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顧家人反對,承受著社會輿論的壓力,和自己妹妹成親的事,在清朝有一例被傳得沸沸揚揚,因為這對父母後來的孩子功名顯赫世人盡知。這個孩子就是清朝大臣李鴻章。他的父親是富商之子李文安。
李文安家里有弟兄四個,他是父親最小的兒子。因為天資遲鈍,長到四歲還不會說話,父親對他并不重視。
但是李文安學習很用功,雖然學習效率低,別人很早就學會的東西他要好久才能學完,但他能做到堅持不懈。俗話說勤能補拙,李文安相信這一點,他從來不放棄自己。
李文安有三個哥哥,沒有妹妹。他的父親外出時在半路遇到了一個被人遺棄的小女。當時小女孩感染了天花病毒奄奄一息,李文安的父親心生憐憫,請了大夫給她治病并把她帶回家中。
小女孩身體很好,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后就好了起來。那時候天花病毒很難治愈,許多人都因此喪命。
這個小女孩大難不死,李家人覺得她是有福之人,于是李文安的父親將小女孩子收為義女留在家里。
從那以后李文安就有了一個妹妹,也有了一個玩伴。反應遲鈍的李文安和其他小孩玩不到一起,只有這個妹妹愿意陪著他,他很喜歡妹妹。
隨著年齡長大,青年男女情竇初開,兩個孩子之間產生了不一樣的情愫。
李文安的父親發現后開始并不同意兩人在一起,後來經過父母商議答應了此事,二人雖是兄妹但畢竟沒有血緣關系。
妹妹很小就來到了李家,外界并不知道李文安和妹妹沒有血緣關系,很多人認為李文安太愚笨沒有前途,找不到優秀的女子做媳婦,所以不顧倫理讓自己的妹妹當媳婦。
而李文安卻卻不管這麼多,他喜歡這個妹妹,兩人之間又沒有血緣關系,而且也得到了父母的允許,外人怎麼說都無所謂。
兄妹二人成親生下清朝重臣李鴻章
李文安和妹妹成親后夫妻二人琴瑟和鳴非常恩愛,他們生了六個兒子兩個女兒。李鴻章是二兒子。
李鴻章後來成為清朝重臣,是家喻戶曉的大人物,他的成就離不開父親李文安的培養。
李文安雖然天資比別人差,但他肯用功,勤學習,屬于厚積薄發的人。成親后在妻子的幫助下,他堅持苦讀詩書,終于在37歲時考中了進士。
本來是李家最不被看好的兒子,反而成為李家唯一進入官場的人,李文安成了李家的驕傲。
初露才華之后李文安的運勢一發不可抵擋,他以前三甲的成績和曾國藩、林汝舟一同入朝為官,初入官場就被安排到刑部任職。
為官三年后,李文安被提拔為考官,開始監考會試。後來他又分別任職主事,外郎等職位。他的官位不斷升級,最后成為朝廷御史。
李鴻章因為自身優秀而出名,但他的成名離不開父親的培養和教導。為官后的李文安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他對自己的孩子更加強了教育,對李鴻章,不僅在學問上給他指導,還經常和他探討為人之道,傳授做人的道理。
李文安和曾國藩同時入朝為官,二人關系一直相處很好,李鴻章也拜了曾國藩為師跟他學習。
李文安中年以后才進入官場為官,但他教子有方,幾個孩子都各有所成,尤其李鴻章最出色。
與李文安不同的是,李鴻章自幼天資聰明,學習效率非常高,他小小年紀就可以作詩對句,在跟隨父親前往北京時一路做了十多首詩被流傳后世。
有父親在朝為官,又有曾國藩這樣的朝廷重臣為師,才華橫溢的李鴻章少年時期心高氣傲,十分傲慢。
曾國藩一是因為和李文安關系要好,另一方面也很看重李鴻章這個有才華的學生,對他很上心。在曾國藩的教導下,李鴻章的性格發生了改變,他的見識也更為廣闊。
從組建團練開始逐漸名聲顯赫
太平天國運動開始后,清朝政府對農民起義軍進行了大規模的鎮壓,曾國藩作為首席指揮官,負責軍隊調度。曾國藩讓李鴻章參與軍務,并將自己在編練軍隊時的經驗和心得都教給了李鴻章。他對李鴻章期望很高。
太平天國起義軍聲勢浩大,朝廷與起義軍的對決如火如荼,曾國藩和李鴻章都回到家鄉去做團練,在當地組建軍事力量。
李鴻章接受了曾國藩的教導,在軍事上也有天賦才能,他組建的團隊訓練有素,戰斗力很強,成為抗擊太平軍的主要力量之一。
李鴻章和父親一起回鄉組建團練,因為父親李文安在朝中也是文官,李鴻章參加科考后是在翰林院任職,所以父子二人都是被稱為書生。
當時朝中有人嘲諷書生打仗「專以浪戰為能「,「翰林變作綠林「。
而李鴻章對那些話視若罔聞,知錯善改并能揚長避短不斷進步,在多年的訓練之后,積累了經驗,懂得了如何帶兵,學會了用兵之道。
在與太平天國軍隊的多次較量中,李鴻章都獲得全勝,并得到了朝廷的嘉獎。
功名顯赫被排擠出局
但是,朝廷官員很多,李鴻章的官位升高就遭到了嫉妒,于是有人在皇帝面前彈劾,李鴻章被逼無奈只能選擇隱退。
那年李文安逝世,李鴻章以為父親守制為理由,隱居了五年沒有參與政務。
太平天國打過來的時候,李鴻章不得不攜帶家眷逃亡,他到朋友家里寄居過,最后還是又找到了曾國藩。
曾國藩有心培養李鴻章,先讓他在自己府中做了幕僚。他對待李鴻章如同師傅又如同父親,改變他的心性、生活習慣,小事情也不放過,力圖要把他培養成有力的接班人。
史書記載說,李鴻章心高氣傲總是自以為是,曾國藩就故意讓府中其他有才能的幕僚和他辯論,挫敗他的銳氣。
李鴻章愛睡懶覺,曾國藩每天早上起來用餐就規定必須所有幕僚都到齊之后才開始用餐,逼迫李鴻章不得不早起。
曾國藩發現李鴻章愛說大話嘩眾取寵,就對他諄諄教導,每次李鴻章遇到了挫折,又對他進行鼓勵。
這樣的良苦用心李鴻章都記在心里也非常感激,他說:我從師多矣,毋若此老翁之善教者,其隨時、隨地、隨事,均有所指示,并說「獲益匪淺」
曾國藩對李鴻章的教導是隨時隨地的,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就是親生父親也未必能做到如此用心細心。
盡管曾國藩在不斷地磨礪李鴻章的棱角,讓他成熟穩重,但李鴻章骨子里的行事果決也被曾國藩認為是優點。每次曾國藩有重要的事情猶豫不決時,李鴻章就在旁邊分析利弊,幾句話就給出結論。
代替恩師權傾朝野,簽下不平等條約被世人唾罵
曾國藩死后,李鴻章在朝廷中的影響力代替了曾國藩,甚至超過了曾國藩。李鴻章是中國洋務運動的創始者,他用先進的理念,招商引進外國家的先進技術,在中國成立大量的工廠,促進了國內工業農業,信息交通等各方面的發展。
作為清朝的重臣,李鴻章根據慈禧太后的旨意與英法俄等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被世人唾罵,留下了千古罵名。
從歷史來看李鴻章功過參半。我們不去討論他究竟是功臣還是罪臣,他的一生是轟轟烈烈的,我們在了解他的時候,也了解了他的身世,了解到他的父親和母親這段不平常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