嗎?氦閃是怎樣發生的呢?它的威力真的有那麼大嗎?這個問題不單是看電影需要了解的,也關乎將來的太陽的命運,大家都知道太陽是通過核聚變才發光發熱的,它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核聚變球體,只是目前消耗的原料都是氫元素。
因為氫元素聚變所需要的溫度在所有元素聚變中最低,目前太陽的內部最高溫度大約是1,500萬℃,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氫元素的消耗同時會使氦元素增多,這些氦元素會聚集在太陽核心呈電子簡并態,并逐漸推高太陽的內部溫度,以至于最終達到氦元素也可以聚變的程度,而氦元素的聚變不像氫元素這麼「溫柔」,湊夠一定的量,它就會「轟」的一下爆發,大量的氦元素幾乎是同時聚變,形成規模巨大的爆炸,這就是氦閃。
氦閃會在短時間中釋放巨大的能量,所以如果太陽發生氦閃,那麼就會在短時間中變得更亮,同時太陽也會快速膨脹,并將大量的太陽風暴噴向宇宙空間,這些毫無疑問都會對地球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強光會使得地表草木枯焦,海水蒸發,動物死亡,強烈的太陽風暴會突破地球磁場的阻擋,直接席卷地球大氣層,很顯然,當這樣的事件降臨的時候,將是地球上所有生命體的滅頂之災。
不僅如此,氦閃其實并不是閃一次之后就停止了,它會根據太陽內部氦元素的豐度變化而不斷地氦閃,同時不斷地導致太陽膨脹,最終太陽會膨脹成紅巨星,體積變大數百萬甚至一億倍,將地球運行的軌道也吞沒掉,那麼如果,地球還在原先的軌道上運行的話,將只能在太陽的內部運行,也可以說是太陽將地球「吞到了肚子里」。
在這樣的前提下,人類要想繼續存在,就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逃離地球,一個是帶著地球逃離,在《流浪地球》這部作品中,劉慈欣安排人類在太陽系毀滅性的災變到來之前選擇了后者。
那麼在現實中,太陽真的會氦閃嗎?按照現有的天文物理學認知去推論,將來的太陽是肯定要發生氦閃的,但這個時間會非常遙遠,一般認為至少會在50億年之后,甚至是70億年之后才會發生,所以目前完全不必擔心太陽氦閃。
再者,關于恒星氦閃的能量釋放有多大?對周圍星球的破壞力如何?其實還并不能確定是像《流浪地球》中所描繪的那樣,這個議題在天文物理界也是有爭論的,因為氦聚變發生在恒星的內部,產生的能量會使恒星膨脹,但恒星膨脹的同時也吸收掉了氦聚變產生的大部分能量,因此在氦聚變發生時,恒星表面的能量釋放或并不是很大,只是體積會膨脹。
按照劉慈欣《流浪地球》作品中的描繪,氦閃發生時產生的巨大能量,其毀滅性堪比超新星爆發,但實際上宇宙中的超新星爆發經常被天文望遠鏡觀測到,而氦閃則很難被發現,貌似至今還沒有觀測到恒星氦閃發出的強烈閃光,這很可能說明恒星氦閃并不會發生非常強烈的閃光,這讓不少天文學家感到疑惑,所以關于氦閃后恒星到底會出現啥情況?科學家們實際上至今也還沒搞清楚。
不過,也并非氦閃沒有強烈閃光,就對附近行星沒有影響,前面說了恒星氦閃時會出現強烈的恒星風,如果是太陽發生氦閃,那麼在地球上軌道上,強烈的恒星風就會吹走地球的大氣,地球上的生命體同樣是難逃厄運的。
更何況太陽還會在不斷的氦閃中膨脹,進而吞并地球的軌道。因此,即便氦閃沒有強光,那麼在氦閃發生之前,地球生命要想繼續生存下去仍然只有兩個選擇,要麼逃離地球,要麼帶著地球逃離,《流浪地球》劇情的前提條件并沒有變化。只是太陽從開始氦閃到吞沒地球,時間可能會長達一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