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南山一米大視場望遠鏡 (NOWT),中國天文學家對一顆名為 HD 345439 的快速旋轉磁星進行了多色光度觀測,揭示了它的一些新特性。
南山1米大視場天文望遠鏡是新疆天文台首次研制的米級光學天文望遠鏡,它具有視場大、像質優、指向與跟蹤精度高、自動化程度高等優點,又建在光學觀測條件和地理位置優良的新疆天文台南山觀測基地。
南山1米大視場光學望遠鏡主要圍繞光學時域天文學開展變星多色測光、疏散星團觀測、暫現源搜尋和太陽系小天體監測等。
光譜類型為 O、B 和 A (OBA) 的磁星相對罕見——例如,迄今為止已知只有 11 顆 O 型磁星。觀察表明它們表現出獨特的現象,例如線條輪廓形態的循環變化。鑒于這些恒星中磁場的形成機制仍未完全了解,研究此類天體對于增進我們對該過程的了解至關重要。
HD 345439 距離地球約 7,000 光年,是一顆富含氦的大質量磁星,具有極強的大規模磁場和快速自轉。最近的觀察發現,這顆恒星大約是太陽的七倍,質量是太陽的近九倍。HD 345439 的縱向磁場表現出周期性變化,幅度約為 2-3 kG,這顆恒星的極磁強度達到 10 kG。
磁星其實就是中子星中特別的一種,這是有著超級強大磁場的天體,主要是恒星在生命末期發生坍塌的結果。通常,磁星有著超強大磁場,相當于地球磁場的千萬億倍,甚至于可以消滅周圍一切。
為了更深入地了解這顆奇特恒星的性質,中國烏魯木齊新疆大學沈東祥(音)領導的天文學家團隊于 2020 年底對 HD 345439 進行了光度觀測。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寫道:「在這里,我們的目標是使用NOWT光度觀測提供快速旋轉的磁性早期型恒星HD 345439的更詳細特征。」
根據這項研究,HD 345439 光度觀測的光變曲線形狀顯示出由恒星磁云產生的典型雙不對稱 S 波特征。研究人員假設這種特征可能是由偶極磁場中心和旋轉軸之間的偏移引起的。
一般來說,發現光變曲線的輪廓和幅度與檔案數據大致一致。新的觀察結果沒有發現 HD 345439 中存在脈動行為的證據。
現在的數據使沉的團隊能夠推導出HD 345439的自轉周期。據計算,這顆恒星繞其軸自轉需要近18.5小時,這與之前的估計一致。
新的研究發現,HD 345439 比以前認為的更小,質量也更小,因為它的半徑約為 5.6 個太陽半徑,質量為 8 個太陽質量。結果表明,這顆恒星的年齡約為 2680 萬年,有效溫度約為 22,000 K,金屬豐度為 -0.5。到 HD 345439 的距離估計為 6,982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