他們就有可能早于人類掌握星際航行的能力,那他們到地球來也是很有可能的,而假如這樣的事情真的發生了,那對于人類而言,或許就不是什麼好消息,關于這一點,大家可以參考一下印第安人的遭遇。

當然了,現在討論這些還為時尚早。該團隊的研究人員表示,未來他們會對「GJ 1002b」和「GJ 1002c」展開更深入的研究,期待利用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JWST)和歐洲極大望遠鏡(E-ELT)對這兩顆超級地球的大氣層進行高精度的光譜分析,進而確定那里是否有生命存在的痕跡。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