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科學家:地球內部開始反向旋轉,尚不清楚會有何影響

天空之城 2023/01/26 檢舉 我要評論

地球的內核分為內地核和外地核兩部分。外地核是液態的,內地核是固態的。內地核的大小如同冥王星,它的存在方式,看起來就好像是懸浮在外地核的液態金屬中一樣。

地球。NASA

而正是這種存在方式,導致了內地核自轉方向的不確定性。通常我們以為,地球所有部分的自轉方向是相同的。但是科學家發現,內地核的自轉方向是會發生變化的。它會在外地核中往復震蕩。

近日有中國科學家在《自然》雜志上刊文指出,目前內地核的自轉方向已與地球的整體自轉方向脫鉤,并開始反向旋轉。

對地球內部的研究主要依靠地震波探測。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過程中發生的微小差異,能夠向科學家透露與地球內部結構特征有關的信息。

來自北京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在分析了最近六十年的地震波數據之后發現,地球內地核早在2009年可能就已經停止轉動,并逐漸朝著相反的方向旋轉。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發現內地核每隔大約35年就會改變一次自轉方向。它的一個完整震蕩周期大約是70年。這意味著它上一次改變自轉方向是在20世紀70年代初,而下一次會在21世紀40年代中葉。

研究人員還表示,內地核自轉方向的變化周期與地球整體自轉周期,也就是一天的長度變化周期大致相符。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還不清楚內地核的震蕩是否會對地表產生影響。但是研究人員相信,地球內部各個圈層之間存在著物理性的聯系。

人類對地球內部的研究一直未中斷過,但是地球內部,尤其是地心部分依然存在著很多謎團。科學家通常會根據數據來建模,以此來研究地球的內部。但是大部分模型很難對所有觀測到的數據作出解釋。

科學家對內地核震蕩周期的認識也各有千秋。有人認為其震蕩周期只有12年,有人認為是20至30年,甚至也有人認為地核的震蕩實際上并無規律可循。

總之人類對地球內部的認識依然是模糊的。地核內部也許還存在新結構,內地核內部或許還有更小的核。我們的地球就像一個俄羅斯套娃。但它究竟能夠套幾層,我們可能至少還要再等幾十年才能知道。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