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發現,太陽忽然露出一張「笑臉」,網友:太陽在過萬圣節

天空之城 2022/11/01 檢舉 我要評論

1.5億公里外的太陽,被譽為地球上的「萬物之源」,它每一個輕微的「動作」,都有可能對地球上包括我們人類在內的眾多生命造成明顯的影響,所以太陽理所當然地成為了現代人類關注度最高的天體,以至于每時每刻都有大量觀測設備在觀測太陽,隨時監測著它的一舉一動。

來自NASA的「太陽動力學天文台」衛星(SDO)正是眾多太陽觀測設備中的一員,該衛星發射于2010年2月,其主要任務是在外太空利用多種波段對太陽大氣層進行觀測,以便科學家研究太陽對地球以及地球附近空間的影響。

有意思的是,根據「太陽動力學天文台」衛星傳回的觀測數據,NASA發現,在2022年10月26日晚間(協調世界時),太陽忽然露出一張「笑臉」。

根據NASA的介紹,從影像中可以看到「上揚的嘴角」,而在其上方還存在著一對「充滿笑意的眼睛」,看上去就像是太陽在對著我們「微笑」一樣。那麼問題就來了,這是什麼征兆呢?

首先要講的是,太陽并不是真正地在「笑」,這其實只是我們人類的一種感覺,這也被稱為「空想性錯視」(Pareidolia),簡單來講就是,我們的大腦擁有強大的「腦補」功能,能夠對那些原來沒有實際意義的圖案進行「后期加工」,并盡量將其與具體的事物聯系起來。

當我們看到圖案中出現左右對稱的兩個區域時,大腦就很容易將其「腦補」成一對「眼睛」,在確定了「眼睛」之后,如果在其附近還有類似「鼻子」或「嘴巴」的區域,那大腦就很容易將其整合成一張臉,在此之后,大腦甚至還可以根據「眼睛」、「鼻子」、「嘴巴」的具體情況,判斷出這張臉的「表情」。

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會將「太陽動力學天文台」衛星傳回的影像,想象成太陽忽然露出一張「笑臉」,但實際情況卻是:太陽這一張「笑臉」中的「眼睛」和「嘴巴」,其實是太陽的「日冕」中相對較暗的區域,這也被稱為「日冕洞」。

「日冕」是太陽大氣的最外層,由稀薄的高溫等離子體構成,其范圍可以從太陽的「色球層」邊緣一直向外延伸好幾個太陽半徑的距離。

由于「日冕」的光度相對很低,平時都會被太陽的「光球層」所發出的光芒掩蓋,因此一般只有在發生日全食時才能夠直接看到「日冕」,而如果平時想要觀測到「日冕」,就需要特殊的觀測方法,例如在x射線、紫外線波段下進行觀測。

實際上,NASA此次發現的「太陽笑臉」,其實就是「太陽動力學天文台」衛星在紫外線波段下的成像結果。

太陽的「日冕」中之所以會出現「日冕洞」,其實是因為「日冕洞」所在的區域的磁力線是開放的(直接延伸到外太空),這就使得「太陽風」可以從這些區域中暢通無阻地「吹」出來,這就會造成這些區域的溫度相對其他區域更低,看上去就更暗一些。

「太陽風」其實就是太陽發射出的高速帶電粒子流,主要由質子和電子構成,通常來講,由于太陽表面磁場的阻礙,「太陽風」的速度會受到一定的限制,而由于「日冕洞」所在區域的磁力線是開放的,因此從這里「吹」出的「太陽風」,其速度相對就更快。

觀測數據表明,從「日冕洞」吹出的「太陽風」,其速度一般都可以達到每秒400公里以上,最高可達到每秒800公里。所以如果要問太陽忽然露出一張「笑臉」是什麼征兆,那麼答案就是:地球可能會遇到一股比較強勁的「太陽風」。

不過我們不必為此太過擔心,畢竟我們的地球擁有一個強大的磁場,它可以迫使來自太陽的絕大多數帶電粒子「繞道而行」,根據科學家的估算,盡管此次「太陽風」可能會對近地軌道上的衛星造成一定的干擾,或者引發地球上某些區域的電網出現微弱的波動,但總體上來講,并不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大麻煩。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