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宇宙最新成果:發現宇宙最大氫氣團,比銀河系還大了20倍

天空之城 2022/10/22 檢舉 我要評論

中國天眼最新科研成果,發現宇宙中已知最大的一團氣體,尺度是銀河系的20倍。

據10月19日報道,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徐聰領導的一個國際天文學研究團隊于當日在《自然》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重磅文章,文中稱他們在利用「中國天眼(FAST)」對致密星系群「斯蒂芬五重星系」及周圍天區的氫原子氣體進行觀測時發現了一個尺度大約為二百萬光年的巨大原子氣體結構,尺度比銀河系大20倍,或者說這團氣體能裝下20個銀河系,是宇宙中已探測到的最大的原子氣體結構。

斯蒂芬五重星系是一個距離地球約2.8億光年的星系群,發現于1877年,發現者是愛德華·史蒂芬,這個星系群中至少有5個頗具規模的星系,其中4個星系正在相互碰撞,它們分別是:NGC 7319、NGC 7318A、NGC 7318B和NGC 7317,星系物質運動十分活躍,所以光芒十分耀眼。

今年的2月份,科學家還觀測到這個星系群中射出一道能量極強的沖擊波,時速高達540萬公里,其長度已延伸到650萬光年,原因是NGC 7318B星系正高速沖向這一星系群的中心地帶而引發的。當時科學家還發現了這個沖擊波已造成相當于1000億倍太陽質量的星際氣體受到沖擊擾動,形成了一個長度巨大的沖擊波光弧。

「中國天眼」這次發現的氣體團更大,這座坐落在我國貴州省平塘縣大窩凼一個山洼里的巨型射電望遠鏡口徑達500米,球形觀測面積相當于32個足球場,具有極強的巡天觀察能力,特別是對極端暗弱天體的探測能力非常強,在全世界可謂首屈一指,它的超強視力能夠探測到遠離星系中心的極其稀薄的彌散原子氣體的暗弱輻射,所以才能發現圍繞斯蒂芬五重星系的龐大氫氣團。

那麼如此龐大的氫氣團是怎樣形成的?又是從哪里來的呢?其實宇宙中的氫氣都來自于宇宙形成之初,一般認為只有宇宙誕生時的大爆炸才能制造出氫元素,而星系本身就產生于氫元素聚集的氫氣團中,當斯蒂芬星系團中4個星系相互聚集的時候,其攜帶的氫氣團也將聚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更為龐大的氫氣團,當星系相互碰撞時,通常情況下星系中的恒星黑洞等大質量天體靠近的速度會更快,其所在的氫氣團則被在后面拉長,所以在這個五重星系中氫氣團看上去就十分龐大。

比較奇特的是,分析發現這個巨大氫氣團中的大部分氫氣還都沒有被紫外背景輻射電離,原因可能是距離星系中的強輻射源較遠,不同星系氫氣團所帶電荷或有所不同。

相對而言,天文學家們對宇宙中的氫氣團的觀測和研究還比較少,中國天眼的這一發現為研究宇宙中天體的起源打開了一個嶄新的窗口,并且說明宇宙中或存在更多這樣[大尺度]的低密度原子氣體結構。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