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司馬炎站在皇位之前,他的心里面想到了很多東西。
在他之前,上一個野心勃勃站在皇位之前的人是曹丕。曹氏父子倆處心積慮多年,其父曹操早就有了漢賊之名,但是一直到了其生命結束,也始終沒有坐上這個皇位。
至于曹丕,他倒是坐上了這個皇位,但是壽命不長,沒活太多年,人就病去了。至于他的兒子曹叡,拿人比起曹丕曹操二人而言,欠缺了太多。
至于曹操的老對手,劉備、孫權二人,一個病倒于白帝城,一個晚年眾叛親離,都沒有實現心中的理想。
三國群雄爭斗那麼多年,那麼辛苦建立起來的基業,居然都落在了自己手中。想到這里,司馬炎突然想笑。
這件事情,完全可以說是自己的幸運。自己的對手,都不過是冢中枯骨罷了。沒有耗費什麼力敵,自己的大軍就占領了全國,又重新實現了華夏一統。
他下定決心,自己的名聲一定要趕上劉邦等人,成為華夏的偉主。
但是,司馬炎沒有想到,他建立的晉朝,會成為后世口中最上不了台面的王朝。有人想起晉朝的時候,臉上的表情只有心疼。
偌大的晉朝發生了什麼?為什麼又會有人評價其為最上不了台面的王朝?
荒唐的統治者們
不光是晉朝拉胯,司馬炎晚年也是同樣拉胯。在潛心政事一段時間以后,司馬炎開始沉迷于吃喝玩樂。晚年的司馬炎,和早年的司馬炎完全不是一個人。
經過多年的統治,到司馬炎走之前,晉朝已經出現了嚴重隱患。
所謂伯爵多如狗,權貴遍地走。在司馬炎眼中,爵位什麼的隨便發放也沒有什麼關系。
如果是早年的司馬炎看到自己晚年是這個樣子,估計會掄起一巴掌,狠狠打自己一頓。
當然,鑒于這種表現,很多人在評價司馬炎的時候,都會評價他是半個明君。其統一全國的功績是無法抹除的,但是其表后續表現,完全不像一個合格的君主。
如果僅僅是司馬炎的問題,可能也就算了,但是,司馬炎的后代也沒有一個省心的。
不說繼承人的問題了,晉惠帝的「何不食肉糜」簡直就是智障的代名詞。晉惠帝的兄弟,同樣繼承了父輩對皇位的野心。
幾人輪番作亂,八王之亂將晉朝最后的力量消耗殆盡。
這八王之亂有多消耗晉朝力量呢?就這樣說吧,相當于國內實力最強的八支軍隊放在一起,然后讓他們互相內耗。直到只剩下一支軍隊的時候,才允許這個游戲結束。
最后這支勝出的軍隊也沒有得到一個好結果 ,司馬越在勝利之后不久,就被朝廷清算,其人憋屈倒在半路之上,結局悲慘。
也就是這個原因,原本還能壓制住異族的晉朝徹底垮了。
想要翻身?這是不可能的
流民、異族相繼而起,最后出現的結果,就是在外有異族虎視眈眈,內部流民四起,偌大的晉朝,就在兩者的共同作用下直接垮了。
隨著劉淵南下,晉朝的國土淪喪殆盡,連皇帝都被抓到了劉淵老巢。這個時候,只有司馬睿在王氏兄弟的幫助之下,在江東建立起了東晉小朝廷,控制著江東和如今的江蘇等地。
遇到這種大難,按理來說晉朝皇室應該挺起身子,勤勉治國了吧? 東晉皇帝倒是想要這麼做,但是早年間建立起的九品中正制沒有給他們這個機會。
在九品中正制的作用下,一套嚴密、階級分明的門閥制度控制了朝廷中樞,再加上早年對江東士族的妥協,東晉小朝廷的權力基本上可以說是沒怎麼有。
這些世家大族控制朝廷中樞之后,也沒有安生起來。比如 王敦之亂,就是一場嚴重的內耗事件,再加上對北方士族的排斥,東晉小朝廷錯失良機,很難和北方掰一掰手腕。
士族、皇室在南方潛伏多年,也沒有潛伏出個什麼結果。 可以說,晉朝一共15位皇帝,除了晉武帝算個人才之外,其余要麼是智障,要麼是傀儡,壓根就不是干事業的料。
東晉的可取之處
當然了,東晉也不是沒有成就的。特殊的歷史,特殊的制度,讓東晉的士人有很舒服的創作空間。
在這種背景下,東晉士人取得了極其耀眼的文化成就,比如說,東晉的哲學就很出色。 玄學的興起,實際上是對道家文化的一次深層解讀,對后世都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可以說,東晉時期,中華文明在文化方面出現了一次爆發期,大量優秀的文化作品在這個時期涌現,其文化成果讓后世都受益匪淺。
可是,這種文化成就也是畸形的,其發展,完全是建立在民眾的痛苦之上。
因此,晉朝也只是在文人墨客的口中名聲比較好,但是在普羅大眾看來,晉朝完全就是最上不了台面的王朝,沒有之一。
結語
東晉小朝廷在北方沒有安生多久,也不過是一百來年的時間。到了公元420年,東晉小朝廷得到了自己的報應,在桓溫之亂以后,遇到了劉裕。
這一年,劉裕在掌控朝廷大權之后,徹底對晉朝皇室失去了耐心。早該滅亡的晉朝皇室,在這個時候才迎來了自己的滅亡。
這個荒唐了上百年的皇室,這個中國歷史上最上不了台面的王朝,這個讓很多人引以為憾的王朝,最終用禪讓的方式,償還了其先祖的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