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美國國會向NASA撥款3600萬美金用于設計大型空間望遠鏡,為紀念20世紀初發現宇宙膨脹的天文學家艾德溫.哈勃,該望遠鏡被命名為哈勃。
十二年后,哈勃望遠鏡由發現者號航天飛機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時至今日它已經完成了多達140萬次的觀測,被譽為 「人類天文史上最重要的科學儀器」,哈勃望遠鏡將浩瀚的宇宙真實的呈現在我們面前,并不斷刷新著人類對宇宙的認知。
要說最具有戲劇性和震撼力的照片,似乎沒有哪個能和它匹敵,它像太空中一個倒過來的心形,又像一個神秘的鑰匙孔, 似乎[插·入]某把鑰匙就能打開異世界的大門。
1999年12月,在哈勃望遠鏡被修復數周后,哈勃遺產計劃小組捕捉到了這張照片,這幽靈般的天體名為NGC1999,位于距離地球1350光年外的獵戶座,和獵戶座星云相距不遠,獵戶座星云是一個龐大的恒星的工廠,無數閃耀的恒星在這里誕生, NCG1999似乎也一樣。
在宇宙鑰匙孔中心附近,有一層層塵埃云,它們隸屬于NCG1999,左邊塵埃云的內部有一顆新生恒星:獵戶座V380,塵埃云正是反射了它的光芒才呈藍白色,這顆恒星的表面溫度達到了1萬攝氏度,因此它自身呈現明亮的白色。
相較之下,太陽似乎就溫和了許多, 太陽的表面溫度只有5500攝氏度。
NCG1999中心的黑暗和周圍明亮的塵埃云形成了鮮明反差,半個世紀以來,科學家一直認為中間黑暗的部分可能是博克球狀體。
博克球狀體是一種暗星云, 它們99%的成分都是低溫氫氦氣體,只有不到1%的重元素。它們的物質密度往往很高,從而擋住了光線,變成圖中看到的黑色陰影。
后來赫歇爾望遠鏡觀察NCG1999附近的一顆恒星時,發現這團星云的中心還是一團黑色,這就有些匪夷所思了,赫歇爾望遠鏡是一個紅外線望遠鏡,星云較高的物質密度雖然能擋住可見光,但擋不住紅外線,赫歇爾望遠鏡的設計就是為了穿透這種物質密度較大的星云。
在接下來的觀測中,天文學家使用地面望遠鏡再次對 NCG1999的黑色區域進行觀察,但結果還是同先前一樣,什麼都看不到。
通過進一步的研究后,科學家發現,這片區域之所以呈現黑色并不是因為較高密度的物質擋住了可見光,而是這里本來就是空的,這是一片被星云包裹的空曠太空。
哈勃望遠鏡近日再次對這一區域進行了成像,新的照片結合了紫外,可見光與紅外波段數據,相比1999年的照片包含了更多的細節。
天文學家認為,這個洞可能是NCG1999形成時,附近小星體噴射的狹長氣體刺穿了星云, 同時周圍成熟的恒星所散發的強大輻射也對穿透這片洞穴起了不小的作用,最后就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樣子。
星云在拉丁語中有「云」和「霧」的意思,我們在圖像中看到的星云卻像一團有顏色的霧,其實它們是一團由塵埃、氫氣、氦氣和其他離子組成的氣體, 從類型上講,星云也是天體的一種,屬于星際云狀天體,它不像我們常見的行星和恒星,具有明顯的形狀規則。
星云既是恒星誕生的搖籃,也是恒星死亡后的墳墓,一些在0.8到8倍太陽質量的恒星到演化后期,在內部氫燃料消耗殆盡后,會先膨脹為紅巨星,半徑可達到太陽的幾百甚至上千倍。隨后外層物質猛烈爆發, 形成行星狀星云。
我們目前能夠看到的星云大部分都是超新星死亡后的遺跡,它們源于超新星爆發后噴出的物質,一個著名的例子就是蟹狀星云。
目前人類發現的規模最大的星云是「狼蛛」
它位于17萬光年外的大麥哲倫星云,狼蛛星云的最寬處達到了1800光年,其中孕育了近80萬顆已成熟或還在胚胎狀態的恒星,所以星云不僅看起來耀眼, 它還是一個使者,推動宇宙不斷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