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億千米外的木衛二,擁有100公里厚的海洋,很可能存在生命

天空之城 2022/08/31 檢舉 我要評論

近百年來,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一直在苦苦尋找 外星文明的蹤跡,但始終一無所獲。

宇宙的可觀測范圍已經達到了930億光年,其中包含了上千萬億顆恒星,行星更是不計其數。而太陽系和地球在宇宙中不過是渺小而普通的存在,但卻唯獨地球誕生了高等智慧生命。

所以科學家就以地球的環境為藍本,在宇宙中尋找可能存在的生命的星球 ,例如大氣層,水源等,當一個星球具備以上一個或多個特征時,它們將成為天文學家密切關注的對象。

系外行星開普勒22b曾經紅極一時,它被認為是和地球最相像的行星, 但它和太陽系的距離達到了638光年,以目前人類的科技水平來說,再往后幾百年我們都不太可能有能力到達那里。

也許我們總是將目光放向宇宙深處,很少注意到太陽系內部的行星,你是否有想象過,在距離地球60億公里的地方,可能有一個枝繁葉茂的世界?

1610年1月8日

伽利略使用自己制作的20倍折射天文望遠鏡觀察天空,第一次發現了木星的衛星,由于當時伽利略使用的望遠鏡放大倍數很小,所以分辨率很低,木衛二和木衛一在最開始被認為是一個單一的光點,記錄成了同一顆星球,這個錯誤直到第二天才被更正。如果這個錯誤沒有得到糾正,也就不會有我們今天的主角: 木衛二歐羅巴。

在過去的幾百年里,由于觀測技術的限制,木衛二直徑三千多公里,只有非洲大小的面積并沒有引起科學家的重視 ,20世紀60年代,科學家把木衛二定義為了「死星」,因為它整個地表都被厚厚的堅冰包裹著,就連最溫暖的赤道位置平均溫度都只有零下163℃,而在寒冷的兩極,平均溫度更是達到了零下223℃的極寒。

以人類目前已知的生命類型來說,沒有任何一種生物能在這種極寒環境下繁衍生息,所以科學家把它形象地定義為死星。

既然已經是死星了,又何談枝繁葉茂呢?事情的轉折發生在1979年,旅行者二號的一項重大發現讓一顆死星轉變成了「極有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

1979年1月6日

旅行者一號飛掠木星,同時也把鏡頭給到了木衛二。幾千張照片通過高增益天線送回地球,影像里的木衛二幾乎可以用晶瑩剔透來形容,那是木衛二厚度達二十多公里的冰層,不過這些平滑表面卻布滿了深褐色的紋理,這些裂紋讓科學家心中產生了一個大膽的猜想。這個猜想我們暫時按下不表。

旅行者一號除了帶回清晰的圖像之外,還探測到了木衛二稀薄的大氣,值得注意的是,大氣的主要成分為氧氣, 要知道即使是生命綿延不絕的地球,它的大氣主要成分也是氮氣而不是氧氣,木衛二這顆極寒的星球,為何會產生大量的氧氣?

木衛二的表面布滿裂紋,并且裂紋中似乎有物質緊緊地貼合邊緣,像是冰層被撕裂后,地下物質迅速涌了上來,而這種現象只有在地質活躍的天體才會出現,科學家還發現,木衛二的撞擊痕跡很少很少,對于一個存在了十幾億年的天體來說是讓人非常匪夷所思的,唯一的解釋就是頻繁的地質活動會很快抹平這些撞擊痕跡。

通過旅行者二號在木衛一上看見的火山噴發,科學家發現木衛一,木衛二,木衛三,三顆天體處于共振狀態,它們的引力互相拉扯,這個過程中巖層摩擦產生了巨大的熱量,這些熱量足以讓靠近巖層的堅冰融化,并保持液體狀態,這更加讓科學家堅定了上文中我們提到的猜想:木衛二的冰層之下,很可能隱藏著一個溫暖的海洋世界。

2013年,美國宇航局宣布,木衛二是一顆由硅酸鹽和水構成的星球,它的冰層厚度約23公里,與地球的地殼厚度相同,在冰層之下,是一個深度達100公里的地下海洋,天文學家杰夫.尤德認為, 這是除地球之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地方

伽利略號探測器更是在木衛二的表面上,拍到了高度達 20千米的巨型水噴泉。

而大氣層中豐富的氧氣,正是來自于這些液態水受太陽輻射后,蒸發變成氫氣和氧氣,木衛二質量小, 自身引力不足以束縛住氫氣,所以氫氣逃逸到了外太空,氧氣比氫氣稍重一些,就留在了木衛二表面。

美國和德國的天文學家曾在著名學術期刊 《NATURE》上聯合發表文章,稱他們認為在木衛二的南半球應該存在大量的氧氣和尚未逃逸的氫氣,這是噴泉中的液態水受太陽輻射分解而成的。

水、氧氣、地質活動,這些生命需要的元素似乎木衛二都具備了,那麼它的海洋中到底是否存在生命,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

2024年,NASA將發射專用于探索冰凍星球的人造探測器,它的首要目標就是木衛二,或許會發現我們猜想中的「深海巨獸」。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