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末日冰川」可能會提前崩潰,或致海水上漲3米

天空之城 2022/09/12 檢舉 我要評論

近日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的一篇文章稱,水下機器人的勘測結果表明,南極所謂「末日冰川」,亦即「思韋特斯冰川」的消融速度有可能在短時間內達到極端峰值。

「末日冰川」前方的科考船。Alexandra Mazur / 哥德堡大學

位于南極洲西部的「思韋特斯冰川」面積相當于整個英國。之所以又被稱為「末日冰川」,是因為假如它全部融解,會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0.9至3米。而受氣候變化影響,這塊巨冰目前的消融速度已經是30年前的2倍,其每年失去的冰量大約有450億噸。

「思韋特斯冰川」一直向海洋延伸到海平面以下,與參差不平的海床接觸。崎嶇不平的海床會減緩冰川入海的速度。而海床上支撐著冰川并起到緩沖作用的突起,是冰川能夠以多快速度消融的關鍵。

研究人員使用水下機器人勘測了曾經對「思韋特斯冰川」產生過支撐作用的一處海床突起。勘測結果顯示,該突起附近存在著160條奇特的平行溝槽。這些溝槽的深度在0.1至0.7米之間;間距有寬有窄,寬的有10.5米,窄的只有1.6米,但大部分在7米左右。

這些溝槽實際上是[高·潮]位短時抬升冰川的痕跡。漲潮時,冰川會向內陸移動;而退潮時,它又會回歸原位。于是每一條溝槽都記錄了冰川在一天之內發生位置變化;而所有溝槽加起來,記錄的則是冰川5.5個月內的所發生的變化。

通過測量溝槽的深度和間距,研究人員可以獲知每一次潮位漲落的特點。據推算,這個支撐點起作用的時刻大概是在過去2個世紀內的某個時刻,這些溝槽的形成時間也在這200年間。

「末日冰川」底部海床上,曾對冰川起過支撐作用的突起附近,存在著大量奇特的平行溝槽。Alastair Graham / 南佛羅里達大學

分析結果顯示,在冰川與這個支撐點脫鉤后不久,其年消退率大約是2.1至2.3千米,比2011至2019年間快幾乎3倍。研究人員認為,這意味著「思韋特斯冰川」一旦與舊有支撐點脫離,那麼在它與新支撐點建立聯系的過程之前,它的消融速度就會成倍地變快。

研究人員認為這一現象令人憂慮,因為它表明「思韋特斯冰川」本身就存在「規律性的快速消退周期」。而這一旦與氣候變化的影響疊加,冰川的消退就有可能在短時間內達到極端峰值。

目前在「思韋特斯冰川」和海床之間,在水下300米的地方,也有一個支撐點。此前已經有水下機器人探測到,在「思韋特斯冰川」底部,存在令人吃驚的溫暖水流。這樣的水流無疑會加速冰川與支撐點的脫鉤。而一旦脫鉤,那麼只需幾年,其消融速度就有可能是史無前例的。

換句話說,就是現在的「思韋特斯冰川」就像是一塊只用一只手指維持著平衡的巨冰,而這只手指隨時都有可能消失。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