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成王敗冠,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以此來表達對失敗者的同情。
這種觀點不能說完全正確,但是也有它的可取之處。
比如今天要說的在中國福建發現的一本太監的家譜,里面的內容卻顛覆了明史,那麼人們不禁要問,難道真實的明史果然是被清朝統治者篡改了嗎?
《明史》由來
首先我們來說說《明史》。
所謂《明史》,是滿人入主中原之后,清朝的皇帝下旨讓史官們整理和編撰的史書。
跟它不同的是,之前的 《明實錄》則是明朝官方的史書,它的內容更加詳盡,就連皇帝的日常的行為舉止都有記錄。
兩者比較下來,我們會發現《明史》多有不合情理之處,甚至有些還是參考了野史所得。
它的特點是更偏重于娛樂八卦,各代皇帝的個人愛好,比如修丹煉藥,做木匠活等,都詳加記載,所以不得不令一些學者們產生質疑。
明憲宗的「怪癖」
比如《明史》中記載,明英宗駕崩之后,他的兒子明憲宗繼位后就與其它皇帝有所不同。
明憲宗的愛好獨特,雖然后宮佳麗三千,年輕貌美的嬪妃不計其數,但他卻唯獨對一個宮女情有獨鐘,這個宮女還比他年紀大, 而且還大了十七歲這麼離譜。
這宮女受到專寵,后來也就自然而然地被封了貴妃,她就是萬貴妃。
《明史》之中對于萬貴妃的記載不惜筆墨,說她侍寵而嬌,不僅把年輕漂亮的皇后娘娘扳倒,還一手遮天,喪心病狂地謀害皇帝的子嗣。也正因如此,可憐的明憲宗都快成小老頭兒了還沒有個兒子。
這可把皇帝給愁壞了,畢竟皇位可是需要有人繼承的,作為皇帝他這點覺悟還是有的。
幸運的是,后來有位名叫 張敏的太監偷偷稟報:陛下還有一個兒子藏在冷宮里。
而這位皇子便是日后的明孝宗。
明憲宗得知自己還留下了一個龍種,興奮得無以言表,當即就命人把皇子接到身邊來撫養。
太監的4期
萬貴妃勃然大怒,她想不到在自己的嚴控之下、并且上演了多出逼迫妃嬪墮胎的好戲,居然還有人膽敢逆她的意生下皇子。
后來皇子的生母以及太監張敏都由于畏懼萬貴妃的報復,自我了結了,而這一年則是公元1475年。
如此說,明憲宗專寵蛇蝎心腸的萬貴妃,那麼明憲宗也定是昏君無疑了。
然而,這會是真相嗎?
太監族譜
到了現代,在福建發現了一本當事太監張敏的族譜,當中記載 張敏于1475年升官做上了司禮大太監,還有記載他在三年后跟皇帝的一段對話,而且地方的兩本縣志也都記載是 張敏因病逝于1485年。
而《明史》中卻說張敏逝于1475年,即皇帝父子相認的同一年,當時他的身份只是個門監或御馬監。
此件事情《明史》與其它的史料多有不合,更奇怪的是,《明實錄》里的萬貴妃是個親民,人人交口稱贊賢惠好貴妃。
由此可見,《明史》真被清朝篡改的嫌疑非常之大,那麼大家說,究竟哪個更可信呢?
參考資料:《明實錄》、《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