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大臣因功高蓋主被除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耳聞過,但大臣因瞧不起皇帝被除的故事,想必鮮為人知吧。清朝雍正年間,有這樣一位大功臣,他年輕的時候為祖國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于是便覺得皇帝也不過如此,處處與皇帝作為,沒想到因此葬送了自己性命,他就是 年羹堯。
當年羹堯被處決后,雍正下令抄家時,抄家的官員們在他家里發現了一本書,上寫七個大字, 官員們趕緊把這本書拿去交給皇上,雍正看后竟然氣的口吐鮮血。那麼年羹堯身上到底發生了哪些故事,他家里的這本書,上面又寫了哪七個字呢?
康熙年間平步青云
年羹堯祖籍安徽,明朝末年,金人入關,強制征收漢人入旗,年羹堯的曾祖父就這樣被劃入了漢軍鑲白旗。漢軍鑲白旗在八旗當中的地位不高,處于鄙視鏈的最底層,年羹堯從一出生開始,就面對著各種各樣的歧視,他也因此立下志向,要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取更多權力,他認為,只有權力,才能改變這一切。
現代影視作品中,經常把年羹堯塑造成威風的軍事家,久而久之,人們一想起年羹堯,便會以為他是個只會打仗的粗人,殊不知,年羹堯不僅打仗厲害,還飽讀詩書,筆墨紙硯樣樣精通, 因為他的權力,是通過科舉考試一步一步得來的,他康熙三十八年中舉人,次年中進士,年僅二十二歲就進入了翰林院學習。
眾所周知,清朝雖然是封建制度的頂峰,但在近三百年的歷史當中,清朝的百姓也有過自己的盛世,史稱「康乾盛世」,而「康乾盛世」的創造者正是康熙。
康熙是一個重視人才的皇帝,他從年羹堯身上看到了潛力,于是決定培養他,在他剛被升為禮部侍郎后不久,就令他作為敖岱的副使出使朝鮮,當時朝鮮是中國的附屬國。
回國后,康熙便直接任命年羹堯為四川巡撫,他也因此對康熙感恩戴德,要知道,清朝官員分為九品十八制,巡撫屬于二品官員,當時整個中國二十四個省,只有二十四個巡撫,而別的巡撫一般都是年過半百才上任,只有年羹堯,三十歲不到。
雍正年間再受重用
年羹堯成為巡撫后沒多久,皇宮當中就爆發了九子奪嫡事件,為了爭奪皇位,康熙眾多兒女當中,有九個兒子手足相殘。不知是因為妹妹嫁給了四皇子胤禛的原因,還是他慧眼獨到,總之,在整個九子奪嫡事件中,年羹堯始終支持四皇子,沒想到,最后真讓他押對寶了,四皇子胤禛成功繼位,成為了雍正皇帝。
年羹堯作為康熙時期的寵臣,雍正繼位后依舊對他非常信任,更何況二人還有郎舅這層關系,且胤禛之所以能從九子奪嫡中脫穎而出,與年羹堯的支持是分不開的。
于是,在年羹堯參加完康熙皇帝的葬禮后,雍正直接封年羹堯為二等阿達哈哈番世職(清朝的世襲爵位名),年羹堯的妹妹也因他的關系被封為地位僅次于皇后的貴妃。
當時正值西北地區大亂,青海蒙古和碩特部酋長羅卜藏丹津先后造反,為了鎮壓西北,雍正決定讓年羹堯掛帥,把西部四個省的一切事務,都交給他打理,同時還通過各種側面手段,將西安八旗駐軍的指揮權也都交給了他。
這一年,年羹堯四十三歲,不到半百的封疆大吏,實屬罕見。年羹堯接旨之后立刻率軍趕往西部,很快就和羅卜藏丹津的反軍碰面,起初清軍千里迢迢從遠處趕來作戰,處于劣勢,但在年羹堯的帶領下,利用空城計等兵法,將羅卜藏丹津打得落荒而逃,僅僅花了一年時間,就徹底平息了羅卜藏丹津叛亂。
年羹堯在西北平亂的過程當中,皇宮之內還發生了這樣一個小插曲。國舅隆科多認為年羹堯有功高震主的嫌疑,請求雍正找人牽制他,可雍正卻認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只要年羹堯有能力,就應該讓他不受約束的發揮出來。由此可見,雍正對年羹堯,十分信任。
自視甚高目中無人
等到西北完美平定過后,雍正皇帝更加認可年羹堯這個郎舅了,雖然還有很多善后事情需要處理,年羹堯也因此繼續鎮守在青海,但二人書信往來不斷。
雍正剛繼位沒多久,很多朝中大事都需要有人幫忙定奪,見到了年羹堯的能力,雍正在做決策的之前,無論朝中大事小事,都要私底下詢問年羹堯的看法。
可對于年羹堯來說,康熙才是他的伯樂,雍正只不過是一個半大小子,哪怕做了皇帝,也只是徒有其表,論能力,恐怕還不如自己呢。雍正對年羹堯如此敬重,更加加深了年羹堯輕視皇帝的看法。漸漸地,他開始目中無人起來,不僅大肆收受賄賂,還光明正大的以軍功的名義推薦親戚朋友加官進爵。
年羹堯推薦的奏折,最終都會遞交到雍正皇帝手中,對此,他批也不是,不批也不是。如果批,就意味著大量官職要交給這些沒有能力的人,長期來看,對國家發展不利,可如果不批,年羹堯風頭正盛,且手握重兵,萬一惹惱了他,皇位又可能不保。最后迫于無奈,雍正只能一次次批準。
看著皇帝面對自己都只能妥協,年羹堯更加囂張跋扈。他大肆宣揚自己的權威、功績,連他的家仆都「狗仗人勢」,在京城內作威作福。 一開始雍正皇帝還打算放他一馬,對他進行多次敲打,可不知年羹堯是粗心大意還是故意不聽,依舊我行我素,終于,雍正忍無可忍,對年羹堯發起了一連串的「進攻」。
雍正先是找來文武百官,收集年羹堯的罪證,很快,各種彈劾奏折如雪花般飛來。雍正先是利用這些罪證,罷免年羹堯撫遠大將軍之職,接著又罷免其杭州將軍之職,與此同時,年羹堯的爵位也被不斷革去,到雍正三年九月,年羹堯徹底一無所有。
同年九月二十八日,年羹堯被人從熟睡中叫醒,那人稱皇上有旨,要求年羹堯到將軍衙門聽旨,等到他下跪聽旨時,直接被散秩大臣拉錫拿下。值得一提的是,哪怕到了這個地步,年羹堯依舊面不改色,他大聲高呼:「日后可明。」在他看來,自己乃平定西北的大功臣,現在被抓不過是一場誤會罷了。
等到他被壓入大牢后,雍正以九十二種罪名判處他4刑,念在他是功臣的份上,賜他白綾在大牢內自我了結。據說年羹堯拿到白綾遲遲不愿意,反而叫囂著要面見圣上,最后被蔡珽大罵一通,他這才明白過來自己犯的錯誤,在無盡的悔恨中自我了結了。
年羹堯走后,雍正皇帝下令抄家,抄家的官員們在他書房發現一本反書,打開一看,扉頁上赫然寫著七個大字「皇帝揮毫不值錢」,這本書顯然是其他官員為了拍年羹堯馬屁送給他的,在那些官員們眼中,皇帝的筆墨還不如年羹堯。
雍正得知這件事后氣得口吐鮮血,原本他還對除掉了有功之臣心懷愧疚,現在來看,年羹堯4不足惜。
結語
年羹堯的故事告訴我們,不要被所謂的成就沖昏了頭腦,否則,容易從神壇上摔下來。世界上任何偉大的事情,都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當你在成功的同時,你也要感謝那些背后幫助過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