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為止,火星通常被認為是一顆地質死亡的行星。然而近日,CNMO了解到,由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報告稱,火星依然活著,一系列信號表明火山活動在塑造火星地表特征方面仍然發揮著積極作用。
火星(圖源NASA)
火星作為距離我們最近的行星之一且各種環境要素跟地球最為相近,這對于了解地球的歷史和未來非常重要。因為這顆紅色星球是迄今為止我們所知道的唯一一顆核心成分由鐵、鎳、硫組成的行星,可能曾經還存有磁常另外,還有證據表明火星曾擁有廣闊的水域以及密集的大氣層,但現如今卻是一個「4氣沉沉、塵土飛揚」的景象。
這讓人很難想象大約36億年前非常活躍的火星景象,至少在物理意義上是這樣的,畢竟火星上有一座幾乎是珠穆朗瑪峰海拔高度3倍的火山。
相關報道
火星是除地球外唯一一個擁有許多漫游車、著陸器的行星,這為科學家研究火星地質情況提供了諸多便利。自2018年美國航天局洞察號火星探測器在火星上部署地震儀以來,該團隊就一直在聆聽來自己火星的地震聲音,總共有13001多次,他們分析了最近源于火星科柏洛斯槽溝的20多次地震。
從獲取的地震數據中,科學家得出結論:這些地震主要發生在科柏洛斯槽溝最內部,最近的火山活動或在過去的5萬年內(地質學意義上,距離現在非常近)。最近探測到的地震可能是余震,或是巖漿正在移動到另一個噴發地。
總的說來,這些信號都表明,科柏洛斯槽溝依然活著,火星依然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