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有八大行星,人類關注度最高的是哪一個?這個問題相信大部分人都可以回答,除了地球之外,沒有哪一個行星有火星的關注度高。
沒錯,火星是地外行星中,受到人類關注度最高的一個,可能有朋友認為,我們對火星的關注是多進入工業時代才開始的,可事實上,根據史料的記載,早在遠古時期,人類的祖先就開始了對火星的關注,那個時候的火星象征著「不祥」。
遠古時期的人類認為火星上是有「人」存在的,有另一個文明生存在火星上,事實上,在人類探測器沒有登上火星之前,不少的科學家也認為火星是有文明存在的,原因就是通過天文望遠鏡,可以看到火星上的一些地貌,它跟地球有許多相似之處。
直到1965年,火星探測器「水手4號」成功進入火星軌道,拍下了人類第一張火星照片。從照片中,我們初步看到了一個真實的火星:沒有任何文明痕跡,沒有任何植物存在的荒蕪世界。
這樣的發現打破了人們對于火星人的幻想,火星上不存在智慧生命,只是一個荒涼的環境。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到達火星的探測器也越來越多,火星表面的神秘面紗也逐漸被揭開,人們對這顆紅色星球的了解也越來越多,同時也讓科學家的興趣越來越濃,尤其是對火星生命的期待也越來越高。
初時的探測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荒涼的火星,認為火星的環境一直都是如此,可是隨著探測的不斷深入,我們發現許多湖泊河流的痕跡,也發現了許多被水沖刷過的遠古痕跡,這些發現都表明:遠古的火星一點也不荒涼,同樣擁有跟地球一樣的舒適環境。
越來越多的發現不得不讓科學家懷疑,曾經的火星孕育過生命,只是后來環境發生了劇變,才讓生命走向了滅絕。遠古時期的火星有可能孕育過生命,那麼現在的火星是否仍然存在著生命?
這一點我們不能完全排除,要知道細菌,微生物等這些簡單生命,對于環境的適應能力是非常強大的,火星表面可能沒有生命存在,但是地表之下就未必了,根據目前的研究認為,火星除了兩極有水之外,地表之外有可能還存在著不少的水資源。
2021年2月19日,毅力號登陸火星,它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探尋火星上是否曾有過生命,以及現在是否還存在著生命。火星是否存在生命,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就能夠給出答案,可是這個答案出來之后,對人類是好還是壞呢?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我們能夠在火星上發現生命,意義是重大的,那個時候,我們就可以確定地外生命的存在,人類一直以來的愿望也就實現了。
那麼,在火星上發現生命,對于人類真的是一件好事嗎?可能是人類絕望的開始,為什麼?到現在為止,我們沒有發現地外生命,只有地球擁有生命,我們可以自豪地說,生命現象在宇宙中非常罕見。
可是如果在火星上發現了生命,那麼這種自豪也就不復存在了,要知道太陽系宜居帶只有三顆行星,金星由于環境太過于惡劣,我們無法上去探測,自然也不了解真實情況,而火星的環境遠比地球的差,可是同樣孕育出了生命,說明生命的誕生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復雜,生命在宇宙中有可能是普遍存在的,只有處于宜居帶,大機率會演化出生命。
三個宜居帶行星有兩個出現了生命,另一個不確定,這樣的機率是非常高的,如果太陽系能夠出現這種情況,那麼其他的恒星系同樣也可以。那麼在宇宙中宜居行星有多少?這個恐怕沒有人可以給出答案,我們將范圍縮小到銀河系,看到的宜居帶行星有多少?
根據目前的了解,銀河系有數千顆恒星,每一個恒星的周圍基本都存在一個宜居帶,有一到數顆行星存在,根據這個數量統計,銀河系的宜居行星的數量不會少于一億顆。
如果是三分之二的機率演化出生命,那麼銀河系的生命星球至少有6000多億顆,在如此龐大的基數下,肯定有行星已經演化出了智慧生命,并且建立了各自的文明,一步步發展到科技時代。
浩瀚的宇宙中,行星出現的時間不同,生命演化的時間,智慧生命出現的時間不同,他們建立起來的文明發展時間不同,科技發展的時間也不同。
雖然人類文明發展的歷程比較久遠,但是真正開始質變的是從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距今不過才300年,只要一個文明比人類早發展幾千年或者幾萬年,那麼走進星際,自由翱翔宇宙不是什麼難事。
按照這樣的邏輯,宇宙應該是非常熱鬧的,存在著很多的文明活動痕跡,文明技術標簽等,可是現實的情況卻跟預想的完全不一樣,我們看到的宇宙是孤寂的,沒有任何文明活動的痕跡。
外星文明在哪里?這樣的疑問讓科學家感到迷惑,于是有了各種猜想,例如:「動物園假說」,「黑森林理論」等。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個理論的可能性更大,那就是「大過濾器理論」,該理論指出,生命從出現到演化成跨星際物種的路上,有無數道阻礙前行的「墻」,而這無數道「墻」中有一道墻幾乎無法跨越,這道幾乎無法跨越的「墻」就是大過濾器。
宇宙中可能孕育過無數的生命星球,可是它們都在穿越一道道「墻」的過程中消失了,成為了宇宙的過客,即使有的文明非常幸運地能夠跨過一道道「墻」,可是「墻」的數量無限,最終文明也會在某道「墻」前倒下,消失在宇宙長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