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滅絕的元兇起爭議,或許并非是小行星?那麼新的「答案」是啥

天空之城 2022/09/21 檢舉 我要評論

在地球四十五億年的生命過程中,人類是如今當之無愧的「霸主」。雖然人類的體格相較于現今地球上的許多物種都占據不了任何優勢,但我們仍憑借著聰慧的頭腦在地球上站穩了腳跟。

在人類誕生以前,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地球的「霸主」地位取決于生物的體格,比如曾經在地球上生活了1.6億年之久的恐龍。 雖然嚴格上來說恐龍也有體型較小的存在,但總體上來說體格的確是它們最大的優勢。

地球的前任「霸主」:恐龍

三疊紀時期,隨著地球環境的再次改變,地球上迎來了一個新的群體。最初,這個群體為食草類動物,而后逐漸又誕生了肉食性的分支,它們憑著龐大的身軀成為了地球上最厲害的存在。

到了三疊紀晚期的時候,恐龍已經成為統治地球的存在,其統治的時間長達1.6億年之久,直到白堊紀末期的第五次生物大滅絕,使得它們從地球上銷聲匿跡。

由于時代太過遙遠,此后恐龍便直接不不復存在,因此人類對于恐龍的了解非常晚了。

直到十九世紀一名叫作 吉迪昂·曼特爾的英國醫師發現了的禽龍,自此以后才開始了人類對恐龍的研究。

這些巨大的尸骸逐漸引起了人類的興趣。在對恐龍化石的研究之中,人們不僅推測出了恐龍的時代,并對其外形、習性、種類等進行了全方位地分析。

可越是分析人們便越發迷惑,這樣一個長時間制霸地球的物種,應當也經歷過三疊紀晚期的生物大滅絕,為何最終卻白堊紀末期之后便突然消失了?

恐龍滅絕的研究

經科學家們研究,普遍認為白堊紀之后,恐龍便消失在了地球上。

首先是現今所發現的恐龍化石蛋絕大部分都來自于白堊紀末期。恐龍蛋以化石的形式留存下來,便表明它們此后基本上沒了后代繁衍的可能。而無論是恐龍化石還是恐龍蛋,在此后基本上也沒有化石產生。

這樣的發現,讓人們深信來到新生代之后,恐龍就已然是作古的存在。 那麼如此強大的恐龍,又遭受了什麼樣經歷,使得它們滅絕的元兇究竟是誰呢?

關于恐龍滅絕的元兇有許多種推測,并且在各個角度有一定的道理。

比如 德國科學家所提出的「空間天氣」理論。他們認為恐龍的滅絕源于宇宙中的強烈粒子流。這些粒子流闖入地球之后,對地球的氣候產生的極大的影響,使得恐龍生存的環境越發惡劣,最終成為地球歷史上的一具具遺骸。

又比如著名的造山運動說,這一學說認為地殼運動使得恐龍無法適應新的環境,于是便大規模死去。

雖然在人們的研究中的確發現恐龍蛋的化石處于白堊紀末期的黏土層之下,但大規模集體死去也并非簡單的因素所能影響。

更何況科學家們還從恐龍化石之中發現了一群恐龍幼崽,從它們的遺骸來看,是處于極度痛苦的情形, 這就讓人類不得不將恐龍的滅絕原因往破壞規模大的一些因素上考慮,比如小行星撞地球。

而這種猜測,也的確是目前最主流的認知。

首先, 科學家們在6500萬年前的地層中發現了濃度極高的銥,能與濃度相吻合的僅有來自天際的隕石。其次,科學家們根據銥的濃度推算出了隕石的大小,并找到了這一隕石坑的存在。

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口直徑約為180公里到300公里的隕石坑,這一隕石坑周圍的銥含量也與之相似。 這一發現,使得自此以后關于恐龍滅絕元兇的討論都無法繞開隕石的說法。

為此,2009年時,我國古生物學家黎陽曾在耶魯大學發表論文,表明恐龍滅絕是小行星撞擊地球之后,又使得地球爆發了火山運動。

在兩者相互作用的結果下,恐龍成為地球上最大的受害者,最終經過幾個月的時間后基本上從地球上銷聲匿跡。

那麼,地球滅亡的主因真的是傳說中的 小行星撞擊地球嗎?

新的發現,新的答案

最初,科學家們將導致恐龍集體滅絕的元兇視作小行星撞地球,可我國科學家又檢測出,當小行星撞擊地球之后,恐龍仍然在地球上生存了兩百萬年的時間。

這似乎表明,雖然我們都認為白堊紀末期便是恐龍最后的時限,但這樣的時限有多久我們不得而知。 與其說恐龍是瞬間性的集體滅亡,不如說是有一個滅亡的過程。

據科學家們推測,早在小行星撞擊地球之前,恐龍就已經開始不再適應當時的環境。

首先是 中生代時期的大氣成分發生了很大變化。恐龍所生活的時代,是一個二氧化碳含量幾很高的時期,于它們而言這樣的環境更利于生存。

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也在生長與繁衍,滋養設施那個屋的出現使得二氧化碳逐漸被消耗,而除此之外,二氧化碳也開始沉積在地底,這樣的改變讓恐龍開始對地球環境變得不適。

其次,此時的地球地殼活動頻繁,火山噴發使得體積龐大的恐龍很難從自然災害中幸免;再者便是這一時期氣溫也發生了轉變。

在科學家們的研究中發現,從赤道到北極都有恐龍生存的身影,這便意味著最初地球的溫度都應當與赤道差不多。 但隨著氣溫驟降之后,恐龍所面對的生存環境越發嚴苛,其自身對環境的不適表現得更加明顯。

正當恐龍隨著惡劣的生存環境發生改變的時候,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撞擊到了墨西哥灣地區。這次撞擊,對地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海嘯、地震、氣溫突變等自然災害再次襲來,使得處于脆弱時期的恐龍迎來了雪上加霜的時期。

經此之后,更適應環境的哺乳動物誕生,恐龍則越發失去自己的競爭力,逐漸被大自然所淘汰。

由此可見,小行星所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種催化劑。它的到來加速了恐龍的滅絕。

尾聲

如果不是地球環境的變化,恐龍就不會在脆弱的時期恰好遇到小行星撞地球。

因此,導致恐龍滅亡的原因是多樣化而復雜的,既有內部生存所面臨的挑戰,又有小行星帶來的威脅。在多重因素的夾擊之下,恐龍也就迎來了自己的末日。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