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
宇宙是宏大無比的,哪怕用最為激進的方法去描述,很多人也無法清楚宇宙的空間概念究竟有多麼巨大。
在這片空間之內有著大量的星球和天體,我們人類僥幸在進化當中獲得了智慧,可以對神秘的宇宙和星球進行力所能及的探索。
宇宙如此宏大,星球如此之多,在遼闊的宇宙深處,會不會存在一顆直徑達到一光年以上的星球?
星球的誕生
通常來講,恒星的體型遠遠比行星要巨大,所以我們只拿出恒星的形成過程來與大家分享。
恒星的前身就是星云,這些星云內部的物質,很有可能是在宇宙大爆炸前期從奇點當中被拋灑出來的,這些物質主要由氫,氦等元素構成。
在彼此聚攏的過程中可以產生核聚變反應,從而造成中心質量的壓縮,形成巨大的引力,吸引更多的元素物質聚攏,從而形成一個穩定的 球狀星體。
在這些物質聚攏到一定程度之后,一顆嶄新的恒星就出現了,這些被它吸引的星元物質就會變成恒星的養料,不斷地做著 核聚變反應,向外拋灑光能和熱能。
恒星的誕生存在著偶然性,但其形成過程卻并不復雜,甚至可以被簡單的歸納為 有核物質的聚攏過程,只不過由于自身的引力坍塌,才導致這些物質啟動了核聚變。
那麼,如果一顆恒星在運動的軌跡當中捕獲了極多的星云物質。那麼這顆恒星的直徑是否可以突破極限,達到光年級別呢?
光年級別的恒星
在弄清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光年的概念。
光年是人類所定義出來的最長的長度單位,簡而言之就是 以光的速度行進一年所產生的距離總和。在一般環境下,光速的值為30萬公里/分鐘,而地球赤道的周長也不過才4萬公里。以這樣的速度行進一年,換算成我們社會中常見的長度單位的話,就是整整 94,600億公里。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種長度的具體概念,已經超越了我們的尋常想象力。如果真的有直徑達到一光年的恒星,想必它也無比壯觀。
遺憾的是,這種恒星在理論上來講并不存在,因為恒星吸引星云物質的過程中,需要巨量引力。
只要物質積累到引力的極限,那麼這團原始星云也就失去了體型增長的能力,最終只能變成一顆穩定的恒星。
科學家們指出: 哪怕把目前人類已經探明的所有物質壓縮在一起,所產生的引力也不足以幫助恒星捕獲到能夠生成一光年直徑的星云物質。
因此,光年級別的恒星是絕對不可能存在的,這種體量的星體恐怕只能在科幻小說和影視作品中出現。
既然宇宙里不能出現這麼大的恒星,那麼恒星體系的極限究竟在哪里呢?
恒星體積的極限
恒星體系的極限到目前還沒有被探明,因為我們對于宇宙空間的探索還處在一個非常稚嫩的階段,只能觀測到距離地球較近的星體,而在更深遠的宇宙空間內,很有可能有著超過人們認知的大型恒星。
總而言之,截止到目前,人類所發現的體型最為巨大的恒星名叫 盾牌座UY,這顆恒星位于盾牌座,距離地球有著足足5100光年的距離。
根據科學家們的觀測:盾牌座UY有著長達24億公里的直徑,這樣的體型在恒星界絕對稱得上是巨無霸,如果把盾牌座UY放在太陽系的話,盾牌座UY甚至能夠直接吞噬掉土星以內的幾乎所有星體。
它的體型是太陽的50億倍,但是質量卻只有太陽的30倍左右。
科學家們認為,盾牌座UY之所以有著如此巨大的體型,完全是因為這顆恒星在形成早期吞噬的星云物質較為松散,彼此之間有著較大的間隔,從而導致整個恒星處于一種半中空的狀態。我們也可以把盾牌座UY理解為「 虛胖」。
不論怎麼說,盾牌座UY在目前依舊是人類所觀測到的體型最大的恒星,通過它,我們也能更加了解這神秘而廣闊的宇宙。
恒星的未來
世界上的萬物都有終結的一天,哪怕是恒星也是如此,雖然盾牌座UY的體型很大,但它卻是一顆極其不穩定的恒星,由于自身的質量很輕,盾牌座UY在進行核聚變反應的時候,會消耗更多的相對資源, 所以科學家們也經常能夠看到盾牌座UY向外部發射大量的恒星風。
其實,這種恒星的運動模式就是它們對自身壽命的損耗,等到盾牌座UY內部的核元素用盡,它就會再次膨脹,變成一顆超新星。
隨后經過一場震天撼地的爆炸,盾牌座UY將會將自身全部的質量塌縮到一處,形成一個巨大的黑洞。
幾乎世界上的所有恒星都有著如此的結局,哪怕是我們的太陽,在四十億年之后也會燃燒殆盡,迎來它自己的塌縮,而宇宙也勢必會在未來迎來自己的終點,只不過我們人類估計是無法見證了。
結語
雖然宇宙極其神秘,但其內部還是有著一定的發展規律存在。也許盾牌座UY并不是宇宙當中最大的恒星,但我們想象當中那種光年直徑級別的恒星是絕對不可能存在的。
不過,提出這樣的問題,也并非是一件壞事,人類必須要對宇宙時刻保持好奇,才能夠維持自身探索的動力,也許在未來我們能夠發現宇宙當中更多的秘密,見證更多宏偉壯麗的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