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打仗有個習慣,讓秦始皇感到肉疼,但卻從來不敢拒絕

天空之城 2022/08/14 檢舉 我要評論

說起秦國名將,人們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白起,因為他太出色了,他做秦軍主將二十多年時間,幫助秦國擊敗了韓魏趙等眾多對手,奪取敵國城池 70余座,殲敵近百萬士兵,尤其是長平之戰,白起除掉了趙國45萬士兵,這打擊了六國的抗秦力量,讓他們沒有能力再和秦國抗衡了。

白起奠定了秦滅六國的基礎,但真正滅掉六國的人,是另一位和白起齊名的大將王翦。秦滅掉的六國,燕趙楚三國是王翦所滅,魏、齊兩國是王翦之子王憤所滅,所以王翦、王憤父子是秦始皇滅掉六國的最大功臣,不過王翦雖然功勛赫赫,但他打仗有個習慣,讓秦始皇都感到肉疼。

王翦是頻陽東鄉人,根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推演,王翦是周靈王太子晉之后,是太子晉的第十八世孫。

王翦的生卒年不詳,但根據史書記載,他在少年的時候,就已經侍奉秦始皇了。秦始皇剛做秦王時,還是個小孩,所以由呂不韋主政,但是他長大后,就想親政了,所以他需要除掉嫪毐和呂不韋這兩個絆腳石。當秦始皇揮起屠刀時,嫪毐不甘心束手就擒,因而起兵反抗,但很快被秦王政平定了。平定嫪毐之亂中,王翦表現出了不俗的軍事素養,這讓秦王政開始重用他。

秦始皇親政后,在尉繚和李斯等人的輔佐下,開始了滅六國之路,他率先讓內史騰滅掉了韓國,然后開始重用王翦,讓他率兵攻滅趙國。趙國在長平之戰時,由于被白起除掉了45萬降卒,導致趙國元氣大傷,實力很弱了,但是趙國有李牧,這讓秦軍數次敗于其手,滅不掉趙國。

陷入麻煩后,王翦再次使用了他的拿手好戲,利用反間計,借助趙王之手除掉李牧。秦軍散布謠言,說趙軍將領李牧、司馬尚密謀造反。同時,他們還用重金賄賂趙王寵臣郭開,讓他在趙王身邊說李牧壞話,昏庸的趙王信以為真,除掉了李牧,撤換了司馬尚。沒有了李牧之后,趙國就沒有人能阻擋秦軍了,秦軍以摧枯拉朽之勢,很快滅掉了趙國,趙王也成了秦軍的俘虜。

這個時候,發生了燕國太子丹派荊軻行刺秦王之事,所以惹怒了秦國,實力弱小的燕國,很快被王翦所滅。

隨后,秦王將目光放在了南方大國楚國身上,雖然此時楚國已經衰落了,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楚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實力依然不容小覷,所以王翦提出,給他六十萬兵馬,才能滅掉楚國。

當時秦國的兵力,不到百萬之眾,還要留一部分鎮守各地,所以王翦提出的六十萬兵力,基本上是秦始皇可以調動的全部兵力了。秦始皇雖然信任王翦,但也不敢將全部兵馬交給一個大將,因為這樣,只要王翦造反,他就沒有兵力鎮壓叛亂了,到時候整個秦國,可能會落入王翦之手。

當年輕將領李信提出,只要二十萬士兵就可滅掉楚國時,秦始皇說王翦老了,就讓李信去攻打楚國。不過李信雖然信心十足,卻在楚國境內,被楚國名將項燕給擊敗了。李信滅不掉楚國后,秦始皇只能再次請王翦出山,給了他六十萬大軍去攻打楚國。王翦也明白,秦始皇將六十萬大軍交給他,放心不下,所以為了打消秦始皇的顧慮,他不斷寫信向秦始皇給子孫要賞賜。

王翦擁有六十萬軍隊,只要他想造反,秦始皇手中沒有兵馬可以抗衡他,所以王翦可以完全占有秦國,這時他獲得的利益,留給子孫的財產,要比任何賞賜都要豐厚,但是王翦沒有這麼做,而是寫信向秦始皇給自己的子孫要賞賜,說明王翦沒有造反之心,這反而讓秦始皇放心了。

最終王翦順利滅掉了楚國,但是王翦是個情商很高的大將,他滅楚回來后,立馬交出了兵權,還以年邁為由,選擇隱退了,這讓他對秦始皇沒有威脅,所以秦始皇放心他,未曾對王翦動殺心。

王翦的功成隱退,讓他的子孫王憤、王離都得到了秦始皇的重用。王憤替秦始皇滅掉了魏、齊兩國,王翦的孫子王離在秦滅亡時,還和秦末名將章邯一起,率兵鎮壓叛亂,都是秦國的功臣。

不過王翦打仗時,有一習慣,為了確保勝利,他總會想秦王要足夠多的兵馬,例如滅楚國時,王翦開口就要六十萬兵馬,這讓秦王感到非常肉疼,但是王翦是他手下最會打仗的大將,滅六國離不開王翦,這讓秦王又不能不給。但是給王翦太多的兵馬,一是秦王放心不下,二是兵馬太多,消耗的錢糧又是一個天文數字,這讓秦國吃不消,但是為了擊敗敵國,又不能不給。

還好王翦是個情商很高的大將,他不貪戀權勢,并在功成名就后,早早隱退,這讓秦王松了一口氣。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