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和宇宙的關系似乎是一個終極的哲學問題,但是只要把這個問題放在科學的角度來講,就能得出結論。
如果沒有人類,宇宙還有意義嗎?事實上宇宙 本就沒打算有人類,人類的誕生是一次 幸運的意外。
「冷漠」的宇宙
我們先來看看宇宙有多可怕,你就知道為什麼人類顯得特別了。
大約在137億年前,宇宙誕生。
當時宇宙的所有物質都被擠壓在一個體積無限小,但是質量無限大、溫度無限高的小點當中,科學家將其稱為 奇點。
當時的質量有多大?溫度有多高?
大家可以試想一下,在一個微粒一般大小的點當中,擠著如今宇宙的所有物質,就可以很直觀地感受到它究竟有多重了。
至于奇點的溫度,科學家至今無法用數字來形容,但是可以簡單得出宇宙大爆炸時的溫度大約為1.4億億億億攝氏度。
這是目前人類所知道的最高溫度,宇宙當中究竟還有沒有更高的溫度呢?
也許有,只是人類沒有發現而已。
既然最高溫度一直沒有上限,那為何最低溫度只有絕對零度(零下273.15攝氏度)呢?
歸根到底,對于溫度的衡量標準都是人為設定的,冰點以上就是正溫,冰點以下就是負溫。
對于宇宙來說,衡量溫度的臨界點可能并不是0攝氏度,而是高達幾億攝氏度。
因此,當人們衡量溫度的標準遇到奇點的時候,概念發生了偏轉,奇點也就無法測量了。
就是這樣可怕的一個奇點,誕生了如今浩瀚的宇宙,如此惡劣的誕生環境,宇宙真的打算誕生人類嗎?
我們不得不在這里畫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宇宙大爆炸發生后,邊界便向周圍無限擴張,并且當中的微觀粒子慢慢匯聚起來,在幾億年,十幾億年后,形成一顆顆恒星、行星、衛星。
恒星又經過「生老病4」,成為新的宇宙天體,比如中子星、黑洞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宇宙大爆炸之前,沒有 時間和空間概念,時間概念同樣是人為定義的。
宇宙就像是一個具有無限可能,并不可逆轉的客觀物體,人類在其中連一顆微粒都算不上。
人類的存在實在是太過渺小,對宇宙來說顯得可有可無。
人類有多渺小?
在宇宙當中,物體的體積和質量基本上是成正比的,我們拿自身的質量來對比。
一個 成年男性的體重大約55KG,而整個地球的質量足有5.965*10^24KG。
對于地球來說,人類就已經顯得微不足道!而對于整個宇宙來說,地球也是一粒塵埃。
太陽的質量約為1.9891*10^30KG,足足是地球的33萬倍,相比較之下,地球像是襁褓中的嬰兒一般。
目前,人類觀察到的最大恒星為史蒂文森2-18,它的半徑是太陽的2185倍,如果放在太陽系,它的日球層將淹沒土星的運行軌跡。
同時,史蒂文森2-18的體積也是地球的100億倍,人類雖然無法計算出它的質量,但是這樣一個龐然大物,想必質量不會太低。
人類發現的最大的黑洞是SDSS J073739.96+384413.2,它的質量約為1040億個太陽質量。
可見,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在整個宇宙面前,太陽都只能淪為 計數的工具。
可觀測宇宙當中最大的天體結構為武仙-北冕座長城,其直徑達到了恐怖的100億光年,體積更是占據了整個可觀測宇宙的十分之一。
如圖所示
整個可觀測宇宙是以地球為中心,像四周散射的一個圓球,半徑約為460億光年。
值得注意的是,這并不是宇宙的形狀,而是從宇宙誕生之初,光能抵達的最遠地方。
在可觀測宇宙之外,究竟還有多浩瀚的宇宙世界?我們無從得知,但是我們至少可以肯定,人類在宇宙面前來微粒都算不上。
宇宙范圍概念圖
所以,人類對于宇宙來說,是 毫無意義的存在。
就像是人身上一個細胞的原子核,它有沒有對于我們來說,似乎都無關緊要。
而且人類,甚至是地球生命的誕生都是一次意外。
意外誕生的生命
生命誕生需要兩個條件,一個是水,另一個是有機物。
這兩種物質并不是一開始就出現在了地球上,而是在運動當中發生了一系列的化學反應,恰好誕生了這兩種物質。
大約在35億年前,我們的地球誕生了最初的單細胞生物,這些生物存在于海洋當中,依靠海底沉積的有機物維持生命。
當時的海水還沒有現在多,海洋的深度也大不如今,相對于當時 熾熱的地球來說,海底是單細胞生物的「天堂」。
此后的30億年時間,單細胞生物都是依靠這樣的方式生存了來。
能夠從地球30億年的巨變當中不被毀滅,而且還有演化出更加高級的生命,足以顯得人類能夠誕生究竟是有多幸運。
大約在5億年前,地球的環境變得溫暖,出現了最初的高級海洋生命。
科學家將這次生命的出現稱為寒武紀大爆發,當時,所有的物種出現得都很突兀,不像是進化而來。
達爾文對此也深表疑惑,直到暮年達爾文也沒有研究出個所以然,抱著遺憾進了墓地。
因此, 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之謎,很有可能是打破達爾文進化論的一把利刃。
后來,生命又經歷了從海洋到陸地,從低級到高級,在不斷地演化過程當中,終于出現了最初的靈長類動物。
靈長類動物再分化出猿類,猿類分化出黑猩猩,黑猩猩分化出我們的祖先南方古猿。
猿人又經過多次進化,才有了我們今天的現代人。
人類的整個進化歷程歷史悠久,而且 環環相扣,只要其中任何一個節點發生偏轉,都不可能有現代人的出現。
比如,如果我們的祖先生活的環境更加優越,并且是在草原上,就不可能直立行走,那麼幾百萬年后的今天,我們也許沒有所謂的文明,大家都過著最原始的生活。
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人類的誕生偶然性究竟有多大!
所以,宇宙原本就沒有想要人類的說法并不是無稽之談,宇宙存在的意義不以人的存在轉移。
那麼,宇宙的意義在哪里?
也許哲學家會告訴你,宇宙的意義并不在于 出現和終結,而是這個過程。
科學上來講,宇宙會在某一天走向毀滅,也許是「熱寂」,也許是宇宙坍塌,又或者是再次收縮為一個奇點,等待下一次的宇宙爆發, 周而復始誕生新的宇宙。
可正因為有如此多的未知,才吸引著一代又一代天文學家的求知。